1872年,堅信光明的曾國藩去世。
一位知他最深的故交送上輓聯:
盡瘁武鄉侯,千秋臣節;望隆新建伯,一代儒宗。
「武鄉侯」是諸葛亮,而「新建伯」就是曾國藩的精神導師,人稱「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的王陽明。
王陽明是曾國藩的偶像,曾國藩生前事事效仿王陽明,身後得此蓋棺定論,可以含笑九泉矣。
其實,曾國藩的偶像王陽明也曾經是一名乖張叛逆的問題少年,後來潛心向學,才終成大器。
1.問題少年王陽明
王陽明的父親王華是狀元,是學問、人品都十分傑出的人物。在這樣的家庭環境成長的孩子,父親言傳身教的影響,應該會自小就是在別人的掌聲中長大。但王陽明卻是從小讓父親頭疼。
王陽明七八歲的時候,瘋狂迷上下象棋,在王華這個當時的儒家正統知識分子看來,下象棋之類的娛樂都是旁門左道,於是趁王陽明熟睡之際,將棋子棋盤都扔到了河裡。方法簡單粗暴,終於成了父子衝突的矛盾。
後來,王陽明隨進京做官的父親搬到北京城,可是他還是不好好讀書,而是整天舞槍弄棍,要為實現自己為萬世開太平的理想參軍打仗。因此每天就知道排兵布陣,甚至經常逃課,帶著一幫小朋友,去玩各種打仗的遊戲。可想而知,這樣的行為自然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嚴父的斥責。
王陽明就在不斷變換興趣愛好的叛逆中度過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
2.潛心向學
王陽明雖然叛逆,但他的聰慧,從小就顯現出來。
五歲時,便能將爺爺讀的書背誦下來,十一歲時,就能作詩。二十多歲時,結識了當時活躍。二十一歲時參加浙江鄉試,高中舉人。二十三歲,參加全國大考的會試落榜。二十五歲,再次參加會試,結果又落榜了。
不過,這根本不影響他的心情,因為,他找到了新的目標——做聖人。
後來,他參詳了古代聖賢的事跡發現,要做聖賢,要建功立業,造福蒼生,首先得有平臺,那就得做官。
於是,王陽明開始一邊考科舉,一邊尋道、拜佛還研究儒學文化,在成聖之路上多方嘗試,將這三種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
二十八歲,王陽明終於通過了會試,殿試時高中進士,成為大明的正式官員。
後來,王陽明比較了儒道佛三教之後,最終放棄了的道教、佛教,認定了儒學為人生追求方。他在自己的思想體系中融入了道教和佛教的智慧,並自成體系創立了新的儒學思想,建立了陽明心學。
明武宗即位後,宦官劉瑾把持朝政,正德元年,很多大臣看不慣劉瑾禍亂朝政,上書彈劾,都被他打入大牢。
王陽明上書為那些入獄的大臣說情,還在奏摺裡罵劉瑾是「權奸」,可這些奏摺卻都落到了劉瑾的手中。
王陽明被打了四十大板然後打入了大牢,直到第二年他才出獄,並被貶成了貴州龍場驛的驛官。
在貴州龍場驛的一個山洞中,王陽明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參悟生死,忽然有一天,他突然高興地說:「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句子中的「性」指的就是人的本心。
人都有心,聖人也是。這就是王陽明龍場悟道,他獨自悟出了「心即理」的道理,。
他的聖賢之路,由此開始。
3.終成大器
後來,王陽明一邊培養高尚的品德,一邊修建書院,收徒講學,利用儒家聖人言論,教化地方。
就這樣,在王陽明的感化和教化下,王陽明和他的僕人們,不僅跟當地被稱為蠻夷的居民相處融洽還受到了當地苗族土司和貴州官員們的尊敬,從此下半生一路開掛。
所以,人生如果不懈努力,一旦到達某個拐點後,接下來一定會線性上升。
政治上,王陽明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南京兵部尚書以及江西巡撫、南贛巡撫和四省總督。生前封新建伯,身後諡文成公。
軍事上,王陽明不費朝廷一兵一餉,選練民兵,平定了為禍贛南的大規模叛亂;又在高層的掣肘下,僅用三十五天就擊潰了寧王朱宸濠的數萬叛軍,一舉粉碎其蓄謀了幾十年的篡位大計;而徵討思田和斷藤峽更體現了他撫剿並用、文武兼修的軍事思想,將兵家權謀上升到了「此心不動即為術」的化境。
思想上,王陽明融合儒、釋、道三家之精華,打破僵化的官方意識形態程朱理學的窠臼,獨創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命題為核心的陽明心學,信從者上至宰相,下及走卒,流傳之速,蔓延之廣,不僅有明一代無人能匹,縱觀古今中外亦不多見。
他的弟子中官居高位者不計其數,入閣拜相者不乏其人(徐階、張居正、趙貞吉),在各自領域獨領風騷者更是如過江之鯽(徐文長、湯顯祖、徐光啟、)。
在明朝,他從祀孔廟;在近代,康有為、梁啓超、章太炎、孫中山以及「五四」時期的陳獨秀、胡適之無不從陽明心學中汲取人性解放、自尊無畏的思想,建立了不朽的事功。
梁啓超認為他「在近代學術界極其偉大,在政治和軍事上亦有很大勳業」。
章太炎一針見血地指出:「日本維新,王學為其先導。」孫中山更是讚嘆道:「心之為用大矣哉!」
誠如章太炎所言,王陽明對明治維新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之不盡的日本政治家、企業家對他奉若神明。
倒幕領袖西鄉隆盛、久坂玄瑞、前原一誠,維新功臣伊博文、高杉晉作,盡出王門。三菱集團創始人巖崎彌太郎,日本國立銀行創始人、實業巨擘澀澤榮一,早稻田大學創始人、日本首相大隈重信,作家三島由紀夫,企業家稻盛和夫,無一不是王陽明的追隨者。
而在中國,蔣介石對王陽明的崇拜更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據蔣介石自述:我早年留學日本的時候,不論在火車上、電車上或渡輪上,凡是旅行的時候,總看到許多日本人都在閱讀王陽明的《傳習錄》。許多人讀了之後,就閉目靜坐,似乎是在聚精會神,思索精義。於是跑到書店,抱回一大堆王陽明的著作,不斷閱讀研究,到了後來,真有一種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心領神馳的仰慕……
於是,一個問題浮出水面:為什麼古今中外這麼多大人物對王陽明頂禮膜拜?
因為王陽明是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書法家,別人博而不精,他卻越博越精。而且,他的哲學絕非書齋裡的空想,而是學以致用的利器。用到政治上,他成了第一流的政治家;用到軍事上,他又成了最可怕的軍事家。
更多王陽明一生傳奇的故事以及其學說,推薦大家看看《王陽明傳》、《傳習錄》,這兩冊書將一代聖人王陽明的一生完整勾勒出來,同時又融了王陽明心學的形成、發展、完善和成熟的過程。
通過閱讀這兩冊書,可以幫助讀者更全面、更深地了解王陽明的成聖歷程,更輕鬆、更準確地讀懂陽明心學的核心精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學會強大的內心力量,成就輝煌事業。
現在購買《王陽明傳》、《傳習錄》兩本書為78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面橫幅【度小店】進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