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少年王陽明,潛心向學,終成大器,被稱明朝一哥

2020-12-05 經緯讀史

1872年,堅信光明的曾國藩去世。

一位知他最深的故交送上輓聯:

盡瘁武鄉侯,千秋臣節;望隆新建伯,一代儒宗。

「武鄉侯」是諸葛亮,而「新建伯」就是曾國藩的精神導師,人稱「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的王陽明。

王陽明是曾國藩的偶像,曾國藩生前事事效仿王陽明,身後得此蓋棺定論,可以含笑九泉矣。

其實,曾國藩的偶像王陽明也曾經是一名乖張叛逆的問題少年,後來潛心向學,才終成大器。

1.問題少年王陽明

王陽明的父親王華是狀元,是學問、人品都十分傑出的人物。在這樣的家庭環境成長的孩子,父親言傳身教的影響,應該會自小就是在別人的掌聲中長大。但王陽明卻是從小讓父親頭疼。

王陽明七八歲的時候,瘋狂迷上下象棋,在王華這個當時的儒家正統知識分子看來,下象棋之類的娛樂都是旁門左道,於是趁王陽明熟睡之際,將棋子棋盤都扔到了河裡。方法簡單粗暴,終於成了父子衝突的矛盾。

後來,王陽明隨進京做官的父親搬到北京城,可是他還是不好好讀書,而是整天舞槍弄棍,要為實現自己為萬世開太平的理想參軍打仗。因此每天就知道排兵布陣,甚至經常逃課,帶著一幫小朋友,去玩各種打仗的遊戲。可想而知,這樣的行為自然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嚴父的斥責。

王陽明就在不斷變換興趣愛好的叛逆中度過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

2.潛心向學

王陽明雖然叛逆,但他的聰慧,從小就顯現出來。

五歲時,便能將爺爺讀的書背誦下來,十一歲時,就能作詩。二十多歲時,結識了當時活躍。二十一歲時參加浙江鄉試,高中舉人。二十三歲,參加全國大考的會試落榜。二十五歲,再次參加會試,結果又落榜了。

不過,這根本不影響他的心情,因為,他找到了新的目標——做聖人。

後來,他參詳了古代聖賢的事跡發現,要做聖賢,要建功立業,造福蒼生,首先得有平臺,那就得做官。

於是,王陽明開始一邊考科舉,一邊尋道、拜佛還研究儒學文化,在成聖之路上多方嘗試,將這三種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

二十八歲,王陽明終於通過了會試,殿試時高中進士,成為大明的正式官員。

後來,王陽明比較了儒道佛三教之後,最終放棄了的道教、佛教,認定了儒學為人生追求方。他在自己的思想體系中融入了道教和佛教的智慧,並自成體系創立了新的儒學思想,建立了陽明心學。

明武宗即位後,宦官劉瑾把持朝政,正德元年,很多大臣看不慣劉瑾禍亂朝政,上書彈劾,都被他打入大牢。

王陽明上書為那些入獄的大臣說情,還在奏摺裡罵劉瑾是「權奸」,可這些奏摺卻都落到了劉瑾的手中。

王陽明被打了四十大板然後打入了大牢,直到第二年他才出獄,並被貶成了貴州龍場驛的驛官。

在貴州龍場驛的一個山洞中,王陽明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參悟生死,忽然有一天,他突然高興地說:「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句子中的「性」指的就是人的本心。

人都有心,聖人也是。這就是王陽明龍場悟道,他獨自悟出了「心即理」的道理,。

他的聖賢之路,由此開始。

3.終成大器

後來,王陽明一邊培養高尚的品德,一邊修建書院,收徒講學,利用儒家聖人言論,教化地方。

就這樣,在王陽明的感化和教化下,王陽明和他的僕人們,不僅跟當地被稱為蠻夷的居民相處融洽還受到了當地苗族土司和貴州官員們的尊敬,從此下半生一路開掛。

所以,人生如果不懈努力,一旦到達某個拐點後,接下來一定會線性上升。

政治上,王陽明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南京兵部尚書以及江西巡撫、南贛巡撫和四省總督。生前封新建伯,身後諡文成公。

軍事上,王陽明不費朝廷一兵一餉,選練民兵,平定了為禍贛南的大規模叛亂;又在高層的掣肘下,僅用三十五天就擊潰了寧王朱宸濠的數萬叛軍,一舉粉碎其蓄謀了幾十年的篡位大計;而徵討思田和斷藤峽更體現了他撫剿並用、文武兼修的軍事思想,將兵家權謀上升到了「此心不動即為術」的化境。

思想上,王陽明融合儒、釋、道三家之精華,打破僵化的官方意識形態程朱理學的窠臼,獨創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命題為核心的陽明心學,信從者上至宰相,下及走卒,流傳之速,蔓延之廣,不僅有明一代無人能匹,縱觀古今中外亦不多見。

他的弟子中官居高位者不計其數,入閣拜相者不乏其人(徐階、張居正、趙貞吉),在各自領域獨領風騷者更是如過江之鯽(徐文長、湯顯祖、徐光啟、)。

在明朝,他從祀孔廟;在近代,康有為、梁啓超、章太炎、孫中山以及「五四」時期的陳獨秀、胡適之無不從陽明心學中汲取人性解放、自尊無畏的思想,建立了不朽的事功。

梁啓超認為他「在近代學術界極其偉大,在政治和軍事上亦有很大勳業」。

章太炎一針見血地指出:「日本維新,王學為其先導。」孫中山更是讚嘆道:「心之為用大矣哉!」

誠如章太炎所言,王陽明對明治維新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之不盡的日本政治家、企業家對他奉若神明。

倒幕領袖西鄉隆盛、久坂玄瑞、前原一誠,維新功臣伊博文、高杉晉作,盡出王門。三菱集團創始人巖崎彌太郎,日本國立銀行創始人、實業巨擘澀澤榮一,早稻田大學創始人、日本首相大隈重信,作家三島由紀夫,企業家稻盛和夫,無一不是王陽明的追隨者。

而在中國,蔣介石對王陽明的崇拜更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據蔣介石自述:我早年留學日本的時候,不論在火車上、電車上或渡輪上,凡是旅行的時候,總看到許多日本人都在閱讀王陽明的《傳習錄》。許多人讀了之後,就閉目靜坐,似乎是在聚精會神,思索精義。於是跑到書店,抱回一大堆王陽明的著作,不斷閱讀研究,到了後來,真有一種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心領神馳的仰慕……

於是,一個問題浮出水面:為什麼古今中外這麼多大人物對王陽明頂禮膜拜?

因為王陽明是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書法家,別人博而不精,他卻越博越精。而且,他的哲學絕非書齋裡的空想,而是學以致用的利器。用到政治上,他成了第一流的政治家;用到軍事上,他又成了最可怕的軍事家。

更多王陽明一生傳奇的故事以及其學說,推薦大家看看《王陽明傳》、《傳習錄》,這兩冊書將一代聖人王陽明的一生完整勾勒出來,同時又融了王陽明心學的形成、發展、完善和成熟的過程。

通過閱讀這兩冊書,可以幫助讀者更全面、更深地了解王陽明的成聖歷程,更輕鬆、更準確地讀懂陽明心學的核心精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學會強大的內心力量,成就輝煌事業。

現在購買《王陽明傳》、《傳習錄》兩本書為78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面橫幅【度小店】進入購買。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人脈次之,要悟透這「天規」必為人中龍鳳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要悟透這「天規」,必為人中龍鳳,錯不了。這一天規就叫做「見善即遷,有過即改」。男人慾成大器,離不開人脈的幫助,但關鍵還在於自身,在這一點上,心學大師王陽明的說法很具有代表性,所謂的修心學,所謂的心外無物,正是強調自身的力量。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修煉好24個字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修煉好24個字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個時代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頂點。王陽明那神奇莫測的智慧,來源於他的心學思想和躬行踐履的功夫。這24個字便是王陽明提到的12種2字「心學」。
  • 王陽明:人生沒起色時,牢記這2句話,再窮也終有出頭之日!
    早先王陽明就說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悟透這個智慧,再窮也終有出頭之日!王陽明出生在浙江餘姚,自小讀書勤奮,到了明朝弘治十二年,參加科舉,奪得進士,從此踏足明朝官場。他早在明朝時就提出的哲學道理,至今聽完仍舊受益!當我們的人生沒起色時,牢記王陽明這2句話,再窮也終有出頭之日!第一句:「勝負之決,不待卜諸臨城,只在此心動與不動之間。男人慾成大器,勝敗其實也存乎一心,關鍵在於是否具備「不動心」功夫。
  • 「明朝一哥」王陽明的心學在講什麼,為何如此受到日本人的推崇?
    曾經有位少年就在日本地鐵站發現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日本人幾乎人人都拿著王陽明的《傳習錄》在閱讀。那時候少年就感嘆,我們中國和日本可能就差了個王陽明!除此之外,更有日本軍神東鄉平八郎,一生俯首跪拜王陽明,將他視為自己的偶像。
  • 王陽明:男人想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修煉好「六心」,少走彎路
    一、修心:內心強大的男人,才會大有作為男人想成大器,必須內外兼修,修心不是與自己鬥,更不會與他人鬥,這是很自然平和的過程。心強大,能力方能得到正常甚至超常發揮;心弱小,則被外物所擾,難有大作為。二、孝心:百善孝為先,成大事者不可不守孝道男人成大器與孝道看似關係不大,實則聯繫緊密。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順是男人一生最大的使命,也蘊含著無盡的幸福,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其實是生命應該承載的大智慧。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金錢次之,修煉7字真言,註定是人上人!
    都說男子成就一番事業,離不開金錢的支撐,然而心學大師王陽明卻認為,男人慾成大器,金錢次之,關鍵在於自身,只有身外物無,做到這七點,才能成為人上人。一、心王陽明認為,一切問題都是心的問題。只有擁有正確的心態,修煉強大的內心,才能成熟高效率地解決遇到的問題,在人際交往與事業發展中,也會得心應手。
  • 王陽明告誡:男人後半生運勢,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七字真言
    都說男子欲成大器,成就一番事業,需要廣大的人脈與錢,然而王陽明卻認為,男人的後半生運勢,靠的並不是錢和人脈,而是牢記七字真言,只有這樣,才會有源源不斷的人脈和金錢。為此王陽明先生早在明朝時,就對此有了頗深感悟,他雖生在1472年,而傳下的道理,依舊非常受用。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關鍵不在能力,而是要悟透這「八字真言」
    王陽明,作為心學的創始人,一位能與孔子齊名的聖人,王陽明的思想對後世造成了深遠的影響。我國近代著名學者章太炎說:「日本維新,亦由王學為其先導。」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更曾說過:「二十一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 明朝一哥王陽明:世間這2種人最命苦,不會幸福,希望你不是
    剛聽說王陽明時,我並沒有多崇拜他,覺得他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主觀唯心主義者罷了。不過,在經歷了許多困難後向朋友請教時,他們都建議我去學習一下王陽明的思想,說只要弄清了他的思維,很多問題都不是問題。這便勾起了我對王陽明的興趣,在重新了解他之後,我才明白這位「明朝一哥」的稱號可不是浪得虛名的。王陽明創立了偉大的「心學」體系,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他的思想影響了很多古代大能、文人志士,比如張居正、曾國藩、康有為等著名人士都從中受益。
  • 王陽明:能力不是唯一,修煉好2字,讀懂這7心,男人能成大器!
    王陽明:能力不是唯一,修煉好2字,讀懂這7心,男人能成大器!男人都想成大器,能力固然重要,但只佔一部分,而真正成功的人,修煉好這兩個字,一定能幫助你我在將來的道路上少走彎路。這兩個字就是王陽明提出的「心學」。
  • 陳偉鴻和他的朋友——呂崢帶留守寶貝「跨越時空」遇見王陽明
    呂崢作為中國青年作家的代表,其文風兼具當年明月的幽默和韓寒的犀利,但對傳統哲學深刻的認識與精湛的表述為二者所不及,作品以通俗歷史為主,曾出版以過《明朝一哥王陽明》為首的多部歷史人物傳記。  呂崢:這次活動我給孩子們帶來了我的三本歷史人物傳記《明朝一哥王陽明》、《中國誤會了袁世凱》、《非如此不可:顧準傳》,兩本隨筆集《你不必向這個世界證明什麼》和《我不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還有一本長篇小說《天機破:王陽明》,而我推薦的是《明朝一哥王陽明》這本書,首先因為這部作品最受讀者喜愛,出版以來已再版四次;其次,這本書是人大附中推薦的中學生必讀課外書,很適合現階段孩子們的閱讀,最後也是最重要的
  • 王陽明:能力不是唯一,男人慾成大器,做到這5點才是關鍵
    王陽明告誡世間人:欲成大器,需得修煉好這12字心訣。修心:堅定本心孟祥夫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無論是慎獨還是慎眾,說到底,都是一個修身、修心的過程。勤奮就是男人成大器不可作假的定理,就算缺乏先天的條件和能力,只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用盡心思,成功不過早晚的事。孝心:百善孝為先百善孝為先,對父母長輩是否孝順,體現了一個人是否有感恩反哺之心,也能夠看出這個人的品行如何。
  • 王陽明:能力不是唯一,男人慾成大器,需修煉好這12字心訣
    王陽明告誡世間人:欲成大器,需得修煉好這12字心訣。1、修心:堅定本心修心即進入一種平和的境界,不受外界幹擾,探尋自己的本心,堅定自己的本心。即使世間誘惑萬千,我心巍然不動。男人只有不斷地修心,才能練就鋼鐵般的意志。
  • 王陽明:人若想成大器,需牢記2條處世「天規」,餘生順風又順水
    王陽明因為「陽明心學」思想影響深遠,且雖是科舉出身卻屢立戰功,所以是除了孔子以外,另一位能做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後世將他與王守仁、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王陽明是心學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心學領域成就頗高。
  • 王陽明:男人如何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記住24個字
    王陽明一生成就斐然,不僅做到了文人的最高志願「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還和孔子並稱為「聖人」,而他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王陽明第一次、第二次參加科舉都沒有通過會試,第三次他才考過。王陽明認為人在低谷時,能力不是唯一,只有做到這24字才能走出低谷成就大器。
  • 王陽明告誡:人後半生運勢,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七字真言
    王陽明的父親是明成化17年的狀元,官至吏部尚書,而王陽明從小就聰明,屬於老天爺賞飯吃的那一類,學什麼都特別快,王陽明除了是一流的政客外,還是可怕的軍事家,在江西時,僅用35天就解決了寧王準備了10年的叛亂。
  • 明朝一哥王陽明:不懂「高手」的兩個「武器」,你註定平凡一生
    王陽明可算是一個「高手」,但是他究竟有哪些「武器」能讓他獲得如此成就呢?一、以終為始是他的頭等要事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的終點究竟要落在哪裡,因此非常迷茫地過著自己的一生。而王陽明以終為始,很早就開始思考什麼是他人生中的頭等大事,他一開始想不明白,便去問他的老師,得到的回答是「考取功名,升官發財」。當時王陽明的內心十分的鄙視這個老師,覺得這個回答過於膚淺。所以他自己便一直堅持獨立思考,最後他終於思考出了自己究竟想做什麼,便是成為一名聖人。
  • 明朝生死一戰:當初寧王十萬大軍,鄱陽一戰敗給王陽明的散兵遊勇
    在明朝,江西是一個神奇的省份。明朝前期的政壇幾乎被江西官員壟斷,同時這裡也爆發了兩次決定明朝生死存亡的水戰。一次是明太祖朱元璋對戰陳友諒,火燒了陳友諒的鐵索連船;另一次則是將軍王陽明對戰朱宸濠,火燒了朱宸濠的鐵索連船。
  • 王陽明的六堂人生課(一):立志而聖則聖矣
    不就是那個立德立言立功都第一的「明朝一哥」嗎?不就是那個能呼風喚雨,讓日本大將軍也「一生惟拜」的傳奇戰神嗎? 「我不是這個樣子!」 分明聽到王陽明一聲斷喝。 哪來天生的聖人?我只不過是個肯下笨功夫的庸人;哪來不朽的「第一」?我只不過是個有血有肉、愈挫彌堅、知行合一的普通人;哪來無敵的「戰神」?
  • 胡歌曾獲得金庸仗義鼓勵:渡過大難終成大器
    胡歌曾獲得金庸仗義鼓勵:渡過大難終成大器大家都知道,胡歌在經歷了車禍和面部復原後,曾經一度糾結以後將要往哪裡去。面對迷茫,胡歌堅強的度過。在遇到了難題時,金庸老先生還曾經仗義援手,《射鵰》的版權不但給了,而且續約版權的費用一點都沒有收。還寫字鼓勵胡歌:渡過大難,終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