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多家美國媒體的報導,美國國內的10個軍事基地,已經成為了正在席捲全美國的反種族主義抗爭浪潮的新靶子。因為這些基地是以曾經支持蓄黑奴的美國前「南方邦聯」的將領而命名的,在反種族主義的抗議人群看來,這些名字應該被移除。
然而,美國總統川普卻公開反對這麼做。
根據美國CNN、《紐約時報》和《國會山報》等媒體的報導,目前美國有10個軍事基地是以在美國南北戰爭中支持蓄黑奴的前「南方邦聯」(Confederate)的將領而命名的,而且這些基地都坐落在美國的南部。
但在由美國黑人喬治·弗洛伊德之死而被徹底引爆的美國反種族主義抗爭運動下,這些基地被冠以的前邦聯將領的名字,被抗議者們視為是一種種族主義符號,美國政府和軍隊也被要求移除這些象徵著奴隸主、種族主義以及白人至上主義的名字。
從美國CNN的報導來看,美國軍方的高層領導對此事似乎倒沒有明確的反對意見。美國陸軍部長瑞恩-麥卡錫(Ryan McCarthy)和美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帕(Mark Esper)目前給出的態度是,他們願意與美國兩大黨就此事展開對話,共同商討要不要給這些軍事基地更名。
CNN還提到,美國陸軍部長麥卡錫其實是有權直接作出更名決定的,但他本人還是希望在此事上與白宮、國會以及州和地方政府進行商討。
然而,白宮的現任主人、美國總統川普卻強烈反對這麼做。在他今天發布的三段帖文中,川普就表示這些軍事基地已經成為「偉大美國遺產的一部分」,也是「美國勝利與自由的歷史的一部分」,還「培育」出了在兩次世界大戰等戰場中取得勝利的「英雄」。
「因此,我的政府根本不會考慮給這些偉大和傳奇的軍事基地更名,我們作為世界上最偉大國家的歷史,也不會被篡改,尊重我們的軍隊!」川普寫道。
白宮的發言人凱莉·麥克納尼也在記者會上對更名那10個軍事基地表示反對態度,稱這是在篡改美國的歷史,並提到了最近美國經典影片《亂世佳人》因涉嫌美化南方邦聯而被下架的情況。她還表示這種做法也會讓來自這些基地的士兵蒙羞。
但在支持更名的美國網民看來,川普等人的表態存在很大問題,因為那些被用來命名美軍基地的前邦聯將領,不僅是南北戰爭的輸家,而且他們為了保護蓄奴制而與北方陷入的軍事爭鬥,還導致大量美國人的死亡。換言之,在支持更名的人看來,這些邦聯將領不僅不是美國偉大軍事歷史和勝利與自由象徵的一部分,反而是這些價值觀的背叛者和叛徒,是恐怖主義者。
實際上,如今這輪要求對那10個美軍基地更名的呼聲,就是前美軍上將戴維·彼得雷烏斯提出的。他前兩天曾在美國《大西洋月刊》上撰文,稱美軍士兵應該捍衛美國憲法的尊嚴,而這些南方邦聯的將領則背叛了憲法、背叛了美國,是叛國者,根本不該被紀念。
但有些尷尬的是,彼得雷烏斯本人前些年曾陷入性醜聞中,還因此事導致美軍情報的洩露……
總之,至少從美國媒體的報導和美國社交網絡上更多網民的態度來看,拒絕給那些頂著前邦聯將軍名字的美軍基地更名的川普,是在「開歷史倒車」。
就連一些成長在美國南方的網民都在對川普拒絕改名的做法表示不解:我們為什麼要用輸家的名字去命名美軍基地?
還有人更加激烈地質問他說:這些邦聯將軍就是恐怖分子,你川普不願意把他們的名字移除,是不是意味著你也支持將美軍基地起名叫「賓拉登基地」呢?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中國的網絡上,曾有一些親美派的大V,一直很欣賞和崇拜美國在南北戰爭結束後仍然給予戰敗方的南方將領很高的待遇、還立碑紀念他們的行為,稱這彰顯了美國的「寬容、大度和包容」,「不以成敗論英雄」。
但他們似乎忘記了被他們歌頌的這種白人間的「大度」和「包容」,是建立在對美國黑人的壓迫和歧視之上的,其本質只是白人殖民者之間的一種利益交換罷了。
從5月底至今,「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抗議示威活動在歐美多國街頭持續蔓延,從街頭遊行示威、與警察對峙,到推倒雕像、下架視頻,示威者們抗議的方式也變得更加多元。
連日來,從美國內戰南方邦聯將軍到17世紀英國奴隸販子,從比利時殖民時期國王到英國首相邱吉爾,多地歷史人物雕像被推倒;
HBO南北戰爭題材電影《亂世佳人》、英國知名喜劇《小不列顛》等影視作品相繼被「下架」;
美國谷歌公司,準備將其程序中「黑名單」和「白名單」一詞,用更加「種族中立」的詞語替換掉,以支持美國黑人的反種族主義的運動。
憤怒的民眾,開始了一場種族主義的歷史清算。
6月6日晚,美國維吉尼亞州一小群示威者拉倒了一座美國內戰時期南方邦聯將軍的雕像。南方邦聯曾在美國南北戰爭中支持奴隸制。
幾日來,這一幕開始在世界多地上演。
6月7日,英國布裡斯託的示威者用繩索拽倒了17世紀奴隸販子愛德華·科爾斯頓的銅像,並將其淹入河中。科爾斯頓作為當時英國皇家非洲公司的最高行政副總裁,在12年的時間裡,直接經手販賣超過8.4萬名黑奴。
6月8日,美國又一座南方邦聯作戰軍官約翰·B·卡斯爾曼的雕像被拆除。
6月9日,比利時殖民時期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雕像被拆除。利奧波德二世曾將剛果劃為自己的私人領地,在他統治時期共有1500萬黑人遭受迫害。
當日,英國17世紀著名奴隸販子羅伯特·米利根的雕像也被連根拔起。
就連「女王」也未能「倖免」……
英國利茲市維多利亞女王雕像在9日,被塗鴉上「謀殺犯」和「奴隸主」等字樣。維多利亞是19世紀的英國女王,她在位時是英國最強的「日不落帝國」時期,建立和佔領了很多海外殖民地。
哥倫布的雕像,同樣被推倒沉湖。
6月9日,美國維吉尼亞州,約千名抗議者,聚集哥倫布紀念碑前,在雕像上放火,隨後將其推倒在湖裡。
現場抗議者表示,哥倫布是一名大屠殺者,他並沒有發現美洲大陸,我們需要戳穿這個謊言,必須推倒雕像。
除了推倒雕像,影視圈也開始蔓延開一場清算種族歧視舊帳的運動。
6月10日,美國知名影視流媒體平臺HBO MAX日前下架了奧斯卡經典電影《亂世佳人》,原因是美國種族關係緊張之際,有不少美國民眾認為,這部影片宣揚種族主義,涉嫌種族歧視。
HBO MAX發布聲明說道,「《亂世佳人》是時代的產物,但不幸的是它描繪了部分美國社會存在的種族偏見」「在對其歷史背景進行討論並對其中的一些特定描述加以譴責之後,這部影片未來會重回平臺。」聲明還補充說,「想要創造一個更加公正、平等和包容的未來,首先要承認並去了解我們的歷史」。
就在《亂世佳人》被下架之際,美國派拉蒙電視網9日宣布停播一檔於1989年首播的真人秀電視節目《警察》(Cops)。
據美聯社報導,5月底,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針對警察的抗議活動愈演愈烈時,該節目被暫時停播,而現在派拉蒙電視網的最新決定則意味著永久停播。
此外,網飛公司及BBC旗下平臺也宣布下架知名喜劇小品系列劇《小不列顛》,原因是因為劇中白人演員在扮演黑人角色時塗了「黑臉」。
這波「下架」風潮,不僅在美國,也擴散到日本。
近日,日本NHK的一檔國際新聞節目中,播放了一段醜化黑人的動畫片,被觀眾和網友怒批「種族歧視」,美國駐日本臨時代理大使也批評該節目「有冒犯性」。
在受到強烈批評後,NHK9日刪除了這段動畫,並發布致歉聲明表示:「播出時欠缺考慮,向感到不愉快的人致歉。」
為支持美國非裔的反種族主義運動,谷歌公司也有新舉措。
根據多家國外科技網站報導,美國谷歌公司旗下的Chrome瀏覽器開發團隊,準備將其程序代碼中所有的「黑名單」和「白名單」一詞,用更加「種族中立」的詞語替換掉,以支持美國黑人的反種族主義的運動,消除程序代碼中潛藏的隱性種族主義。
報導中重點提及了兩個將被移除的有種族主義色彩的詞語——「黑名單」(Blacklist)和「白名單」(Whitelist)。
其原因是這兩個詞語會加重人們對於「黑是不好的,白是好的」這種有種族主義之嫌的認知,並建議將這兩個詞更換為「屏蔽名單」(Blocklist)和「允許名單」(Allowlist)。
儘管反種族主義的波瀾再起,但歷史的頑疾能否一推了之、一刪了之?
有人認為,美國種族主義的歷史由來已久,明顯地擺在那裡。要清算這筆歷史欠帳,也不是搬走雕像就可以一了百了的。
而關於演藝圈的清算種族歧視舊帳運動,則有人認為「你過去說過些什麼、做過些什麼,不論是紅極一時的明星,還是留名影史的經典,都無權獲得豁免。」
流程編輯: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