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如果說什麼東西最常見?無疑就是各種野草了,只要有泥土的地方都會有雜草生長,野草在農村隨處可見,若長在農田裡會遮擋農作物的生長,比如馬唐草,拉拉秧,菟絲子,繁殖和生長迅速很難清除,令農民朋友是不勝其煩。在很多人眼裡雜草是一無用處的卑微植物,不過在對野草的認識上,農村有句老話叫做「認識的是寶,不認識當草」。就像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種叫「獨腳金」寄生植物,農民卻視為珍寶,稱它是「草中黃金」曬乾後一斤能賣上千元。
說到獨腳金可能認識的人不多,即便是在農田裡遇到了也常忽視,因為它植株特別的矮小,在雜草叢中不易看到。獨腳金俗稱疳積草,看似不起眼卻是一株不錯的中草藥植物,對於小兒疳積,食欲不振,腹瀉及黃疸肝炎效果良好,將獨腳金草與排骨,白米一起煮粥,是治小兒積食的「特效藥」。
那麼獨腳金長啥樣、為什麼叫這名字?獨腳金不同於常見叢生的雜草,獨腳金莖單生少有分支,莖杆筆直高不過十幾釐米,葉子狹卵形,葉腋處開芝麻粒大小的淡黃色小花,外形纖細柔弱,故得名「獨腳金」。
獨腳金是玄參科一年生半寄生草本,常寄生在禾本科植物的根部,生於山坡草地,農田或溪邊溼地與眾多野草混在一起。獨腳金植株纖弱矮小,卻有著很強的繁殖和生長能力。每一株獨腳金有十幾萬粒種子,這些種子隨風撒在農田裡,寄生在莊稼根部從而影響作物生長及收成,是一種對農田作物危害極大的田間雜草。
相比較常見雜草來說,獨腳金的生長繁殖方式有其獨特的另一面,那就是耐心。如果沒有遇到禾本植物作為寄主,獨腳金的種子就默默地待在泥土裡,等禾本作物長起來時,獨腳金種子就開始發芽,鑽出泥土長成新的獨腳金草,與眾多野草混在一起很難發現它身影。
獨腳金是農田作物害草,不過在中醫眼裡卻是難得的中草藥材。在許多藥典中均有獨腳金的記載,稱它能清熱消積。在民間用獨腳金煲湯豬肝湯,獨腳金鯽魚粥,有著健脾清肝,消積的食療功效,可以治小兒肝熱脾虛,食欲不振、日漸消瘦,對治療小兒疳積有很好的幫助。
雖然說獨腳金沒有人參及蟲草那麼珍貴有名,而隨著人們對其價值的認識,這種不受見待的「害草」成了稀罕物。獨腳金為寄生雜草很難通過人工來種植,野生獨腳金數量很難滿足市場,於是價格越來越高,幹品賣90元一兩,最貴時一斤賣2千多元。讀者朋友,大家認識獨腳金草嗎?記住它的樣貌,遇到了請珍惜,因為獨腳金草在農村也不多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