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安全是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生命線。習近平強調,所有企業都必須認真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訓到位、基礎管理到位、應急救援到位,確保安全生產。
圖一:安全單元管理將工程劃分成5個獨立單元,以單元為對象開展安全管理工作。
近年來,南京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推動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南京市市政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以下簡稱「南京市政站」)以問題為導向,梳理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流程,打造完善的安全管理責任體系,為工程建設築起了安全有力的保護屏障。「工程建設項目安全生產管理要有築牢安全『堤壩』的意識:安全隱患風險如同『洪水』,牢固樹立安全生產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要求我們健全體系、落實責任來夯實『壩基』,同時也應提升標準、補齊短板來築高『壩身』,兩者缺一不可。只有雙管齊下,才能系統、科學、永久地牢牢構築起安全生產防線,保障好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南京市政站站長高喬明表示。
創新完善安全管理體系
著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面臨的問題,一是長期以來,國家和地方政府發布的文件都在強化工程項目質量安全總承包負責制,但在實踐中,企業管理多實行總公司、分公司、項目部『三級管理』模式,而項目用工則採用管理層、作業層『兩層分離』用工模式,這種模式容易帶來安全管理脫節問題,給工程建設安全施工埋下了隱患;二是在工程項目質量安全總承包負責制之下,安全文明施工要求不高,沒有形成一套標準化建設管理辦法,使安全提升沒有形成抓手。」南京市政站負責人說,「為全面提升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我們以問題為導向,重新梳理安全管理工作思路,狠抓精細化和標準化建設,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道路。」
一是政策引領,打造工程建設安全管理制度優勢。
南京市政站深入調查研究存在的問題,在現有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的基礎上,相繼出臺了3個綱領性文件:《關於加強市政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規定》(以下簡稱《管理規定》)、《關於印發〈工程安全分區管理辦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和《南京市市政工程市級標準化文明示範工地考核細則》(以下簡稱《考核細則》)。
圖二:安全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手機APP實時記錄巡查軌跡、隱患位置,實現拍照取證、傳遞指令、整改閉合,並同步生成安全管理資料。
《管理規定》對安全管理體系進行深度梳理,對工程建設各方責任主體及相關單位責任進一步明確,對創新實施的安全分區管理辦法作出說明,對安全管理標準與具體要求進行規範;《通知》對創新實施的安全分區管理辦法進行詳細說明闡述,並就施工現場管理分區、管理內容、人員責任和考核辦法等給出標準化任務清單;《考核細則》就市政工程標準化文明示範工地的申報、創建、考核進行說明,建立安全管理動態考核體系,形成獎優罰劣、鼓勵作為的良好氛圍。
在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體系中,《管理規定》是總綱領,《通知》是創新辦法落地實施重要抓手,而《考核細則》旨在建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確保改革創新工作具有生命力。3個文件相輔相成,是系統解決安全管理長期以來存在的痛點問題的基礎,是實現安全管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南京市安全管理創新工作得以順利推進的關鍵。
二是創新模式,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管理「全體系」。
「『橫向到邊』,是指五方責任主體和相關單位安全管理責任『全覆蓋』;『縱向到底』,是指從施工企業到項目部、管理人員再到一線作業人員安全管理標準『全規範』。」南京市政站負責人解釋說,「能做到這些,主要得益於安全單元管理模式的創新。」
安全單元管理是指根據施工現場場地布局、風險特點、周圍環境等條件將工程劃分成相對獨立、相對固定的5個單元,以單元為對象,由責任主體和管理人員開展安全管理工作的「網格化」管理模式。過去,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重點在項目,而《通知》則將五方責任主體納入管理體系之中,明確各方管理職責、出臺考核辦法。比如,工程開工前,各方責任主體必須逐個明確每個區域、每個階段的安全管理和巡查責任。工程建設過程中,責任主體單位均應開展工作考核,按照上級管理層對下級安全管理部門和人員的方式開展考核並形成記錄。建設單位對監理單位項目安全管理負責人進行考核,監理單位對施工單位項目安全管理負責人進行考核,確保安全管理責任「全覆蓋」。(見圖一)
圖三:掃描每個安全單元內的二維碼,可以實時調取該單元安全員和安全管理人員的管理記錄。
在項目施工現場,根據每個安全管理單元的風險源特點和功能分區管理要求,分別制定安全標準化管理內容,形成安全管理的事項清單。以單元專職安全員為總牽頭人,按照「管人、管機、管物」的要求,對照安全管理事項清單,實行清單檢查和銷項閉合。在關鍵節點驗收時,由總監理工程師組織對關鍵節點各項安全生產條件進行檢查、驗收;在一般節點檢查時,由安全員組織對場地、材料和環境的安全生產條件進行檢查、核實;在日常施工過程中,由責任主體和相關單位的安全管理人員組織對分區單元開展每日安全檢查和定期專項檢查,並進行記錄,形成可追溯、可驗證的安全管理記錄和影像資料,以此形成多層次安全責任網絡,實現對現場安全的全員管理。
三是建立機制,充分發掘安全管理鏈條上全員履職盡責動能。
「工程安全單元管理是一種全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南京市政站負責人強調,「其融合了現代信息和管理技術,推動安全管理工作標準化、模塊化、信息化,同時預留了足夠大的框架,為今後建設領域安全管理工作的系統完善、持續改進提供了空間。」
建立基於「單元」的管理責任分工體系,使職責有邊界。除了管理內容上分區、管理責任上層層傳導,該模式還在明確安全管理人員管理職責、工作任務清單及考核標準的基礎上,構建實施者、管理者、考核者間層次分明、相互關聯的責任分工和考核體系,以標準的工作流程實現問題識別、問題整改、閉合確認、責任追究的閉環管理。
建立基於節點的管理流程標準體系,使盡責有標準。現場安全措施、安全教育、安全檢查和安全驗收等工作的標準化,能確保標準執行不走樣,企業安全主體責任落實有了載體和落腳點。
建立基於過程的管理行為追溯機制,使履責可追溯。南京市政站組織研發了市政工程安全單元管理信息系統和手機APP,現場安全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手機APP實時記錄巡查軌跡、隱患位置,實現拍照取證、傳遞指令、整改閉合,並同步生成安全管理資料。企業通過施工現場每個安全單元內的二維碼,可以實時調取該單元安全員和安全管理人員的管理記錄,對失責人員予以談話告誡、通報批評、內部罰款,直至與職務晉升掛鈎,實現企業對項目的動態監管與考核,以隱患倒查管理失責、以流程追溯管理責任,逐步形成以問題為導向、可持續改進的安全管理體系。(見圖二、圖三)
建立個人的職業信用約束機制,使失信者受懲戒。建立全員信用檔案,「一人一檔」全面記錄個人工作軌跡和獎懲情況;採取「檔案隨人走」的方式,將個人的不良行為記錄在信息系統內保存,以此規範從業人員行為,實現了安全生產全員參與、安全基礎全面夯實。
安全管理體系通過班組長把企業和一線管理人員、作業人員連接起來,改變了以往比較鬆散的用工方式,可以較好地實現企業對一線作業人員的有效管理,更好地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科學防範、有效化解安全生產風險,有利於抓實抓好「六穩」「六保」,確保社會穩定。更重要的是,隨著這種穿透式、精準化安全管理體系的逐步建立,政府職能部門監管的重點也從現場安全轉換到對安全體系監控、人員信用管理層面,進一步釐清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強化標準管理
全方位築牢安全根基
如果說工程安全單元管理模式是南京市政站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一大創舉,那麼管理標準提升則是該站推出的另一項引人注目的改革亮點。
「我們針對各方主體安全意識有待加強、安全管理職能上下脫節等問題,在全面系統梳理相關標準的基礎上,明確了施工現場安全文明提升規則,以樣板引路,營造規範管理的環境,讓標準化建設成為習慣。」南京市政站負責人說,「主要舉措包括:一是鞏固和堅守既有標準要求,保證執行現有標準要求不降低;二是提升施工標準化管理水平,著重在施工現場安全環境標準化、安全生產材料和工藝水平提升、人員勞動技能培訓和生活條件改善等方面進行提檔升級。」
在施工現場安全環境標準化方面,施工圍擋牆採用工廠預製、現場裝配的新型裝配式圍擋牆,同時在圍擋牆上部增設照明燈帶、三型聚丙烯管道噴淋降塵系統,配以機械化清掃車,使施工圍擋牆美觀整潔;臨時便道要保證機械作業脫離裸土、保證場上無泥土汙染、支撐體系穩固,使用預製便道,具有質量可靠、安裝便捷、周轉率高、可重複使用等特點,既提高了標準又控制了成本,還避免了施工作業、機械作業直接與裸土接觸,減少施工汙染和安全隱患;施工現場按照「布局合理、相對集中、功能清晰、規範有序」的原則進行功能分區,不同區域實行分類、動態管理,區域間分色設置了警示功能邊界、機械作業邊界、臨邊防護邊界3種不同分界措施,一目了然;施工現場定期對施工便道、施工圍擋牆、區域分界等,採用高壓水槍、掃地機、圍擋牆清掃機等機械化設備進行維護和清洗,衝洗產生的汙水排入排水溝,破損的設施及時按標準修復。
在安全生產材料和工藝水平提升方面,針對高支模中使用的構配件質量參差不齊問題,明確規定現場支架體系全部採用承插盤扣式支架,嚴禁使用扣件式支架和碗扣式支架,把施工現場人工作業的差異性帶來的風險,通過材料、技術、工藝的標準化降到最低。針對市政工程中管線遷改難度較大等問題,要求對於難遷改的進行原位保護,對於橫跨基坑且無利用點、管線橫跨基坑可利用對撐或樁、管線縱跨基坑、管線斜跨基坑4種不同情況下的管線保護,採用雙排單層貝雷梁+槽鋼託底、立柱樁焊接牛腿託撐+設鋼套管、利用混凝土首道支撐工字鋼或槽鋼懸吊+下部槽鋼託底、燃氣管+鋼套管對稱懸吊或增加支點、弱電和強電電纜裸線孔位較少時採用「八字」臨時支撐等方式,所有加固管線保護位置貼反光標貼,防止碰撞。
在人員勞動技能培訓方面,改變以往枯燥的書面教育方式,採用沉浸式安全教育,採用智能答題安全積分超市、訓誡式安全教育農民工學校、無線WIFI教育系統和宿舍電視插播安全教育廣告等新型體驗方式,保障作業人員的全周期、貫穿式教育;豐富培訓內容,建立包含高空墜落、觸電、物體打擊等20餘種體驗模式的VR體驗館、應急桌面推演、「隱患排查」互動遊戲體驗安全體驗中心;分班組設置現場安全教育區,配備穩定式自拍架及槍機監控,對班前教育情況進行錄像儲存,並納入南京市智慧工地監管平臺管理,確保安全教育影像資料的全覆蓋、可追溯、可監督。
在生活條件改善方面,確保工人生活宿舍滿足人均使用指標,並按標準配備空調、照明、衣櫃、USB電源等設備;項目部要按規定配備符合要求的衛生間、洗澡間和洗衣間、晾曬間等,方便工人生活。在工人身心健康方面,班組長作為第一責任人,要及時掌握工人生活狀態和心理健康狀態,及時化解矛盾,並定期組織工人在項目的健康體檢室開展身體健康檢查。
可以說,安全單元管理模式創新從「軟體」方面解決了傳統模式中安全管理主體責任不落實、管理體系不健全等問題,而管理標準提升則從「硬體」方面為工程質量安全管理走上精細化發展道路、營造良好產業生態打下了堅實基礎。
推動示範引領
助推項目管理提質增效
標準決定質量,有什麼樣的標準就有什麼樣的質量。為確保標準化要求更快速、更有效地落地實施,南京市政站在總結既有標準規範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現場管理標準,將標準內容圖片化、實物化,打造了一個視、聽、體驗功能相結合,集科普性、仿真性、交互性、趣味性、培訓教育性於一體的質量安全提升示範基地。(見圖四)
圖四:南京市市政工程質量安全提升示範基地。
作為全國首個市政工程質量安全提升示範基地,該項目建設工期緊、標準高、要求嚴。示範基地位於南京市南部新城,建設面積約6500平方米,2020年5月正式開工。承建方中建八局三公司迅速完成了基地土地徵拆租借、場地建設等,在建設過程中,不斷提高建設內容的標準和要求。為了高質量將示範基地建好,中建八局三公司董事長劉書冬在現場指揮,協調解決缺乏類似基地建設經驗問題,與南京市政站溝通協調,推動示範基地於10月30日順利竣工。
劉書冬介紹說:「示範基地設置邊界展示區、安全展示區、質量樣板區3大核心板塊,具備安全文明標準化施工、安全生產綜合體驗、工程質量創優樣板、優質材料先進機具展示和質量安全人員教育培訓5大綜合功能,具有提升設計理念、優選工程建設材料、創新施工工藝、改進檢(監)測手段等亮點。」
以檢(監)測手段的改進為例,示範基地對基坑自動監測、支架應力監測、無人機巡檢、道路綜合檢測和綜合管線安全檢測的標準化實施進行了示範展示。
基坑自動監測。在基坑和支撐體系中設置全自動實時採集數據的自動水準儀、靜力水位儀、應變計、軸力計和土壓力盒等,能自動採集分析基坑檢測規程中多達13個不同的監測參數,如地下水位、支護壁水平位移和沉降、支撐軸力、深層土體位移等,實現數據實時自動採集、分析和預警,大大提高了深基坑的安全。
支架應力監測。針對風險特別高的高支模工程,要求在規定位置增設應力監測裝置,自動採集分析支架預加載時軸力、體系整體位移、模板沉降和支架變形等數據,遇有緊急情況可以及時預警,防止支架坍塌事故發生。
無人機巡檢。利用專業測繪無人機傾斜攝影建模技術,以大範圍、高精度、高清晰的方式全面感知複雜場景,通過高效的數據採集設備及專業的數據處理流程生成的數據成果,直觀反映地物的外觀、位置、高度等屬性,為工程測繪的真實效果和測繪級精度提供保證,同時利用無人機自動巡視成像功能,實時對現場整體質量安全現狀進行巡查,督促施工現場按要求落實管理標準。
道路綜合檢測。通過道路綜合檢測車的後臺處理系統,對採集的路面數據進行快速、準確、智能化分析處理,統計、計算出路面的破損狀況指數、車轍深度指數、行駛質量指數、沿線設施狀況指數、構造深度、磨耗指數和跳車指數,及時了解被檢測路面的破損狀況和病害原因。
地下管線安全檢測。為了保障施工過程中地下管線安全,做到準確檢測地下管線缺陷或病害位置,通過探地雷達,利用天線向探測目標發射高頻脈衝電磁波進行探測,能更好地保護施工過程中綜合管線安全。
可以看到,示範基地展示的都是推動建築業質量安全提升的先進工藝、前沿技術。隨著示範基地示範引領作用的進一步發揮,這些新工藝、新技術成果將複製到施工現場、推廣到建築市場,激發更大的活力和創造力。
「工程質量安全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國民經濟投資效益和建築業高質量發展,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好。」高喬明表示,「目前,安全單元管理模式在中建八局三公司等企業承建的一些重點工程的建設實踐中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建設各方的歡迎。雖然這項工作剛剛起步,未來的路還有很長,但我們有信心以持續創新的幹勁和活力,推動南京城市建設大步向前,走在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