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的數學成就——廣義二項式展開(牛頓推導過程)

2020-12-04 老胡說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伍爾索普莊園,艾薩克·牛頓的出生地艾薩克·牛頓(1642-1727年)是有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對科學的最重要貢獻是他於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在那裡他制定了著名的三個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它們統治了科學界200多年。用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和諾貝爾獎獲得者錢德拉塞卡的話來說:

只有當我們觀察到牛頓成就的規模時,我們才會發現,有時把他與其他科學家作比較,無論是與牛頓相比,還是與其他科學家相比,都是完全不恰當的。」

在數學方面,牛頓「明顯地推進了當時數學的每一個分支」,但他最著名的兩項發現是廣義二項式展開微積分

圖1:左邊是牛頓46歲時的肖像,出自17世紀末18世紀初英國著名肖像畫家戈弗雷·克奈爾之手。右邊是《原理》第一版的扉頁。在這篇文章中,我將重點介紹牛頓早期的數學成就。我將描述他對廣義二項式展開的推導,以及他如何應用它來得到正弦函數的冪級數展開。德裡克·懷特塞德(Derek Whiteside)被認為是「同時代最重要的數學史學家」,據他說,這是正弦(和餘弦)的冪級數首次在歐洲出現。

牛頓的廣義二項式展開

牛頓的數學創新是多方面的。但有爭議的是,他的出發點是發現了所謂的廣義二項式展開,這最早出現在1676年他寫給戈特弗裡德·萊布尼茨的一封信中。

圖2:牛頓寫給萊布尼茨的信,描述了他發現的廣義二項式展開,這發生在許多年前。牛頓原始符號中的二項式展開

在牛頓的符號中,展開表示為:

Eq1:牛頓的二項式展開使用他的符號在這個表達式中,A, B, C, D,…表示級數的前幾項:

Eq2:在牛頓的原始符號中,A, B,…表示級數的前幾項牛頓在書信中中給出的例子是:

Eq3:牛頓在書信中中給出的例子。擴展的前兩項是:

第三項依賴於前一項B,類推可得:

這個過程可以無限地繼續下去。其結果是:

現代符號表示

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用現代符號寫出二項式展開式。我們首先從公式1的左邊提出P項,然後用前面相應的項來代替A、B、C、D、…(參見公式2):

消去P項,然後分子上的係數除以分母上n的因數,我們得到:

我們可以用二項式係數重寫這個表達式。為方便起見,我們將m/n重命名為m,並應用階乘的性質將展開的係數重寫為:

使用二項式係數的標準表示法:

我們得到了現代形式的二項式展開:

Eq4:用現代符號表示的二項展開式牛頓是如何得到二項式展開的?

從英國數學家約翰·沃利斯等人之前的工作中,牛頓知道如何對整數指數進行二項式展開:

Eq5:整數指數的二項式展開,在牛頓之前就知道了下面的圖3顯示了這些係數的一個有趣的可視化結果。

圖3:指數1、2和3的二項式展開的可視化牛頓的目標是擴展公式5,使其包含指數m的非整數值。通過Bressoud,我們可以將係數排列在一個表中,包括非整數值m的擴展的空行:

圖4:牛頓之前已知的二項式展開係數表牛頓想要填充這個表格中的空單元格。他的理由如下。

第一列和第二列不難猜。第一個只包含1,第二個隨m線性增加。

圖5:二項展開的原始係數表,第一列和第二列的空白單元格被填滿。現在讓我們考慮第三列。首先,我們注意到它只包含三角數(見圖6),可以用簡單的公式得到:

Eq6:第i個三角形數的公式。

圖6:三角形數的示例。我們還注意到第m行總是包含(m-1)個三角數。更具體地說,m=2行包含第一個三角數,m=3行包含第二個三角數,m=5行包含第四個三角數。將(m-1)代入式6,得到:

Eq7:第三列中值對m的關係。然後我們可以完成第三列:

圖7:完成前三列的二項式展開係數表。現在,注意,對於前三列,值是多項式遞增的。

第一列是常數(0次多項式)第二列呈線性增長(1次多項式)第三列根據式(2次多項式)二次增加。根據這個模式,牛頓推斷第四列應該以三次多項式的形式增加。由於這個未知的多項式在m = 0,1和2時消失,所以它的形式必須是:

其中常數a可以得到,例如,使用表的第7行,根據p(3)=1。因此:

然後我們可以填充第四列的空單元格:

圖8:前四列填充的二項式展開係數。牛頓的過程現在很清楚了。第5列和第6列對m的依賴關係可以很快得到:

我們終於可以填滿整個表格:

圖9:表中包含了二項式展開到x的五次方的係數。一般然後表達式是:

Eq7:牛頓二項式展開。(這裡使用了之前看到的二項式係數公式)。我們應該注意,引用懷特塞德的話:

矛盾的是,這種瓦利斯插值程序無論多麼合理,都絕不能證明,而且牛頓數學方法的中心原則缺乏任何嚴格的理由。。。當然,二項式定理的工作非常出色,這對17世紀的數學家來說足夠了。——懷特塞德

推導了正弦冪級數的冪級數

正弦函數的冪級數的推導在他1669年的手稿《用無限項的方程分析》中。

圖10:一頁牛頓1669年的手稿「用無限項的方程分析」。」。下面的圖10(基於Dunham)包含了理解牛頓推導所需要的所有元素,這是一個函數圖

Eq8:單位半徑圓的右上象限方程。以單位半徑描述圓的(象限)。

弧αD等於z(圓半徑1)和圖10我們獲得:

sinZ=X

Eq9:由於圓有一個單位半徑,角z的正弦值等於橫坐標x。因此,目標是確定x(作為z上的冪級數)。

圖10:Eq. 8的示意圖,包含了求正弦函數的冪展開所需的所有元素。三角形DGH和DBT相似。由於三角形ABD和DBT也是相似的,我們得到:

為了方便起見,這裡使用了萊布尼茲記號。使用Eq. 8,這個表達式變成:

牛頓的下一步是把二項式展開應用到右邊:

現在對式9求逆得到z=z(x)=arcsin x,對上面的二項式展開積分得到:

Eq10:反正弦級數。注意,要得到這個表達式,牛頓所需要的唯一積分是與下列不定積分(或不定積分)相對應的定積分:

其中C是常數。

在他的最後一步中,牛頓必須將(或者更精確地說,反求)Eq. 10轉換成正弦函數的展開式(而不是反正弦函數的展開式)。為此,他使用了之前開發的許多工具中的一種,即他的反冪級數技術。

應用冪級數求逆得到sinz

式10中要倒轉的級數為z(x),即:

Eq11:級數展開。換句話說,牛頓所追求的是x(z),即x關於z的冪級數。根據他的策略,我們從以下幾個步驟開始:

從第一項開始,這裡是x = z將級數表示為x = z+p將x = z+p代入方程11只保留p中的線性項,然後對結果求倒數,得到p關於z的表達式應用策略

更具體地說,我們把級數寫成:

Eq12:重新整理方程11中的項。下一步是只保留x中的線性項:

X=Z

Eq13:展開的線性近似。為了解釋掉的所有項,牛頓把x寫成了一個未知的級數p:

X=Z+P

Eq14:引入未知的p系列來解釋線性近似中下降的項。代入式12:

Eq15:原級數設x = z+p。將該表達式展開,將p的冪進行分組,得到:

Eq16:將展開式15分為p次冪。然後牛頓去掉了p的冪大於1的項,然後解出了p:

Eq17:去掉式(16)中大於1的項,求出p的表達式。牛頓只保留了分子的第一項,為了解釋掉的項,引入了一個新的未確定的q系列,定義如下:

為了確定q,牛頓把這個新的p代入方程16,只保留了q中的線性項,並解出了q,這就得到了一個類似於方程17 (p)的q的表達式,然後,他又一次只保留了分子中最低次的項,得到:

這個過程可以無限地進行。現在從方程9,x = sinz,他最終得到了正弦函數的表達式如下:

方程18:正弦函數的冪級數展開式,直到五階。其他項可以很容易地按照牛頓的方法得到。

圖11:牛頓1669年對正弦和餘弦函數的冪級數的演示。這個結果可以用泰勒級數來推導。然而,牛頓的方法卻完全不同。他的推導「提醒我們,數學並不一定是以今天的教科書的方式發展的。」相反,它是由時斷時續和奇怪的驚喜發展而來的。」

相關焦點

  • 「楊輝三角」與「二項式定理」的相遇,成就了數學史上的一段美談
    無論是在整部數學的發展史中,還是在個人的數學學習當中,「數形結合」的思想都是極為重要的工具。比如我國古代的「楊輝三角」與西方的「牛頓二項式定理」的結合,成了數學史中的一段美談,然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還得從我們初中二年級學習的「因式分解」說起。我們知道,把一個「多項式」化為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我們稱這為「因式分解」。
  • 自然科學史上的世紀偉人——牛頓 1687年7月5 日
    1687 年 7 月 5日是自然科學史上重要的一天,在這一天,艾薩克·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在這部鴻篇巨製中,牛頓提出了作用力、質量和描述運動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闡述了關於物體運動學與動力學的規律,總結出力學的三大定律。早在牛頓青少年時期,為得到關於物體運動的解釋,他曾進行了長時間的思考。 在 23 歲時,他像一道閃光突然悟出了「力」的作用,逐漸意識到力和運動的關係。終於,他總結出力和運動的三個定律,並將它們寫入他的著作中。
  • 德國是愛因斯坦,英國是牛頓,中國呢?
    相對論提出是物理學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觀,揭示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屬性,在經典力學當中,空間是永恆不變的,不過愛因斯坦憑藉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 所謂的引力波就是時空彎曲所散發出的漣漪,也是一種以波為引力輻射的能量,當時提出廣義相對論時,科學界根本不重視,還是普朗克加以推動,這才引起了人們研究和談論,2016年,人們正式探測到了引力波,也證明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這一結果讓整個科學家都轟動了。 第二:牛頓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本意居然是牛頓用來諷刺的話?
    1665年,他發現了廣義二項式定理,並開始發展一套新的數學理論,也就是後來為世人所熟知的微積分學。從那以後,牛頓的才華得以顯現。但苦難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還是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終其一生,他都極度孤獨。當時劍橋大學的學生分為三類:貴族學生、普通學生和減費學生。
  • 利用楊輝三角形來解釋二項式定理
    我對二項式定理(Binomial Theorem)的熱愛無以言表,它看上去有很多數學符號,但本質上是用組合的方法來解決一個長得可怕的代數問題。尤其在你邂逅美妙的楊輝三角時,就會更感受到的數學不可思議之處。但當第一次遇到它的時候,二形式定理中這些並不熟悉的數學符號可能會讓你望而生畏。看下面的整個公式,有求和 ∑ 符號,帶有階乘的組合公式,還有各種指數都在其中。
  • 世界各國的天才,英國是牛頓德國是愛因斯坦,那麼中國代表是誰?
    說到世界各國的超級天才、科學家,英國選牛頓,德國選愛因斯坦,那麼中國代表選誰?這個人對我國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我國當之無愧的英雄。牛頓是一個非常傑出的物理學家,他對萬有引力以及三大定律的描述奠定了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為現代工程學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牛頓22歲證明廣義二項式定理,中國青年科學家又將如何改變世界
    1665 年,22 歲的牛頓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幫助科學界發展出一套新的數學理論:微積分學。1877 年,託馬斯愛迪生發明出世界上第一臺留聲機,人類自此能夠記錄和回放聲音,隨後在 1879 年他又發明出了第一個能實際應用的鎢絲燈泡,徹底改變了世界的照明方式,在兩項偉大發明誕生之際,愛迪生不過 30 歲出頭。
  • 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牛頓的定律是錯的嗎?
    牛頓不是第一個注意到蘋果從樹上落下來的人,他偉大的洞察力表現在,他以數學的形式展示了使蘋果落向地面的力一定與使月球按照軌道運轉的力是同一種。牛頓引力概念的核心——現在被稱為萬有引力定律——即宇宙中每個物體與其他所有物體間都存在吸引力。而且這力量的強弱與它的質量成正比,也就是說,一個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引力就越強。
  • 麥克斯韋明明統一了電磁學,為何只能排在牛頓、愛因斯坦後面?
    咱們來探討一下:牛頓牛頓的成就大家基本上耳熟能詳,從初中課本上,我們就開始接觸牛頓。牛頓最為知名的成就是三大運動定律,其憑藉一己之力創造了經典力學理論體系,闡釋了宏觀物體運動的基本規律。第二大成就萬有引力定律解釋了天體運動的基本規律,在人類認識宇宙過程中樹立了一座裡程碑。
  • 牛頓和愛因斯坦誰的成就更高?馬斯克:「他倆真不是人」!
    在科學界有兩位掃地僧級別的頂級牛人,一位是牛頓,另一位是愛因斯坦!樹大招風,關於二都誰更牛的話題,經常被人們提起,有比較就有爭吵,普通人的觀點多數都不讓人信服,那麼在科技巨匠埃隆馬斯克的眼中,牛頓和愛因斯坦誰更牛呢?
  • 冷知識:牛頓對鍊金術這事比研究數學更上心!
    被譽為近代科學的開創者牛頓,在科學上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三大成就——光的分析、萬有引力定律和微積分學,對現代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原理》著作的問世,和哈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哈雷是一個非凡的人物,他是皇家天文學家,他發明了氣象圖和數學運算表,以及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的「哈雷」彗星。有一次他在飯桌上與人打賭,證明行星運行的軌道是一個橢圓,還有背後的數學計算方法,他為了尋找行星運行軌道背後的數學原理,他去劍橋大學拜訪了牛頓,希望牛頓能回答這個問題。
  • 牛頓:從被人嫌棄,到創造出不朽傳奇被後人敬仰,有性格的天才
    牛頓 1642年,牛頓出生了,他剛剛出生的時候還不到兩斤,非常弱小,大家都以為他挺不過來了,可誰想,這樣的一個小生命竟然頑強地活了下來。
  • 牛頓三大定律有兩個是伽利略發現?為何經典力學還被稱作牛頓力學
    牛頓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他為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牛頓那個時候還沒有諾貝爾獎,如果按照現在的諾貝爾獎的評判標準,牛頓的成就能領多少枚諾獎呢?巨人伽利略牛頓曾經說過: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雖然是調侃別人的話,但是牛頓的成就也來源於對之前科學巨人的繼承,這個巨人就是伽利略,伽利略也被稱作現代物理學之父,經典力學的鼻祖,物理學上的速度、加速度、自由落體、重力和慣性等理論都是伽利略率先提出的。
  • 相對論誕生前夜:牛頓 VS 麥克斯韋
    類似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的矛盾又是什麼?它們之間被忽略的關鍵東西又是啥?愛因斯坦統一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電磁學的工作對我們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又有什麼啟發?學習歷史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未來,科學也一樣。
  • 微積分中:沃利斯公式的證明以及它在數學中的應用
    約翰沃利斯(John Wallis),英國數學家,因對無窮小的研究和π的發展而聞名於世,他的無窮小思想直接導致牛頓發明了微積分。值得一提的是牛頓二項式定理的發現就是運用了沃利斯的差分法。發表1656 約翰沃利斯公式,使用正弦函數的歐拉無窮乘積進行證明使用三角函數進行證明,也是數學中的通用方法此結果將在以下使用重複這個過程,得到如下圖
  • 牛頓:之所以我比別人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蘋果樹下的牛頓到底受了誰的啟示?牛頓有一句流傳很廣的名言:之所以我比別人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後人往往引用牛頓的這句話來說明一個人應當謙虛如牛頓。但實際上牛頓講這句話是為了諷刺長得矮小、駝背的胡克。事實上牛頓思考問題用了很久。他是從思考拋物體的運動作為切入點的,他是這樣做思維實驗的:假設自己站在一座高塔頂上,朝前方扔一塊石頭出去,那麼石頭會以一個拋物線的軌跡掉落在地上。
  • 「牛頓啊,請原諒我。」
    11月,根據狹義相對論推導出E=MC2。沒有這個公式,就沒有原子彈。就這樣,愛因斯坦用半年時間,連發五篇神作般的論文,如閃電劃破黑夜,把整個物理學的烏雲刮跑了,猶如球場上26歲的馬拉度納,在物理世界中「連過五人」,演繹「世紀進球」。可是!
  • 牛頓生平趣事探究——翼中物理社團11月份活動課題
    在牛頓的鑄像上刻著古羅馬詩人和哲學家盧克萊修的一句話:「他的智慧超人」。這句話充分表達了後世人對牛頓的天才的欽佩。曾有一些名人對牛頓的科學貢獻,作過這樣的評價:「牛頓藉助萬有引力定律而創立了科學的天文學,藉助於對光的分解而創立了科學的光學,藉助於二項式定理和無窮級數理論而創立了科學的數學,藉助於對力的本性的認識而創立了科學的力學。」
  • 世界上最有名的四位數學家,學習數學運籌帷幄,牛頓也在其中!
    但是對於有些人來說,數學非常具有魅力,他們終身研究數學並樂此不疲,筆者今天要介紹的這四位國外的數學家,可以隨意將數學「玩弄於股掌之間」,絲毫不成問題,每一位都對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一、歐幾裡德但是他所做出的成就對數學界具有非常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