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裘晟佳
2019年過了沒多久,探險鑑寶題材的網劇是一部接著一部播。繼《古董局中局》《怒晴湘西》後,上線愛奇藝半月的《黃金瞳》是目前在播網劇中最受關注的。
然而,該劇雖然連續多日登上貓眼全網熱度榜榜首,微博話題閱讀達18.8億,但與高人氣相對的,卻是一片質疑聲,其中一大槽點就是劇情改編。錢報記者發現,該劇包括總編劇在內,署名編劇共有十位。
無獨有偶。上周的上海電視劇制播年會上,業內人直指電視劇行業五大「病灶」,其一就特別提到——掛著總編劇的名字卻不寫一個字,三五成群分拆劇本,再拼湊組合急就章的「拼盤編劇」。
一時間,《黃金瞳》的主創團隊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近日,《黃金瞳》總製片人白一驄、總編劇張鳶盎接受本報記者的採訪。在影視行業正處於巨大轉折調整的當下,身處行業第一線的他們是如何看待那些對於影視製作發出的質疑。
熱播網劇《黃金瞳》劇情改編遭吐槽,製片人和編劇回應——
一部劇10個編劇
這有什麼問題
10人編劇團
怎麼編不好一齣戲
「白一驄」這個名字,很多人並不陌生,網劇《暗黑者》《盜墓筆記》《老九門》都是他編劇或製作的。而他麾下的老搭檔張鳶盎,也憑藉IP改編作品《沙海》《香蜜沉沉燼如霜》等,成為業內知名編劇。這次《黃金瞳》的編劇,依然是他們團隊擔當。
業內對「拼盤編劇」的質疑,主要是針對有的劇組為了壓縮製作周期,求快,就多請幾個編劇拆分劇本,但大家各寫各的,就會造成劇情混亂,人設不一致。
對於「10人組編劇」的質疑,張鳶盎卻表現得很硬氣。她認為,這種工作模式,是幾年合作中一點點磨合出來的,編劇多並不一定意味著「拼湊組合急就章」,比如同樣是白一驄「靈河文化」出品、口碑不錯的《沙海》,編劇就多達12個。
由多人組成編劇團隊共同創作,是靈河文化的固有模式。整個編劇團隊共有二三十人,會根據項目和編劇的特點,再劃分組成不同的團隊,各自跟進項目。
《黃金瞳》編劇多達十位,都怎麼分工?張鳶盎介紹,十位編劇先要全面拆解梳理小說,將年代、主人公的行跡、涉及的大事件小場景,一一列出詳細表格,再對內容進行取捨。接下來是慣常的人物小傳、劇本大綱的創作,然後進行分集、分場的劃分,故事要精確到一集有多少場戲,場與場之間要如何銜接。最後一步才是根據每個編劇的特點去分配集數,落實劇本。
「落實完劇本後,還會集齊編劇開會討論。比如我寫了這幾集,但其他人寫的內容我也都要知道。」她說,這是為了保證前後劇情連貫,人設統一。
張鳶盎告訴記者,《黃金瞳》的編劇始於2017年初,歷經一年的改編後,才在2018年初開機。可見,改編的時間還是充裕的。
劇本成稿後,全劇組包括編劇、導演、美術、服化道、置景等工作人員,都會就拍攝、選角、特效等問題進行全體討論。也就是說,在真正開機前,劇本已經完全準備好,完全不存在開機後「編劇急就章」的情況。
IP改編劇弊病不少
有的劇導演編劇從不碰頭
張鳶盎也並不諱言行業內現存的弊病。她提到,這樣的「全員參與」在目前影視行業的現狀下,操作起來並非易事。有的影視劇項目,導演和編劇可能從頭到尾都見不著面,編劇不知道自己的劇本會被拍成怎樣,導演拿到劇本看不明白,也照樣開機。也有的情況是,這個編劇團隊把劇本寫完了,製作方覺得集數太少了,再找另一個編劇團隊專門負責「注水」。「這些就真的是亂象了。」
對於眼下針對《黃金瞳》的一些負面評價,張鳶盎倒是表現得十分「佛系」。
「不光是《黃金瞳》,從《暗黑者》開始,我們就天天守著看彈幕,看大家都說什麼,哪些評價是好的,好的原因是什麼;哪些他們比較牴觸,牴觸的原因是什麼。」張鳶盎說,每個項目都會經過這樣的復盤,才能在進行下個項目時儘量規避。
片酬八千萬都不嫌貴
這種心態要不得
總製片人白一驄還提到了關於編劇的另一個問題——劇本創作時沒有考慮製作的可實現性。就是編劇時設想得很好,實際拍攝時根本沒辦法實現。
回顧過往的劇集創作,白一驄承認自己團隊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他也在反思:「比如《盜墓筆記》(第一部)時有很多遺憾,在劇本創作時沒有考慮製作的難度,但其實把問題變相留給製作了。製作沒法解決這個難度時,就只能用別的方式去拍,那就會導致結果跟初衷不一樣,包括《老九門》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在這之後我們慢慢開始開始調整,所有的創作都要基於製作上可以實現這樣的前提。不要拍不出來的90分,只要拍得出來的80分。」
同時,關於影視製作,近年來頻頻被推上風口浪尖的還有「天價片酬隨口開的高價藝人」。
在《黃金瞳》中,幾位飾演主要角色的年輕人,都是出道兩三年的新生代演員。白一驄直言,自己從不去請天價片酬的流量明星,「如果問到一個演員,片酬開價8000萬,還覺得『不貴的』,這個心態的確有問題了。」
他寧願把錢花在多請一些老戲骨上。《黃金瞳》裡,也出現了李立群、韓童生、塗們等一眾老戲骨的身影。「像梁天、英壯這樣的演員往潘家園裡一扔,就像長在那裡似的。大家對表演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年輕演員的要求也會相應提高,年輕人才會在表演上去下功夫。」
對於當下高片酬的「價格下調」,白一驄表示完全,「其實不能說是下調。因為下調的原因是前兩年漲得太高,包括購買價、定製價都太高。」
他舉例了影視製作費在過去的四五年產生的變化,「從2014年到現在,影視製作費大概貴了4倍,確實太高了。不僅是主創和演員,其實基層工作人員的價格,也漲得比較離譜,這些都必須要降。最可怕的是,貴了之後,我們所面對的團隊素質,反而比以前低了好多倍,人沒有變好,價錢變得賊貴,整個行業就得不到良性發展。」
在他看來,製作的錢應該真正花在刀刃上。他舉例說,在《黃金瞳》中,劇組專門在懷柔的影視基地1∶1復建了舊貨市場,全劇制景達3萬平方米,並從北京到雲南再到烏克蘭,輾轉多個城市及地區,橫跨25000公裡,劇中展現的沙漠、戈壁、叢林等不同地貌,全部都是實景拍攝。
「比如北京潘家園的戲,都是在影視基地重新制景的,但還原很究竟,甚至連潘家園電線桿上的鳥窩、門口的監控線、電線桿上的小廣告都還原了,連我們請來串戲的潘家園的幾個掌柜,都覺得跟自己的店一模一樣。」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