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天假已然過了六天,朋友圈裡各種各樣的旅遊照片、美食照片,讓我這個在家呆了六天的人不勝嚮往,嚮往之餘又有幾分竊喜,因為國慶路上堵車的體驗我一點也不用嘗。
我始終認為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選擇,或外出旅行、或居家休息,沒有優劣之分,個人喜好只是個人的享受方式,沒有誰能夠決定這兩種享受方式的高下。
當然,這不是我在為自己呆在家裡找理由,因為在我看來,躺在家裡好好休息幾天,比拿出精力去擠著看風景更悠閒。平時工作學習都已經夠累了,為什麼還要擠破頭「穿過人山人海」去看一眼短暫的風景呢?
幸好持有我這種想法的人只佔少數,不然國家的旅遊經濟將會受到不小的打擊。
在家裡呆著其實也並不是只能睡覺,來一場悠哉的散步,抑或看一部緊張刺激的恐怖片,簡直趣味十足。懂棋的,邀上三兩好友,對弈一下午,也不失為人生一大趣事。
當然,書是少不了的,不讀書人生的樂趣恐怕是要少了一大半。
讀什麼書因人而異,有的人喜歡輕快好讀的小說,有的人喜歡雅致華美的詩歌,也有的人深陷歷史哲學的典籍無法自拔,能在一段自由的時間內讀想讀的書,也算是實現一些人的理想了。
在我看來讀書不僅要分種類,更要分環境。
諸君想想,你在讀一本合口的小說時,給你來個烈陽高照,書中熱氣騰騰,室外火氣滿滿,這能是個理想的環境嗎?我始終認為不論是金庸先生的小說還是劉慈欣先生的小說都不適合就著太陽品讀。那要如何才好呢?
顯然,躲在暖暖的被窩,外面是隆冬大雪,書中刀光劍影,外面是銀光閃爍,這種天氣才適合讀小說。要是換成林語堂先生或者沈從文先生的小說,那就要坐在一家清淨的茶室中,要木椅,要開窗,要有春天的暗香或者秋日的落葉,桌上置一杯茶,要淡要香,但不必多喝,因為書中的先生小姐、車馬水船都無時無刻不在吸引你的眼球。
而眼下的時節,讀詩是極好的。雖說到了秋天,卻沒有到深秋,肅殺還沒到來,最豔麗的秋色才剛剛摘下面紗。
拿一兩本詩集,不必糾結新舊,古詩有雅韻,新詩有自由,都是秋天的美好。去找一方幽靜之處,最好有流水,有小亭,山石、落葉,都不可少。讀詩的時候不能靜默,要念出來,讀到有共感的時候還要就著落葉大聲讀兩遍,要有風,有鳥鳴,這樣讀詩才是自己的。讀詩集還不能糾結著篇幅,有感覺的再長我也要讀上幾遍,沒感覺的一遍也嫌多,不必在意這些,我們是來享受詩歌的,不是來單純的朗讀。偶然一首中,讀到一段甚至一句好詩,那也是要高興半天的。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的美好,秋天依然可以親近。
一天中讀詩的時間也要挑,早上和黃昏、夜晚無疑都是好的,早上要讀新詩,新詩是自由而活潑的,你讀吧
「黎明的曙光穿入浪子的胸膛,
伴隨著啃蝕人心的的『理想』
背後一位報復者的操控,
在昏獸中,天使睜開眼睛。」
你讀吧:
「愛,用你美好的光明溫暖我吧。
我在你明媚的雙眸裡輾轉反側,惴惴不安,
你如雪花落下,又如奪目的玫瑰花,
我心因你愉悅。」
多麼美麗、多麼絢爛!多麼富有生機與熱情!
黃昏要讀古詩,要讀秋天的詩,
詩人寫道:「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寫道:「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雅致,靜謐。和諧、悠長而遙遠的詩意,對著漸落的夕陽,豈不是連浮士德都要為之讚嘆?
到了夜晚不必再讀,因為見到夜晚的神韻時,詩句自然就在腦海中流動:
「夜色越來越濃,宛如一道牆壁,
眼睛在暗黑中揣測你雙瞳,
吸收你的氣息,哦,甘美,哦,毒氣!
你雙腳在我慈愛的掌中入睡。
夜色越來越濃,宛如一道牆壁。」
深夜的帷幕落下後,一天也該說晚安了,讀詩的一天也是充實而美好的呢!
寫在最後,一起品讀幾首詩吧。
祝禱(節選)
波德萊爾
我知道,苦惱唯獨高貴,
時間和地獄都無法折損,
且徵收所有時代和世界,
才能編制我頂上皇冠。
但古帕米拉丟失的珠寶,
未知的金屬,海中珍珠,
即使經由你巧手,都不足以
比美這頂華麗皇冠的璀璨耀眼:
因為皇冠是純純亮製成的,
其神聖的源頭,來自盤古之光,
凡人的眼眸,不管多麼燦亮,
只是朦朧而哀怨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