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樣的狀況,在酒局的開場時,氣氛無法活躍起來,如果你不是一個講幽默段子的高手,那麼今天這些酒的冷門知識,就是你用來暖場的小利器。
人類愛喝酒是因為「本能」
在學術界有一個很有名的「醉猴假說」,這個假說認為:由於某個基因突變,人類祖先能更容易分解酒精,從而可在必要時食用已發酵的水果,以安全度過由於地球氣候變冷導致的食物匱乏期。
在隨後的很多研究中,也有證據可以支持這一點:非人類靈長動物黑猩猩喜歡喝酒的自然行為和人類飲酒能力強的突變基因。這兩點都被科學家認為可以作為證據來作證人類喝酒的「本能」。
因此,說人類喝酒是因為遺傳和「本能」,也算對的。
你的酒量可能比不過一隻動物
人類通常被認為是唯一能定期攝入酒精的動物,但是科學家如今發現馬來西亞的羽尾樹鼩【qú】依靠一種相當於啤酒的飲食生活,而且可能已經這樣生活了長達5500萬年之久。
樹鼩以玻淡棕櫚的花蜜為食,這種花蜜發酵可以產生多達3.8%的酒精。跟這隻每天以「酒」為食的樹鼩相比,你還敢說自己能喝嗎?
人的血液本來就含有酒精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碰到一些對酒精過敏的人,但即便如此,他們的血液中依舊含有酒精,濃度約為0.01-0.03mg/100ml。
這是因為人體的消化系統自帶一種發酵功能,被稱作「發酵罐」,而發酵的產物,就是酒精。而那些對酒精過敏的人,是酒精攝入超過一定的量,才會產生過敏反應。
古人用豬皮裝酒
古時候酒品運輸最普及的方式是用動物的皮(大多是豬皮),把它們洗淨曬乾後用來裝酒。技術上的限制,酒體本身難免和豬皮有輕微的反應,味道或許會受到一些影響。
白酒沒有保質期
這個嚴格來說都不算冷知識了,在之前的文章裡也提過。根據國家《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 ( GB7718-2011 )規定:酒精含量大於10°的酒精飲料可以不用標識保質期。在這個度數以上,菌類基本難以生存,只要酒液內沒有雜質,就基本不會變質。
另一點是白酒的特殊性,儲存期越長,裡面的醇和酸會發生微量反應,生成酯類香味物質,達到一種微平衡,酒會更香。所以會有「酒是陳的香」這種說法。
「燈紅酒綠」的酒怎麼是綠色的?
「燈紅酒綠」一詞,酒為何是綠色的?據《本草綱目》記載,蒸餾酒自元時始創其法,而早期因釀酒工藝不成熟,酒面泡沫為綠色,狀如螞蟻,稱為「綠蟻」。如,唐代白居易在《問劉十九》說: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這是正確的說法。
喝酒的最高境界,不僅僅是為了喝酒而喝酒,了解這些有趣的冷知識,以後和朋友喝酒閒談的時候,可以用這些知識吹「牛」,讓喝酒變得更有趣。
你還知道其他的冷知識嗎?一起來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