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外面明明有太陽,為何還是漆黑一片?答案其實挺簡單

2020-12-16 紫俠號

我們知道,地球位於太陽系之中,而太陽佔到整個太陽系質量的絕大部分。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光和熱都來自太陽,沒有太陽,就沒有地球上的生命。隨著人類太空活動的進行,人類太空人現在已經能夠走出地球,在國際空間站甚至是月球上觀察我們所在的星球了。

在不少太空記錄片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我們追隨太空人的視角,可以發現地球外面的宇宙依然是一片漆黑的,這就有些不太理解了。地球外面按理說也是有太陽光的,為何地球外的宇宙依然是一片漆黑的呢?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兩個方面考慮。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太陽光。太陽光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電磁脈衝,來到地球後,太陽發出的電磁脈衝和地球大氣層和地表發生相互作用。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從地球上能夠看到不同強度下的太陽光照是各種大氣成分散射的結果。但是在宇宙中,情況卻是截然不同的。我們知道宇宙中出於絕對真空的狀態,可以反射太陽光的顆粒和塵埃非常少,所以太陽光在經過太空的時候,通常是直接照射到地球上的,太空人在太空中自然感受不到太陽的耀眼光芒了,只有直視太陽的時候,才能看到太陽的橘紅色形狀。

除此之外,還有整個宇宙大環境的影響。

雖然太陽相對於地球來說非常巨大,但把太陽放到整個宇宙中,卻是如同一顆塵埃一樣的恆星。太陽在宇宙空間裡散發的光芒理論上雖然能夠照射無窮遠,但由於宇宙空間缺少反射,太陽光往往仿佛像是被吸引到了宇宙深處一般。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如此。

打個比方,一隻蠟燭可以點亮一個書桌,但如果將這個蠟燭放在空曠的操場裡,周圍當然還是漆黑一片的,這就是因為蠟燭本身的光芒無法照亮如此大的空間。

太陽相比於宇宙是這樣,人類相比地球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我們作為有智慧的生命,本身就是地球和宇宙的奇蹟,但是人類又太過渺小,且不說走出太陽系了,就算走出地球都非常不簡單,但這對於整個宇宙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想到這一點就會覺得人生充滿無力感。

但正如在太空中的太陽一樣,雖然在太空中光芒微弱,但在地球上卻光芒萬丈。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讓自己發光發熱的天地。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太陽可以照亮地球,卻照不亮太空?看完終於知道答案了
    為什麼太陽可以照亮地球,卻照不亮太空?看完終於知道答案了現在我們對太空的探索也是越來越頻繁,每次看到太空中的照片,總讓我們覺得非常神奇,我們看完照片之後,不僅覺得不僅僅人類渺小,甚至我們地球都非常的渺小,當然我們也發現了這麼一個問題,太空中有這麼多的星星,為什麼看起來卻一片漆黑呢?難道星星不是發光的嗎?
  • 花上百年的時間,科學家才找到宇宙漆黑一片的原因,為什麼這麼難
    小時候就有個很大的疑問,為什麼天空除了星星、月亮是亮的,其它都是漆黑一片,這樣將眼光放遠一點,宇宙呢,會不會也是這樣的情況?毫無疑問,宇宙也是漆黑的,這究竟是什麼導致的呢?科學家也對此展開深層次的探討,一直延續到現在。
  • 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太空很冷,可為何太陽光照到了地球卻能變熱?
    地球首先要明確一點,地球溫度只是一部分來自太陽,大部分是靠地下的熱源供地熱,再有地球有大氣層,就像人穿厚衣服一樣,曬太陽時暖和,不曬時身體也不冷。為什麼高山距太陽近而溫度反而低,地表吸收太陽的電唵波而發熱,而高海拔應該吸收比低海拔的吸收量更多,為什麼高處的溫度會低而不是升高?何解?
  • 太陽引力那麼大,為何八大行星沒撞過去?牛頓早已給出答案
    自從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之後,便有了「太陽系八大行星」的說法,這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們在各自的軌道上圍繞著太陽公轉,構成了太陽系的主體。八大行星之所以都要圍繞太陽公轉,是因為太陽具有非常強大的引力。
  • 假如太陽系中,除了地球和太陽!突然有一顆行星消失會怎樣?答案其實...
    因為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其引力也是除太陽外最大的。如果木星突然消失的話,首當其衝是木星的幾十顆衛星,會因為失去了中心引力而開始向周圍呈拋物狀飛出,當然由於空間廣闊,不會很短時間就飛到其他行星那裡。但是,有一定的概率會與其他行星相撞。
  • 如果太陽現在突然熄滅,15萬年後人類才覺察,地球上人類會撐多久
    太陽和地球我們來了解一下太陽是如何發光發熱的。太陽是一顆恆星。它非常的大,太陽的半徑有69.6萬公裡,是地球半徑的109倍,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從太陽的中心到四分之一個太陽半徑是太陽的核聚變反應區。這裡的溫度高達1500萬℃,壓力相當於3000億個大氣壓。在太陽的核反應區每秒鐘都有6億噸的氫經過核聚變反應生成5.96億噸的氦。這個過程中釋放出了相當於400萬噸的能量。這些能量就是太陽的光和熱。
  • 為什麼宇宙空間一片漆黑
    但為什麼太空中卻是一片黑暗?早在1823年,就有人提出過太空是漆黑的理論。如果宇宙是永恆無限的,並且均勻分布著大量恆星,那麼我們無論望向天空哪一個方向,這些光最終都會到達地球。那麼星空之間就應該不存在黑暗區域,宇宙應該是一片光明沒有黑暗地球的夜晚也應該像白天一樣明亮。
  • 滿天繁星,為何宇宙仍然漆黑一片?因為宇宙膨脹速度比光更快
    繁星滿天,為什麼宇宙仍然漆黑一片?在人類已知的浩瀚宇宙中,擁有數以萬億顆恆星,而這些恆星無時無刻不散發著萬丈光芒,但儘管如此,地球之外的太空依舊一片黑暗,這是為什麼呢?早在1823年,德國天文學家奧伯斯就提出過關於太空是漆黑的相關理論,奧伯斯指出,如果宇宙是永恆無限的,且恆星是均勻分布的,那麼我們無論望向夜空的哪個方向,都會看到到達地球的其他星系的恆星光芒,即使這些光可能已經走了上萬年!
  • 太陽上有水?而且還是雙星系統?關於太陽你所不知道的事
    前段時間我國的人造太陽裝置首次實現了放電,雖然說是人造太陽,但本質是一個可控核聚變裝置,在了解人造太陽的過程中,我發現關於太陽上刷新我原本認知的事還挺多,所以這次聊聊太陽。太陽上有水?我們都知道太陽風橫掃了整個太陽系,但這個太陽風跟我們地球上的風不一樣,我們地球上的風是空氣流動形成的,而太陽風是指由太陽上層大氣射出的超高速等離子體流,也就是帶電粒子流,其實所有的恆星都有類似的帶電粒子流,一般稱為「恆星風」,我們地球因為有磁場保護所以太陽風吹不進來,只能是在北極形成美麗的極光。
  • 地球為何有大量流動水資源?它是從何而來?科學家告訴答案!
    地球為何有大量流動水資源?它是從何而來?科學家告訴答案!水是生命之源,無論地球上的人類還是其他生物都離不開水,如果地球上沒有大量的水資源,也不會有生物的出現。在尋找其他適宜人類生存的第2顆星球時,得了解有沒有大量的流動水,是來衡量生物能否生存的重要因素,地球上70%左右被海洋佔領著,讓人比較的鬱悶,地球上的水從何而來?為何會產生如此許多的水呢?
  • 60萬億億噸的地球,是靠什麼力量懸浮的?答案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一個正常人,想要從拿起一顆花生、一個蘋果、一顆籃球都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但如果將這個物體換做汽車、高樓等質量比較大的東西,這個世界上應該沒人能做到!那麼,咱們所生活的這顆地球明明重達60萬億億噸,誰又能將它舉在太空中呢?
  • 太陽對月球的引力是地球的兩倍,為什麼月球不能繞著太陽旋轉呢?
    比如,我們都熟知,太陽系中的行星都繞太陽運轉,是因為太陽巨大的吸引力。但是對於我們居住的地球,卻有一個衛星月亮,繞著地球轉動,為何不能繞著太陽轉動呢?根據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星體之間的引力一般和其質量相關,這樣算下來,太陽對月球的引力並不小,甚至大於地球對月球的引力,但為什麼月球還是如此情有獨鍾呢。
  • 太陽和地球之間幾乎為絕對零度,穿越真空後的光線為何能加熱地球
    既然如此,問題就產生了,為何太陽與地球之間的太空明明如此寒冷,但太陽光照射到地球後卻還可以讓人感受到溫暖呢?其實在考慮這個問題時我們往往會忽略問題的本質,要知道太空中之所以溫度低,並不是因為太陽光不溫暖,而是因為太空是接近完全真空所導致的。
  • NASA有重大發現,太陽活動出現新變化,地球或告別「小冰河期」!
    NASA有重大發現,太陽活動出現新變化,地球或告別「小冰河期」!在2019年到2020年的過渡階段,科學家們一直在討論一個很有爭議性的問題,地球會進入小冰河時期嗎?其實影響地球環境的因素有許多,例如太陽黑子的活動、冰川融化等等。
  • 國內這條高鐵線路很「難受」:車外經常漆黑一片,全程手機沒信號
    無論是日常出行還是出差,都離不開交通,目前,我國的交通基礎設施基本完善,使得城市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近,方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提高了生活質量,就高鐵而言,我國在這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然而,中國有一條路線讓遊客感到有點「不舒服」,這是怎麼回事?其實這條高鐵是重慶到武漢的,從距離上來說,重慶到武漢在我國並不算遠,但火車只要7個小時,乘客坐不住。
  • 地月相隔38萬公裡,從月球上看地球,為何讓人十分恐懼?
    地球跟他的衛星月球相隔大約38萬公裡,曾經美國的阿波羅號登錄過月球,太空人從月球上看地球,他們感到十分的恐懼,這到底是為何?他們在月球上拍攝過真實的影像,而且人類站在月球上,能夠清晰地看見地球的輪廓,整個漆黑的夜空當中呈現出一顆最大的蔚藍色星球,所有的愛恨情仇,以及你的親人都在這顆藍色的星球之中在漆黑茫茫的夜空中懸浮著,它是那麼的孤獨與無助,而且比在地球上看月球要大很多,也要明亮的很多,這些人才十分恐懼日本發射的月亮女神,拍下了地球的真實影像,在距離月球一百公裡的上空繞月飛行,地球是我們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的衛星
  • 從月球上看地球,地球究竟有多亮?
    就沒多少人有這個體驗了,屈指可數就那麼十幾個曾登月的美國人,以及一些月球軌道器。 很難想像從月球看地球是什麼景象,不過並不妨礙我們在這裡暢想一番。 由於月球表面並沒有空氣,所以看到的太空是漆黑一片的。
  • 為何月球、地球、太陽、太陽系、銀河系皆有中心,而宇宙沒有?
    有科學家認為,大約在35億年前,月球核心是一片熔融狀態,並產生了強烈的磁場,比地球的磁場還要強。二,地心。地核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半徑約有3470 km,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高密度,地核物質的平均密度大約為每立方釐米10.7克。溫度非常高,有4000~6800℃。
  • 太陽消失殆盡後,地球命運會怎樣?人類又該何去何從?
    當然不是非要在50億年後,太陽才會徹底消失殆盡,在這個過程中太陽有可能會先進入衰老階段,如果太陽一旦進入衰老階段後,那麼地球上的生命會隨著太陽的衰老而死亡,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離不開太陽,所以說太陽一旦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變故,地球上的生物會受到嚴重影響。人類能走出地球嗎?
  • 假如有兩個太陽,地球將會怎樣?答案讓人害怕
    如果地球繞著兩個太陽而行,地球上的生命將是什麼樣?其他行星上的觀測到日落比地球上的還要壯觀,地球不服,我們多整一個比你的還厲害,那如果我們每天黃昏時刻,不僅看到一個太陽,而且看到兩個夕陽西下怎麼辦? 兩顆恆星加熱會使我們的星球變暖嗎? 地球上還會有夜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