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老話說,狗和雞養太久,對主人不好呢?有什麼依據呢?

2020-12-15 三農的高度

此話的意思,最早出現在一本古籍《易妖》:「犬不八年,雞不六載」。這本典籍對於古代人們對「妖」的認知有描述。此書據說成書於三國兩晉時期,具體時間無從考證。對於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是狗和雞養的時間長了,會成為「妖」,它們經常和主人生活在一起,通人性。此書內容故事有「舉例」描述,雞狗成妖后禍害主人等,告誡人們養雞不要超過6年,養狗不要超過8年。事實上,這只是古代人們的一種迷信學說,當不得真。不過現實生活中,我們村裡養殖的雞和狗,真的很難活過3年和6年,別說雞不6載,犬不8年了。那麼,現實生活中,為什麼雞和狗的壽命,都不太長呢?

犬不八年:村裡養狗,大多都是粗放式散養,包括我家養殖過的幾條狗,真的很少能夠活過6年。我小時候養殖的第一條中華田園犬,養殖有4年吧,突然有一天死了,據說是吃了「毒死的死老鼠」,被毒死了;第二條狗養殖有5年,主要栓著它,沒敢放出去,有一天我放它出去溜溜,結果再也沒有回來,估計被誰給弄走了;後來陸陸續續養殖過幾條狗,有的突然生病死了,有的就是丟了。現在家裡養殖的一條中華田園犬,已經有6年了,白天栓著它,晚上放到院子裡隨便它溜達,看家護院挺好。

雞不六載:以家庭散養雞的情況來看,雞的產蛋高峰期在第2~3年。此階段的雞體機能,屬於最「強」時期,飼料轉化產蛋率最佳。三年以後,雞的產蛋率直線下降,再接著飼養,得不償失。在村裡有老話說:「老狗嫩雞」。說的是養殖的雞,時間長了,肉質老,發柴,很多人說口感不好。當然了,如果為了喝老母雞湯,據說越老的雞,營養價值越高,不過也極少數為了喝老母雞湯,而養殖長時間的老母雞。養殖三年雞,最主要是其以後生產能力下降,無論是產蛋或者是產肉,接著養殖不合適。因此,村裡絕大多數養殖的土雞,養殖三年以上的非常少,夠三年以後,要不宰殺過年吃了,要不就賣了。

對於古代人們對於自然發生的奇異事件,無法科學解釋,就會被有些人「神化」和「妖化」。好比說治理水災的一個故事,《西門豹》裡面西門豹治水,遇到巫婆讓童男童女祭河伯(河神),被西門豹及時制止,處置了巫婆。這些事說明當初很多人比較愚昧無知,相信一些歪門邪說。事實呢?事實證明,雞不過是人們生活需要的一道「菜」而已,肯定最大化利用其價值,決定了不會飼養它太久;而狗在農村,很早以前,很多人飯都吃不飽,拿什麼把狗養好?現在農村養狗,一樣是粗放式飼養,而且很少有人去給狗打疫苗,那麼狗狗生病,就很難活下來;再說有一些偷狗賊偷狗等因素,狗狗在農村真的很難活過8年。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常說,「狗不過八,雞不過六」,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一些俗語,別看人們平時只是隨口說說,以為是農民自編自說,其實這些俗語之中,有一部分出自古籍,有著悠久的歷史。「狗不過八,雞不過六」這句農村俗語,在歷史古籍中就有出處。原句為:「犬不八年,雞無六載」。這句話出自一本叫《易妖》的古籍。《易妖》是一本在三國兩晉時期就廣為流傳的志怪類的書籍。
  • 農村老人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老人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過去農村家家戶戶都會養些牲畜,雞鴨貓狗之類的,養雞養鴨主要是為了吃蛋,而養狗主要是為了看門護院,可能是因為養雞養狗的多了,農村的老人們還總結出來一些關於它們的農村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還有「貓來窮,狗來富」等等,在我們當地倒是沒有雞三狗四的說法,而是說「雞不六載,狗無八年」。
  • 在農村行走遇到土狗,如何才能避免被狗咬,有什麼好方法呢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被譽為一代神犬的中華田園犬,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土狗,在農村可謂是非常的多見,而且很多時候還都不愛栓,整天很愛在街上悠悠蕩蕩,農村有句老話叫做:撐不死的雞,餓不死的狗,雞很對得起自己的名字,是一直處在飢餓狀態,哪怕是站在糧垛上,雞也是奮力的刨食吃,即便在刨都是一樣,也阻擋不了雞的這種本能習性,而狗子在農村是很好餵養的,很多時候都會自己出去找食吃,主人餵不餵反正狗子都不會有什麼事。
  • 在農村,老人常說「雞過6,狗過8,家裡必定有事發」這話啥意思
    其實無非也就是一些家長裡短,其餘的就是聊一些俗語,農村的俗語也是一種文化,可以說這種文化傳承了幾千年,很有歷史文化的底蘊。就在今天早上,我路過村口的時候,就聽見村裡的二大爺和其他的老人聚在一起聊些什麼,我靠近一聽他們在聊一些俗語,尤其是一句「雞過6,狗過8,家裡必定有事發」,聽到這句俗語的時候,也是比較懵懂,這句話啥意思呢?
  • 明年辛丑年,農村俗語「寡婦遇金牛,餓死雞和狗」,啥意思呢?
    導讀:明年辛丑年,農村俗語「寡婦遇金牛,餓死雞和狗」,啥意思呢?今年的庚子鼠年即將要過去,對於今年一年所發生的事,也註定了今年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在不久的日子裡將會迎來十二屬相之中的牛年,作為十二屬相的牛老二,其實原本是有幾乎當上頭名的,據說是老鼠過於奸賊,去封十二屬相的時候,這貨坐在了牛的頭上,等到跟前的時候一躍而起,小小的老鼠反倒成為了第一個到達的,所以也就當上了十二屬相的老大。但由於老鼠自古以來都是被人討厭的,所以鼠年通常也不會有什麼好的年景。
  • 雞和狗打完架後,主人把雞宰了,接下來狗狗把全家人逗樂了!
    雞和狗打完架後,主人把雞宰了,接下來狗狗把全家人逗樂了!俗話說雞犬不寧,在農村中,這兩種動物的確沒有安靜的意思,經常會打架,它們雙方互不相讓。一位農民家中飼養了雞和狗狗,它們每天在一起的時候。它們每天就這樣度過著,終於有一天主人實在是看不下去了。索性就直接將公雞宰殺食用。沒想到此時的狗狗。卻表現出來出人意料的樣子。它看著死去的公雞。眼神中充滿憂傷。雖然表面上每天和公雞發生戰爭。但是從現在來看,這隻狗狗還是非常願意和公雞玩耍的。狗狗如同失去了最好的夥伴一樣。而此時的主人也恍然大悟。但是雞死不能復生。
  • 狗咬人有法律保護,那麼人傷狗呢,該用什麼保護主人和狗?
    狗狗也的確很好,承擔了家人和朋友的角色,給予陪伴,給予感情。可是主人沒法預料狗狗會做出什麼事,所以明文規定了遛狗要栓繩,以防止狗傷人。狗傷人有法律保護,但人傷害了狗呢?今年10月,北京石景山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人與狗相撞的民事糾紛案。
  • 農村土狗和柴犬很相似,都有哪些方法可以區分它們呢?
    在農村人們經常養育的狗狗就是土狗,不用像別的寵物那樣精緻的養育。在日本有一種狗是柴犬,那這種狗到底和我們國家的土狗有沒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從血緣上面看它們有沒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日本的土狗就是他們的柴犬,只是日本為了保衛動物種類的變化,就把他們的柴犬變成了他們國家的高級狗。
  • 農村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農村俗語和農諺是農民經過長期的生產生活的經驗總結,可以說這些俗語和農諺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仍然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更何況有許多科學發現其實質就來源於生活和大自然對人類的啟示而研究發明成功的,因此,農村俗語和農諺應該標註為通俗科學理論的標籤加以發揚光大,並服務於實際生產生活需要。
  • 農村老人常說「狗臥福利貓來窮」難道養貓不好嗎?有啥道理呢
    ,畢竟狗的嗅覺比較靈敏,還能分辨出危險,所以狗是人類的好朋友,不管是什麼類型的狗,只要是在農村,都是大家比較喜歡餵養的動物。在農村裡,家裡養上一條狗的話,也是看家護院的好手,尤其是在夜晚的時候,狗只要聽到有些風吹草動,那麼就會狂叫不止,這樣就給我們家裡提供了一份安全的保障,那麼對於在農村裡,除了家裡有餵養狗的,其次就是有餵養小貓的,但是對於農民來說,對於貓的說法就是比較多的,還有的農村俗語也是說關於貓狗的,比如這句「狗臥福地貓來窮」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在農村庭院養雞,明明有雞窩,到晚上雞為啥還在樹上休息呢
    在農村生活,不但環境優美,還都有一個獨立的院落,寬敞明亮,採光極好,對於空曠的院子,自然是不能浪費,大家都愛種植一些花花草草,或者是蔬菜瓜果,閒暇之餘還會養上幾隻雞,平時的雞蛋就有了著落,在農村生活過的對於家庭養雞,都有很深的印象,農村過去養雞,很少圈養的,大都是採取散養的方式,有的雞白天就會溜出去自己找食吃
  • 農村老農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經常能見到養殖牲畜的農家,像是養點雞鴨鵝,或者貓貓狗狗之類。農民養雞,主要是為了收雞蛋,農民養狗,主要是用在看家護院。現在因為環保的要求高了,所以養豬的少了許多。農村有不少俗語,就是關於這些養殖牲畜的,像是「雞三狗四」,「雞不六載,狗無八年」,「貓來窮,狗來富」等等很多,今天就挑兩個來說一說。在你家農村有沒有流行著一句「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這裡說的三和六,都是壽命。動物的壽命和人類比起來,比較短壽。拿它們六七年的壽命來講,放在人的身上,大體相當於我們六七十歲了。
  • 俗語「男怕磨,女怕泡;雞怕攆,狗怕舔」,有何講究,道理在哪?
    農村流傳著很多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人總結的生活經驗,老祖宗的這些老話看似平淡無奇,但卻飽含豐富的生活哲理,那麼今天就和大家來解讀一句農村俗語,叫做「男怕磨,女怕泡;雞怕攆,狗怕舔」,第一眼會看上去感覺很懵,不知道這句話有什麼內涵!
  • 俗語:「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究竟什麼意思呢?
    這些俗語大多比較簡單凝練,通俗易懂,說起來朗朗上口,生動形象,風趣幽默,具有農村的獨家特色和俗語文化的魅力。在這些俗語文庫中,有這麼一句俗語,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它是這樣說的:「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可能大家還是不明白,下面就讓我為大家解釋吧。
  • 正月初一是雞日,老話說:「頭雞二犬,五牛六馬」,是什麼意思?
    在以前的農村,幾乎每一家的院子裡都會養幾隻雞,在吃不起肉的年代,雞蛋就成為農村人眼中最有營養的食品。農村人常說:「頭雞二犬,五牛六馬」,這句話到底是從何而來的?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說雞是頭呢?為什麼有「頭雞二犬」的說法?
  • 狗狗和公雞打架後,發現雞被主人宰了,它的反應把全家人逗樂了
    狗狗和公雞打架後,發現雞被主人宰了,它的反應把全家人逗樂了網羅天下趣事,縱觀八方奇聞,人們常常用雞犬不寧來形容吵鬧不安的場合,但在農村中,卻會有很多家庭將雞和狗養在一起,而這兩種動物在相遇在一起後,也確實是做到了「雞犬不寧」,可下面這隻狗在和公雞打完架後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而且這些通俗易懂,簡簡單單地幾個字,每字眼卻又蘊含著很多的哲學和道理的俗語。在農村流傳,給農民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村年齡稍大些的老人,他們在日常生活跟人交流的時候,一言不合就開始飆農村俗語,讓眾人啞口無聲。也正是因為這股力量讓我們國家屹立在世界東方幾千年不倒。這些俗語裡面基本覆蓋了生活方方面面。比如下面2句不知道大家小時候,在老家有沒有聽老人家說過。
  • 在農村,老人常道「雞五,狗七,貓九年,家衰財敗」,啥意思?
    時光飛逝,轉眼間已經到了2020年,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有過歡樂,也有過辛酸,有過期待,也有過迷茫。但是隨著返鄉道路的接近,我們臉上的喜悅也越來越明顯。不過隨著新冠疫情的到來,我們臉上也掛滿了憂愁,心裡多了幾分擔憂,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究竟何時才能結束。
  • 農村裡的狗不玩「時尚玩具」,那你知道它們玩什麼嗎
    現在的城市寵物狗很幸福啊,不僅有均衡營養狗糧吃,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玩具。一般大家買的玩具是棉繩,「布娃娃」,磨牙棒,玩具球,飛盤等等。一來是希望自家狗子有了玩具就不要拆家了,二來是自己要上班,有玩具玩希望它們獨自在家不會太寂寞。但在農村的寵物狗也需要這些玩具嗎?
  • 農村有句俗語,母雞鳴叫只因疼,公雞鳴叫為送行,是什麼意思呢
    母雞在什麼情況下會鳴叫呢,在農村養雞的人都知道,就是在母雞下蛋以後,母雞會咯咯咯的叫,母雞為什麼要叫呢,有幾種說法。有的說母雞下蛋以後鳴叫,是提醒主人趕緊來收雞蛋,生怕雞蛋被別人拿走或者是被其他的動物破壞,這是一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