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靜安區第二中心小學孩子們的科學幻想畫 學校供圖(下同)
「親愛的火星哥哥,我要來看你了。我是藍色的,安靜的,你是紅色的,熱情的。你說我寂靜佇立,我說你頑皮淘氣。」我國首個火星行星探測器升空在即,上海靜安區第二中心小學的孩子們圍繞這次科學探險的奇思妙語和科學幻想給人帶來升空前的驚喜。教育專家表示,太空探索看似遙不可及,但是,探索的精神和科研的態度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在青少年的科學實踐研究上,播撒科學的種子比獲獎更重要。」
未來生活與現代科技息息相關
跟著天問一號一起火星「探險」,是靜安二中心暑假一項主要的研究作業。學生們通過查閱資料、觀看微課,自發了解此次發射的背景與意義,而在探究的過程中,他們也生出了許多奇思妙想。四(1)中隊張亦樂寫道:隨著周邊一片白光閃過,我們到了兩百年後的火星,著陸在火星最繁華的地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熟悉的五星紅旗。原來這裡是火星上中國的首都「火京」。而四(3)班朱嶙則堅信火星會成為人類的第二個家園:「未來的火星除了可以有滿足人類生存的水資源、大氣資源,這裡的環境宜人,四季如春,空氣新鮮。波光粼粼的湖水是可以直接飲用的,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生活汙水經地下管道流入海洋中,海洋裡有種特殊物質,可以淨化汙水,海水再倒流到湖泊中,又變成可以直接飲用的生活用水。」五(1)中隊卓嘉贇的幻想更為大膽,在他的畫筆下,未來的火星上一個個城市都是以水果為主題,而且每個城市建設都遵循環保原則。
「火星探測聚焦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及演化等重大科學問題,探索人類進入和利用深空的方法。中國的火星探測之旅即將啟航,孩子們創作的作品譜寫下中國未來火星探測與開發的美好畫卷,帶領我們一同遨遊火星、探索太空。」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執行館長張凱說,從孩子們的作品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他們對於未來太空生活的嚮往,在他們的畫筆和想像中,太空生活、星際穿梭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與現代科技發展息息相關的未來生活,是人類文明往地球外世界的延續與拓展。「他們用豐富飽滿的色彩描繪了一幅幅太空想像場景圖,畫面構圖合理,元素之間位置安排恰當,給觀者留下了更多的想像空間,也留下未來太空生活的美好憧憬。」
播下的科學種子會生根發芽
說起航天,很多人都會認為那是高冷、神秘的學科。「在功利的心態下,一些成人在幫助孩子選擇科學探究或創新活動的會避開這個『冷門』,而選擇一些研究成果更立竿見影的研究領域。但是,探索未知的勇氣、甘於寂寞的信念,其實都對孩子的成長和科學素養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靜安二中心的校長承敏芳說,她在十多年裡一直推進學校的航天科技教育,也曾遇到過不理解,但是,孩子們對於星空、宇宙的暢想時常讓人驚喜。「探索外太空是各國科技實力和整體國力的象徵,這樣的科學課題能激發孩子們崇尚科學、熱愛祖國的激情。火星的神秘和探測火星是人類探索深空的重要標誌,也是充滿挑戰深空第一步,這對於學生的科技素養和科學興趣的培養也意義非同一般。科學需要興趣,更需要堅持不懈的精神和探索未知的勇氣。」
從小播下的航天種子,不會「無疾而終」。在靜安二中心這樣一所普通的公辦小學,科學精神一直在悄悄萌發。每當中國有重大航天科技事件發生,2009年畢業的朱珈駒總會給母校校長承敏芳發來信息,和她「談談天」。他告訴記者,正是從小在學校得到航天科技的啟蒙和培養,讓他對這一領域有了濃厚的興趣和嚮往,也因此立志於航天科學的研究。高中畢業後,朱珈駒毅然選擇了南京航天航空大學,今年又考上北航航發院研究生。「幼時心中播下的航天種子,一直激勵著我不斷進步。希望以後也能為我國航空事業添磚加瓦。」
新民晚報記者 馬丹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