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豐盈,碩果纍纍,涼爽的秋風,撫弄田地裡的農作物,奏響一首首豐收的「樂曲」。這是萬物成熟的時節,這是我區最美的豐收季。連日以來,在我區從南到北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收割機和群眾勞作的繁忙景象,良田豐產萬裡,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在馬合鎮的郝傢伙場村,記者看到玉米聯合收割機正在地裡往返作業,短短十幾分鐘,一個個玉米杆被吞入收割機「腹」中,吐出一串串金黃色的玉米,村民們正忙著將自家收穫的玉米直接裝上三輪車運送回家。摘穗、剝皮、裝運,整個過程一氣呵成,一畝地只需15至20分鐘便可完成收割。村民萬世新家今年種植的三十畝玉米一上午就已經全部收回了家,家裡養的近百隻白絨山羊口糧充足,收穫的玉米出售還有兩萬多元的收入。
「以前我們老兩口收玉米太勞累了,還得僱人幫忙,種一畝玉米的成本就需要五六百元,現在村上自己有了收割機,收一畝才60元,大大節約了成本,我們直接開著三輪就把玉米拉回家了,特別輕鬆,現在一年賣羊和賣玉米的收入加起來也有五六萬,生活過得比以前好多了。」馬合鎮郝傢伙場村村民萬世新說。
紅石橋鄉緊緊圍繞鄉村振興工作主線,突出特色產業培育,重點發展大漠果蔬、特色養殖、優質牧草、苗木花卉四大新興主導產業。今年,紅石橋鄉的山藥喜獲豐收,村民們已經進入搶收山藥階段。
「去年,我種了四十幾畝玉米,效益很一般,看到村裡有人種植了山藥,效益非常好,鄉政府也在大力推廣,今年,我就種植了七十幾畝山藥,產量、質量都非常好。」紅石橋鄉柳卜臺村村民王秀岐說。
大河塔鎮香水村上百畝高粱也迎來了收穫期,只見孕育了一整季的高粱色澤紅亮,籽粒飽滿,厚重粗壯整齊地排列在秋意濃濃的原野上,沉甸甸的高粱繪成了一片紅色的海洋。
「我鎮合作總社成立以來,總投資100多萬元,購買了播種機、聯合收割機10餘臺。在區農業農村局和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實現了全鎮的機械化種植和社會化服務。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塊高粱地,就是社會化服務農戶所種植的,全鎮對10畝以上的高粱地,政府給予免費深翻播種,農民只負責管護,這樣可以減少農民的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大河塔鎮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總社理事長謝豔軍說。
而在金雞灘鎮小墳灘村,收穫的油葵被榨成無添加純綠色的葵花油,開始銷往市場。
該村去年以來積極調整傳統種植結構,以村股份集體經濟合作社為實施主體,利用流轉後的土地實施了小麥和油葵的套種。今年小麥的種植面積增加到了2000畝,成熟收割後,又分別種植了1000畝蔬菜、1000畝油葵。其中,生長周期短、畝產較高的油葵已經成為助力小墳灘村增收的新產業。為了進一步延長產業鏈,該村還建起了自己的全麥麵粉加工廠和榨油廠,在榨油廠工作區,新採收的油葵在榨油機的碾磨下瀰漫出新鮮的醇香。(賈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