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常年與漫威同臺打擂的DC,在2019年「漫威系列宇宙」完結之際,「DC系列宇宙」也開始鋪展開來。作為DC宇宙的第七部電影,《雷霆沙贊!》在一開始的時候便被抱有極大的期待。幸好《雷霆沙贊!》也算是不負眾望,上映不夠一周北美票房登頂,全球首周票房突破1.59億美元,最後以全球3.64億美元票房下映。要知道,《雷霆沙贊!》的成本只有1億美元,最後得到這個成績也算是不錯的了。
不過,國內對《雷霆沙贊!》的評價卻是不高,豆瓣評分也僅有6.3分。網友直言:「這是一部被低估的超級英雄電影。」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首先,風格上的顛覆。眾所周知,DC無論是漫畫還是漫改作品,一向都是偏向於暗黑風格,其中尤以扎克·施耐德導演的「正義聯盟三部曲」為最。因此,無論是DC漫粉,還是路人,在之前幾部暗黑風電影的影響下,色彩明亮、情感積極的《雷霆沙贊!》就顯得有點格格不入了。
然而,風格上的顛覆,實際上也是電影的一大賣點。這裡就不得不牽扯出超級英雄沙贊的來歷了。
「沙贊」不是人名,而是等同於「超人」、「蝙蝠俠」這一類的稱號。初代沙贊出生於9000年前的迦南,原本他是一個普通的少年,然而有一天突遭不幸,家人被殺光,絕望之中他向神靈禱告,希望能消除時間的一切罪惡;神靈答應了他的請求,與他籤訂契約,於是牧羊少年就變成了初代巫師沙贊。後來初代沙贊選擇了黑亞當繼承了自己的位置,結果黑亞當黑化,初代沙贊不得不出山將黑亞當封印;最後才又選擇了電影中的主角,15歲的比利·巴特森作為自己的繼承人。
因此,作為一個未成年超級英雄,比利的風格本就和其他的英雄格格不入,而這,也是比利的獨特之處。
其次,人物設定上的顛覆。在塑造超級英雄的過程中,編劇們總忘不了在英雄們的成長中加上一樣東西:苦難。
超人的苦難來自於他的作為異族的本身;蝙蝠俠的苦難來自於他對哥譚的愛與仇恨;神奇女俠的苦難來自於時間的無情與歲月的滄桑;比利當然也有他的苦難——對親情的執著,具體來講,應該是對生母的執著。但他偏偏又是不同的。
在別的英雄自我放逐獨自尋找答案的同時,比利身邊有朋友弗萊迪、還有他的新家陪伴著他。所以,從根本上來講,比利的個人形象就顛覆了人們對於以往的超級英雄的認知。
最後,期望值不同。縱觀這些年DC的漫改電影,除了《神奇女俠》和《海王》評價比較好的,其他幾部都以不同的形式「撲街」了。所謂「愛之深,責之切」。DC的粉絲們一直希望能有一部作品,可以扛起DC宇宙的鋪展。2013年的《超人:鋼鐵之軀》本來有希望可以成為DC宇宙的奠基之作,奈何續集不夠給力,導致現在DC的漫改電影還呈現出分裂的狀態。可想而知,當《雷霆沙贊!》上映時,粉絲是懷著多大的期望去看電影的。
奈何導演大衛對《雷霆沙贊!》的最初定位便是一部合家歡喜劇電影。除了歡樂,給不了其他東西,正如英國《衛報》所評價的那樣:「......把目標定得比較低,它所期望的基本都已經做到了」。
當然了,並不說《雷霆沙贊!》就是十全十美的,在小編看來,6.3分確實是有點低了,起碼能夠上到7分的。總的來說,作為一部合家歡電影,《雷霆沙贊!》笑點設置精巧,歡樂與感動齊飛;在正派與反派的對決上,也做到了傳統英雄主義的展現。
不過,《雷霆沙贊!》的缺點也很明顯,比如說,人物性格矛盾,出現明顯的斷層。在電影中,上一個片段比利還是一個不合群的「獨行俠」,下一個片段卻能跟弗萊迪打成一片,中間明顯缺失了人物性格轉變的過程。
還有一點要提到的就是,主角的設定不夠立體、飽滿。導演大衛將正派比利和反派希瓦納博士的經歷塑造得極為相似,但兩人的走向卻是天差地別,由此展現出了人性中的光明和黑暗兩個方面,這一點的設計是很好的。但是,導演對於反派的經歷、成長以及作惡的原因都寫得明明白白,而對於比利的形象則過於片面化了,不夠立體。那麼,小夥伴們,你們對於《雷霆沙贊!》又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