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微軟的最後一款IE,以此命名——IE6!
目錄
IE6
2002年9月9日
2004年8月25日
Windows XP SP2
Webkit內核
Mac OS X系統
IE6
IE6界面2001年8月27日,微軟發布IE6供Windows 98/SE、Windows NT4.0、Windows 2000和Windows ME用戶升級安裝。10月25日,Windows XP正式上市,集成IE6(版本號6.0.2600.0000)。IE6包括增強的DHTML,以及對CSS 1、DOM 1和SMIL 2.0等的部分支持,MSXML也提升到了3.0版本。其它次要的功能還包括了新版本的IEAK、音樂工具列、Windows Messenger、錯誤報告、圖片大小自動調整、P3P和與Windows XP有異曲同工之妙的Luna界面(僅在使用Windows XP會有),同時也刪除了XBM的圖片格式支持。
由於IE6的種種新特性,並且網頁開發技術也大大提高。當時的網頁開始多樣化、豐富化。為了與Windows XP的Luna界面協調,IE6的LOGO變為淺藍色。
2002年9月9日
IE6 SP1(版本號6.0.2800.1106)隨著Windows XP SP1一同發布,IE6 SP1禁用了越來越不重要的信息檢索工具Gopher的功能。同時IE6 SP1也是最後支持Windows XP以前系統的IE,標誌著IE6將成為Windows XP的專屬瀏覽器(也就標誌著只有IE6 SP1提供安裝程序下載)。
2004年8月25日
IE6 SP2(版本號6.0.2900.2180)隨著Windows XP SP2發布,Windows XP SP2針對以前的Windows XP做了非常大的改進,在系統安全性和運行速度上有很大提高。同時IE6添加了阻止網頁彈窗功能。
Windows XP SP2
由於Windows XP SP2系統安全深入人心,所以Windows XP SP2迅速取代Windows 98成為主流作業系統。IE6開始迎來了它的春天,許多網頁尤其是國內網站只偏向於IE6設計。以至於微軟在發布IE6後5年內沒有為其進行功能修正或升級版本。
Webkit內核
在這5年間,IE6的缺陷開始一一浮現出來,並招致很多批評。但微軟過於自信,沒有修正這些問題,在這種背景下,許多公司大致分為兩個方向進行改進:一是在IE6基礎上擴充功能:大多數國產瀏覽器都是以IE6為內核,加入了在當時看起來非常先進、實用的功能。二是憑藉自己的實力研發新的瀏覽器:網景公司被Mozilla基金會收購,研發FireFox瀏覽器,蘋果公司也利用自己的Webkit內核研發Safari瀏覽器,比IE歲數還大卻一直默默無聞的Opera也開始用Webkit內核研發新款瀏覽器。
Mac OS X系統
由此開始了第二次瀏覽器大戰,越來越多的瀏覽器被人們熟知並且替換IE6成為默認瀏覽器,並且也有不少瀏覽器測試網站產生,用來表明IE6的網頁顯示是多麼不靠譜。而蘋果的Mac OS X系統的Safari瀏覽器成功搶佔IE6 Mac版份額。2005年,IE終止Mac系統支持。後來,微軟終於重視了這些問題,於2006年發布了IE7,2008年4月28日為Windows XP發布最後的SP3,集成IE6 SP3(版本號6.0.2900.5512),2009年發布IE8。
不過IE6 SP3並沒有任何改進,標誌著微軟已經逐步放棄Windows XP。而且IE7、IE8相比於當時的Webkit內核瀏覽器(特別是後來的版本是Google Chrome)和國產眾多套殼雙核瀏覽器無論在速度還是體驗上都非常糟糕。因此,IE的市佔率自2003年見頂後逐步下跌。
IE6是微軟最後一款命名「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的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