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肉鴨養殖技術的不斷提升,其生長速度越來越快,僅僅不到40天的養殖周期,肉鴨從雛苗出殼初始重約42克長到出欄時的毛鴨均只重3000克,淨增重2958克,日均增重73克多。肉鴨生長速度快,隨之而來面對的是抗應激能力相對較差,尤其在北方冬春季節,一旦管理上稍有丁點漏洞,即出現感冒症狀,如不能及時處理,就會出現繼發混合感染,進而為養殖戶帶來巨大損失。肉鴨風寒感冒如何治療點一下家禽養殖技術諮詢
肉鴨什麼時候容易感冒,表現出什麼症狀可以判斷為感冒?鴨感冒的症狀治療方法?諮詢點一下禽醫老葛
天氣變化劇烈或擴棚等原因引起的溫差變化大是主要因素,鴨感冒初期主要表現症狀為流淚、打噴嚏、流鼻涕等。若忽視流淚、打噴嚏的預警,隨著感冒病情發展,病鴨出現發高燒,眼流淚渾濁,雙眼圈,病鴨羅音,趴臥不願走動,採食量先漲後降等表觀症狀。既然肉鴨感冒的根源在於溫差應激,如何有效把溫差控制在肉鴨能適應的範圍內,成為我們養殖管理上查漏補缺的重要項目。在此,依據多年來從事肉鴨生產工作中的實踐心得,特列出容易誘發肉鴨感冒的五大管理漏洞,以供各位養殖朋友們參考借鑑。
一、雛鴨運輸及育雛預溫「一日受涼,後續白忙」,鴨苗自出殼開始,無論在孵化廠的出雛間還是苗車運輸途中管理均需要足夠的溫度和氧氣,因而,出殼後雛鴨所處環境低於24℃很容易造成雛苗受涼,為後續發育遲緩,抵抗力差,易感冒打下了危險的基礎。當然,養殖戶的育雛間保溫不足,沒設緩衝間,倉促供暖調試,沒有提前進行環境吸熱預溫準備等工作,自然在後期生長發育中造成缺陷,容易感冒或繼發感染病情,這也是為什麼疫苗,抗體接種後,不同鴨群效果不一的主要原因。二、轉(擴)群操作隨著雛鴨日齡增大,需要更大的環境和空間,自雛苗4日齡起,管理中自然面臨擴群或轉群的日常生產管理工作。我們在冬季擴(轉)群操作是容易忽略的漏洞在於:當日擴(轉)群時的天氣選擇,日最高溫度時間段的選擇,待擴區域或待轉棚舍的預溫環境吸熱時間是否充足,預溫溫度是否達標(不能低於現存欄鴨群溫度),是否空腹抓鴨,以及擴(轉)群人員,車輛,工具等消毒衛生達標等等。
三、 地賊風一線吹「賊風一線,藥費無限」。目前,華北區域肉鴨棚舍建築結構的70%以上還是早期的竹竿水泥立柱高網棚舍,每臨冬季,因通風操作不當引發的鴨感冒屢見不鮮,傳統棚舍的下掀式通風,很容易造成賊風侵襲鴨群,加之網床下高溼環境,鴨舍局部環境形成高溼高冷應激,造成肉鴨腹部受涼,感冒繼發混合感染,給養殖戶造成巨大損失。因而,上述普通棚舍的上通風改造刻不容緩,其改造費用不足藥費的九牛一毛;其次,冬季大雪,大風天氣,每日棚舍周邊巡視必不可少,發現風洞,及時補漏。四、 通風與日齡規模化(高密度)養殖管理的要點在於通風,通風,再通風!通風是個雙刃劍,通風不足容易引發悶棚缺氧及繼發病症,通風不當(或過量)易造成感冒等繼發病症。所以,通風是膽大心細的管理操作,通風是為養鴨服務的,以鴨所需開展通風就必須關注肉鴨生長生理特點。
五、 預防保健肉鴨生產的內外環境是我們管理工作一直關注的重點,因而環境消毒衛生是前提,杜絕相互串棚等傳播途徑遠遠勝於藥物治療,減少鴨感冒的在預防保健上的漏洞,具有同等重要作用:1、接種禽流感疫苗,是有效保障肉鴨正常生長的基礎免疫。2、針對肉鴨階段換羽期的關鍵日齡(7、14、21)應預防性投餵新牧毒克,黃芪多糖等藥物,以降低因管理疏忽漏洞引發的溫差性應激。3、對溫和性禽流感應採取對應對症的治療方法:若病鴨剖檢可見心內膜出血,心肌有條紋狀壞死(虎斑心),肺臟壞死出血,氣管環出血嚴重,腸道出血,胰臟液化壞死,脾臟腫大等症狀,而且出現大群採食量驟降狀況,首先建議提前出欄,賣不了建議用毒克+新牧特效藥使用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