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寺隔壁街就是著名的艋舺夜市了

2020-12-14 尼坤眨眼兒會發光

第一次去臺灣,竟然只去了臺北!

很多人表示了驚訝。

可是臺北想要逛好,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啊。

在小清新的臺北,走著走著就發現了她小清新了另一面,而我,則沉浸在她的方方面面……象山的迷幻夜色;誠品的文藝生活;國父紀念館與中正紀念堂的莊重;大學校園的書生氣;還有夜市令人垂涎的小吃……這些都是臺北,可臺北不止這些。

臺北,或許是《河濱公園》裡一口一口吃著冰,又一口一口咽著眼淚;是《七裡香》的窗外,麻雀在不停多嘴;是《忠孝東路走九遍》也走不盡的曾經的點點滴滴;是在《艋舺》的暗夜裡狂奔;是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去放天燈;更多的,卻是《你不知道的事》……這些是我看過的臺北,這些又不全是我走過的臺北。

臺北是個現代化的都市,可它同樣有著悠久而複雜的歷史,想要感受這裡舊時的模樣,騎樓、老街、眷村,都是好去處。

因為住在艋舺龍山寺商圈,臨近剝皮寮歷史街區,所以幾乎每天都會走一遍這裡。

對這裡的了解,同樣也是源於《艋舺》《艋舺》的故事,發生在Monga,影片中趙又廷、阮經天兄弟幾人奔跑、互毆、闖黑幫的地方,取景於剝皮寮。

80年代的臺北,經濟開始發展,本土幫派也隨之興起,艋舺成為魚龍混雜之地。

萬華區的廣州街、康定路、昆明街一帶,大概就是舊時的艋舺,現在圍起來的區域,被保護和建設成「剝皮寮歷史街區」。

剝皮寮歷史街區內,保存有相當完整的清代街型、日治時代市區改正後立面等。

作為艋舺地區唯一留下的清代漢人街道,街區內的建築見證了艋舺的發展。

要說臺北複雜的歷史,艋舺絕對可以很好地展現他的「複雜」,以至於並不是所有遊客都會喜歡來Monga——一來,這裡除了龍山寺和剝皮寮基本沒什麼「景點」,再者,這裡的街區都很老舊,夜市也不著名,大家還是更願意移步隔壁的西門商圈,或者乾脆再走遠一些看看五光十色的夜臺北。

可能就因為這些,所以這裡好像可以預見更多的當地人,雖然生活在臺北,並沒有太多「原鄉」狀態,卻還是可以深刻感受到這裡的不同。

艋舺的地標還有一個著名的龍山寺,香火旺得很。

龍山寺交通很便利,捷運直達,步行幾步就到,距離剝皮寮老街也很近。

我並沒有特意去那裡,因為住的近,幾乎傍晚火或入夜都會去看一眼。

每天都有很多很多很多人……香火真的旺。

龍山寺建築很精美,雕花細緻,外形大氣。

只是周遭空間狹小,需要大廣角才能拍出他壯美的一面。

而我,就拍拍細節好了。

龍山寺隔壁街,就是著名的艋舺夜市了。

逛夜市的部分,我還是想在後來單獨列出來說,但是艋舺附近除了夜市,還有很多老居民區的地下街、商場等。

無一不體現著老臺北的風貌。

老字號蜂大咖啡,走著走著就能遇到,這感覺真好。

清晨的艋舺,剝皮寮老街對面的小街道開始鋪張,賣早餐的小店陸續營業,臺北的作息時間比較「夜生活」,年輕人基本這個時間不出門,但是年紀大一些的人還是可以遇到不少。

但是大爺們還是很時尚的,有的在喝咖啡,還有的乾脆就席地而坐開始讀報。

入夜的艋舺,一個人在街頭無目的地閒逛,恰好在騎樓下遇到一群少年,恍恍惚惚的燈影下,他們在肆意歡歌,不知道是不是對《艋舺》的印象過於深刻,有時候在這樣的老街中遇到熱血少年,總會想要跳戲……多麼希望少年永遠不會老去啊。

我最愛的人文掃街,在艋舺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老舊而充滿特色的店鋪,我行我素的酷酷的人們,樓宇間的神秘氣息,都盡情綻放在眼前這古舊的街道上……

當然,最為驚喜的,莫非那些偶遇的店,臺北人的有趣生活,大抵如此吧

相關焦點

  • 想像你現在就是艋舺的角頭兄弟,在臺北的八大胡同吃點江湖味道
    這句是臺灣電影「艋舺」裡的對白,「三小」是臺語的「啥玩意」,而「拎北」就是臺語的「你爸」也就是「你老子我」的意思。這種臺式江湖味的說話語氣對在艋舺長大的人來說,應該是從小司空見慣了。人說「一府,二鹿,三艋舺」是清代臺灣的三大城市。艋舺,發音為「MOUNGAR」,是臺灣原住民語的「獨木舟」的意思。
  • 黑社會專題連載(46)臺灣黑道風雲艋舺(10)
    艋舺角頭,是臺灣社會對於現今臺北市萬華區一代的本省掛黑社會份子的泛稱。艋舺為現今臺北市萬華區的舊地名,在清治時期以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臺灣諺語所著名,意指除臺南府城、彰化鹿港以外,艋舺則為當時臺灣的第三大市街。  艋舺角頭的形成,最早可追溯至18世紀中到19世紀末清治時期,發生的分類械鬥,所形成艋舺角頭勢力,歷經清日治時期延續至今。
  • 臺北第一街——艋舺老街
    到臺灣旅遊的人一般都見過「艋舺」兩個字。這其實是臺北市萬華區的一條老街名字,但艋舺老街並不僅指一條街,而是指這一地區以艋舺為起始點發展的街區。萬華區位於臺北市西南部,東以中華路與中正區接壤,北以忠孝西路與大同區為鄰,西面環繞淡水河與新北市為界,南至新店溪,全區呈「胃囊」形狀。
  • 龍山寺:難得一見的千年古剎,臺灣省400多座分院的祖庭
    自然,這很可能只是傳說而已,據考證龍山寺始建時間約在隋朝皇建年間,初名「普現寺」、「天竺寺」,因主殿供奉的是觀音,又被當地人稱之為「觀音殿」。算起來,龍山寺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寺內存有隋朝時期的大鼓,以及刻有「大唐貞觀十三年魯國公程知節捐奉壹仟督修」橫梁,都印證了寺院的古老歷史。
  • 盤點臺北10大必吃夜市,品嘗臺灣美味,臺北夜市吃透透!
    華西街觀光夜市必逛指數:★★★★臺北萬華地區過去稱為艋舺,華西街因為距離碼頭很近,從早期就是商業買賣之地,人來人往相當熱鬧,同時也帶動古早小吃、夜市的發展,頂盛時期華西街上殺蛇秀更是遠近馳名,深受國內外觀光客喜愛。
  • 全臺夜市大搜羅,跟我吃遍臺灣吧!
    就說臺灣是個不夜城,夜市可謂功不可沒,夜市起初是一個個流動小吃攤,隨著人流越多檔口聚集,逐漸發展成為夜市的格局,成了臺灣的特色文化。其實大腸包小腸就是由糯米腸包著黑豬肉腸的腸熱狗,中間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加入酸菜,青瓜,菜譜蛋和花生粉。這種小吃,只需要從底部把大腸轉向來即可食用,是個聰明的免沾手裝置,最適合逛街時進食。
  • 美味的夜市、可口的美食——饒河街觀光夜市
    人生有兩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一個是你吃進肚子裡的美食還有一個就是藏在你心中的夢想所以一定要做一個有夢想的吃貨!因此作為一名美食逐夢者,到了臺灣怎能不到臺北觀光夜市品嘗一下當地美食。
  • 臺灣十大夜市攻略
    1 士林夜市士林大香腸:基河路(對面是資訊館):就是士林出名的東西,不過有點貴喔。
  • 臺北九大商圈及夜市將推出迎春節系列活動
    記者從9日召開的臺北年貨大街啟動記者會上獲悉,臺北九大商圈及夜市將推出系列節慶活動和AR互動體驗,邀請八方遊客來臺北走春過年。臺北當地最知名的年貨大街迪化街將於1月19日開市,各色南北年貨雲集,透出濃濃年味;在艋舺夜市與寧夏夜市,道地的臺灣小吃供遊客品嘗;後車站與華陰街商圈將匯集春聯、鬥方等新年飾品;年夜飯所需的生鮮、果蔬熟食,去一趟榮濱商店街就可購足;在沅陵街商圈,可以看到傳承老手藝的手工皮鞋;四平陽光商圈主打女性服飾、珠寶等;在臺北地下街,限量紀念品將回饋廣大消費者……臺北市副市長鄧家基表示
  • 「一府二鹿三艋舺」,臺灣島最初的核心為何是在臺南而不是臺北?
    原因倒也不難判斷,臺南是平原地區,有農業支持,臺灣原住民一開始也就是分布在此。後來荷蘭人自然也是先開發此處,就連「臺灣」這個名稱都是來自於臺南:這是臺灣當地原住民早對臺南安平附近一帶的稱呼的音譯。明鄭政權控制區,綠色為屯墾地所以,數百年來,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臺北地區的發展要晚很多,大規模開發要到乾嘉時期。
  • 《艋舺》到底說什麼 臺語入門小字典
    艋舺:原指小船,後引申為小船聚集的地方。平埔族語「Moungar」,當年來臺的福建泉州人聽到,就以艋舺漢字的閩南語發音Monga為諧音,也是電影《艋舺》二個漢字的由來。  三小:白猴的這句「意義是三小,我沒聽過意義,只聽過義氣啦!」
  • 玉林熱鬧的夜市街,餐飲小吃佔領整條街,還能聞到陣陣香味
    在玉林市的街道可以看到很多兩廣著名的飲食連鎖店,這些店是開在大馬路兩邊的,但是玉林的露天飲食文化也比較豐富,特別是到了晚上的時候,基本上玉林街道上人流量多的地方都能看到很多擺攤做餐飲小吃的,但是說到玉林熱鬧的夜市街,要數玉林中心區的那些步行街了。晚上玉林熱鬧的步行街有哪些呢?
  • 旅行是一種癮,到臺北不來饒河街夜市逛一逛,那你就虧大了!
    來到臺北就必須要提到夜市小吃,一起來看看哪個夜市最正宗吧!臺灣的夜市多半圍繞著寺廟,其中媽祖信仰極為普遍, 饒河街夜市的入口,就在松山慈祐宮旁邊,夜市從下午4點開始營業,除了傳統臺灣夜市必見的美食、燒烤、小吃、蚵仔煎,巷弄裡的 義大利麵,日式拉麵,水餃,麻油雞,臭豆腐,應有盡有。
  • 臺北艋舺廟會 , 遶境人數創新高 , 太熱鬧惹民怨.
    每年艋舺青山宮的大拜拜,可說是地方上最重要的大事,青山王遶境除了祈福求平安,最重要的,就是展現臺灣人的精神。希望藉著這些活動,可以讓更多人了解艋舺青山宮所代表的文化及在地歷史,也希望大家「有空一定要來這裡走走,感受艋舺的文化與魅力」。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為何臺灣廟宇的活動會有這麼多人來參加,只要來走一趟就會感受了解知道臺灣人文文化。
  • 廣西南寧西關夜市街的夜食和夜遊體驗
    西關夜市街西關夜市以燈光設計為主導,融合特色的民族文化,通過夜食、夜購、夜遊、夜秀等夜間消費活動,樹立和展示西關夜市街新形象。夜市的營業時間為(18:30——3:00),因我提前了15分鐘到達,所以還有摩託車和汽車在緩慢通行。我先從巷頭走到街尾,大約一刻鐘,陸陸續續的攤主們正在出攤。在貨比三家之後,決定選了一家捲筒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