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哪吒與變形金剛》乍看起來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但其背後的創作理念,卻已經得到了市場的充分認可。而這種跨時空亂鬥的中國神話故事,更是在30年前就已經大行其道了。
關公戰秦瓊,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就在前不久,中美合拍的動畫片《哪吒與變形金剛》預告片正式上線,再一次引爆了大家的眼球。
哪吒是中國傳統神話人物,腳踩風火輪、手拿火尖槍的形象極為深入人心。2019年上映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掀起了新一輪的哪吒熱。而《變形金剛》是孩之寶旗下的知名IP,不管是動畫、電影,還是玩具,都有著深厚的全球影響力。看似完全不搭噶的兩個IP,以全新的方式結合在一起,著實驚呆了一眾網友。
雖然《哪吒與變形金剛》的風評不是很好,但是細數起來,諸如此類「關公戰秦瓊」的作品不在少數,全球知名的《FGO》,堪稱其中的佼佼者。從英國的亞瑟王,到美索不達米亞神話中的吉爾伽美什,再到中國的呂布,眾多英雄匯聚一堂,上演了一出出激動人心的故事。而且,《FGO》不僅做到了時空亂鬥,甚至還出現了性轉,傳說中的亞瑟王成為一名金髮碧眼、頭頂呆毛的美女。
將不同世界觀下的作品進行揉合,似乎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創作密碼。或許《哪吒與變形金剛》乍看起來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但其背後的創作理念,卻已經得到了市場的充分認可。而這種跨時空亂鬥的中國神話故事,更是在30年前就已經大行其道了。故事的主角,依然有變形金剛的身影。只是霸天虎的對手,變成了孫悟空。
這部漫畫名叫《孫悟空三打變形金剛》,出版於1989年。這一年,《變形金剛》動畫剛剛風靡全國,衍生的周邊玩具,成為孩子們的最愛。
故事中,霸天虎、威震天等經典角色悉數登場,孫悟空更是通曉了眾多科學知識,變身成機器人形態也不在話下。而變身後最具辨識度的身體部位同樣是頭部,這和30年後《哪吒與變形金剛》裡的哪吒如出一轍。
此後,國內的漫畫創作者仿佛打開了一扇大門,大量跨時空亂鬥作品不斷湧現。除了孫悟空、哪吒外,葫蘆娃也加入到大戰變形金剛的隊伍中。
還有葫蘆娃大戰聖鬥士,青銅五小強成為背景板。
《西遊記》裡的另一位經典角色牛魔王,和米老鼠展開了殊死搏鬥。
而孫悟空和阿童木合作降魔的故事,甚至還有了續集,可見受歡迎程度頗高。
2011年出版的《當孫悟空遇到哈利波特》,稱得上與時俱進。
這股「中外兩開花」的風潮,一直延續到了今天。在此期間,還曾發生過一段插曲。
2002年,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再版了孫悟空大戰變形金剛系列漫畫,只是名字變成了《孫悟空三打機器金剛》,書中所有和《變形金剛》相關的人物,都變成了毫不相干的名字。畢竟在這段自由創作的特殊時代,創作者並未獲得孩之寶IP授權,真要追究起來,是需要承擔版權費用的。
不過,這並非意味著只有民間在自發進行跨時空作品聯動,官方同樣有過這方面的嘗試,《哪吒大戰變形金剛》也是其中之一。
早在1976年,知名導演陳洪民拍攝了一部名為《關公大戰外星人》的科幻片。劇中,外星人入侵地球,主人公化身為關羽,化解了人類的巨大危機。
這部電影帶有濃厚的日式特攝片風格,關羽穿越時空來到現代,與外星人展開激戰,已經初步顯露了中國神話與科幻題材相結合的預兆。這一時期,跨IP聯動還不明顯,劇本往往停留在主角與未知生命的對戰階段。
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人動過跨IP聯動的心思。2004年,由保羅·安德森執導的知名科幻片《異形大戰鐵血戰士》,讓不同IP下的經典角色,匯集到了同一部作品中。
《異形大戰鐵血戰士》雖然飽受爭議,但卻最終拿下1.7億美元票房,成為當年最賣座的電影之一。《異形》上映於1979年,《鐵血戰士》上映於1987年,皆是知名電影IP。《異形大戰鐵血戰士》的意圖很明顯,藉由兩大IP背書,同時吸引兩方影迷。票房證明,影迷還是很吃這一套的。
集跨時空亂鬥之大成的《復仇者聯盟》,則是實現了口碑與票房雙豐收,豆瓣評分高達8.2,全球票房高達15億美元。
《復仇者聯盟》集結了漫威旗下眾多超級英雄,包括鋼鐵俠、雷神、美國隊長等經典角色。眾多英雄團結一心保衛地球的故事,本質上和《關公大戰外星人》別無二致。
同樣是跨時空亂鬥,諸如《異形大戰鐵血戰士》《哪吒與變形金剛》遭遇了不少質疑,而《FGO》《復仇者聯盟》卻受到了觀眾的追捧。究其原因,不難發現,因赤裸裸的商業意圖而結合在一起的作品,往往會備受爭議。而來自同一公司內部的作品聯動,往往能夠收穫頗為理想的好評。
不同的作品,往往世界觀會產生極大差異。哪吒所處的中國古代神話,與《變形金剛》的未來科幻相去甚遠,想要將二者揉合在一起並非易事。相反,來自同一公司旗下的作品,佔了得天獨厚的優勢,編劇甚至可以創建一個巨大的IP宇宙,譜寫出全新的世界線。
在這一點上,《FGO》手遊算是其中的佼佼者。根據Sensor Tower的數據,《FGO》累積營收已經超過40億美元,自2015年發售至今,仍然是日本頂級吸金遊戲之一,收穫了一大批擁躉。
還有一款遊戲,被玩家們形容為端遊版的「FGO」,這款遊戲就是「全戰」系列首款PC網遊《全面戰爭:競技場》。
《全面戰爭》的大名自然無需多做介紹,自2001年《幕府將軍:全面戰爭》發售以來,該系列的正統續作已經達到了12部,其中涉及的歷史極為龐雜,包括日本戰國時期、古羅馬時期、中世紀等等。最新作品《全面戰爭:三國》,更是將觸角延伸到了中國三國時代。
中國玩家對三國題材的「全戰」期待已久。但是,由於「中外合作」的雷實在太多,擅長做西方歷史的「全戰」系列,真的能夠做好中國的歷史嗎?不少玩家都有過這樣的疑問。
隨著《全面戰爭:三國》的發售,玩家的一切擔憂煙消雲散。遊戲發售當周,《全面戰爭:三國》一舉衝到了Steam銷量榜第一。時至今日,已經收穫了41735的特別好評。其中,中文好評的數量達到了36655條。
憑藉著20餘年的不斷積累,「全戰」系列不僅聚攏了一大批粉絲,創造的經典角色同樣數不勝數。試想一下,如果能夠讓羅馬帝國的凱撒大帝,與中國名將「武聖」關羽同臺競技,會是多麼奇幻的一件事情。
《全面戰爭:三國》的優秀表現,開始讓眾多玩家們大膽設想「關公戰凱撒」的可能性。現在,《全面戰爭:競技場》將這件事情變為現實。
這是「全戰」系列20年來首次迎來跨時空對決,東方的華夏文明與西方文明在戰場上正面交鋒。來自中國的傳奇軍隊和西方文明下的部隊激烈交鋒,東方的謀略與西方的戰法的精妙之處,以及武將臨場指揮調度的差異,都令歷史戰略愛好者腎上腺素飆升。
隨著「三國」版本的正式上線,中國陣營正式加入到《全面戰爭:競技場》當中。關羽、諸葛亮、曹操、呂布四位名將,將同羅馬、希臘等陣營的眾多英雄,進行別開生面的全新合作。或者為敵,或者為友,縱橫捭闔的沙場,勢必留下屬於中國的濃墨重彩。
《全面戰爭:競技場》可以實現10V10大規模集團作戰,目前已經開放的陣營包括羅馬、希臘、蠻族、迦太基,以及中國。熟悉「全戰」系列的玩家都知道,這一系列向來以嚴謹的歷史考究而著稱,中國陣營的四位名將,不管是外貌、服裝,還是鎧甲、武器設計,皆可在歷史上找到出處。更為用心的是,官方還從眾多中國玩家耳熟能詳的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中,汲取了大量優秀設定,更令玩家感到親切。
整體一致的藝術風格,又讓中國陣營與其它文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絲毫沒有突兀感。「全戰」系列的確十分適合進行跨時空聯動,這就是家底殷實的優勢。
不僅如此,在人物技能設計上,中國武將同樣亮點頗多,就比如關羽的技能「戰神之怒」,展露出作為武聖的威嚴。呂布的「飛將」,同樣是出自《三國志》中的歷史典故。
武將之外,中國陣營的獨特兵種,較為細緻地還原了漢朝年間的中國軍隊建制。知名的虎豹騎,諸葛亮發明的「諸葛連弩」,手持長槍的羽林軍,裝備環首刀的步兵部隊,相信喜歡三國歷史的玩家,都能從諸多細節中感到驚喜。
「三國」版本中,加入了知名戰場「長坂坡」,趙雲七進七出單騎救主的故事,是《三國演義》裡濃墨重彩的一筆,極具中國風的古戰場,山川田野與瓦舍勾欄,中式古建築的獨特韻味,的確令人有夢回三國之感。
新的武將,新的兵種,新的地圖,三國陣營的加入,令《全面戰爭:競技場》的戰鬥,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不同武將之間產生的化學反應,同樣吸引著玩家投入其中。投身長坂坡古戰場,操縱關羽與凱撒並肩作戰也好,還是與漢尼拔正面交鋒,都令人血脈賁張。
隨著「三國」版本的上線,玩家們開啟了新一輪的激烈討論。毫無疑問,三國總是能自帶話題流量。而在《全面戰爭:三國》的積澱下,玩家對不同文明的對比同樣信手拈來。
作為「關公戰秦瓊」的代表,《全面戰爭:競技場》正在展露出更多的可能性。隨著中國陣營的加入,不同文明之間的碰撞,正在將《全面戰爭:競技場》推向全新的時代。
跨越時空的戰爭史詩,吹起了來自三國時代的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