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選定東土大唐的高僧玄奘,為去西天取經之人。為保護唐僧一路的安全,觀音給他指派了三個徒弟,就是家喻戶曉的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
沙和尚在流沙河被觀音收服,菩薩為他摩頂受戒。因他原來生活在流沙河,就指定他姓沙,法名悟淨,沙悟淨的名字由此得來。
觀音將沙和尚的法名取為悟淨,有什麼考慮呢?沙和尚自稱是靈霄殿的捲簾大將,其實就是一個負責收捲簾子的小服務生,因為在蟠桃會上,不小心打碎一個玻璃杯子,玉帝大怒,將他打了八百下,貶到了凡界的流沙河。
觀音是何等的聰慧,一聽就聽出了其中的道道來,認定他沒什麼大的本領,將來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指望他除魔降妖可能沒多大希望,還得另尋他人。但是,去西天的一路上,路途遙遠,艱難險阻,那唐僧是人間凡胎,需要一個人精心照顧,好生服侍。既然這沙僧沒多大能耐,就讓他做個保姆的角色也好。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菩薩為沙僧取法名為悟淨,「淨」當是虔誠、盡心的意思,寓意是讓他盡心盡力、全心全意、心細體貼,將來照顧好唐僧的生活起居,保障唐僧的日常生活。
沙僧算是悟透了觀音菩薩的用心,一路上鞍前馬後,老實本分,盡職盡責,不管什麼髒活累活,都是他爭著幹,毫無怨言,對師傅唐僧的照顧,也可謂精心備至。
觀音在福陵山收服了豬八戒時,為他取的法名為悟能,又有何深意呢?豬八戒原來是天河裡的天蓬元帥,因為喝多了酒,居然調戲嫦娥,被玉帝貶下凡塵。不料事不湊巧,下到凡間投胎時,走錯了路,陰差陽錯投在了母豬胎裡。
觀音聽說他原是天蓬元帥,想來還有幾分本事,又投在豬胎裡,就給他指定姓豬,法名悟能。希望他老豬要發揚自己的長處,繼續好好修煉自己的本領和能力,一路上打虎斬蛇,斬妖誅怪,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上的人身安全。
可是這豬八戒,呆頭呆腦,完全沒有明白菩薩的用心。在去西天的路上,好色貪吃,膽小自私,立場最不堅定,一遇到困難,就喊分行李散夥。也從不修行練功,本領和法術都沒什麼長進。一路上,雖然也幫著大師兄硬仗,但基本上沒發揮什麼關鍵作用,離開了大師兄,他是寸步難行。
觀音菩薩在五行山下,為「妖猴」齊天大聖指出了修行正果的明路,正要給他取法名時,大聖卻說,他已經有了名號,叫「孫悟空」。「孫悟空」的名字,是他在靈臺拜師學藝時,菩提祖師給他取的名字。
沙僧和八戒的法名中都有個「悟」字,「孫悟空」的法名中也剛好有個「悟」字,觀音聽後,連聲說「甚好,甚好!」
菩薩說「甚好」,不僅僅是對「悟」字滿意,更是對「悟空」這兩個字表示非常滿意。
孫悟空的來頭,遠非豬八戒和沙和尚所能相提並論,他可是菩提祖師的徒弟,鬧過天宮、闖過龍宮、去過地府,見過玉帝、鬥過如來,還曾做個至高無上的「齊天大聖」,天宮中有頭有臉的人物,他都見識過。對於這樣一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同時又是享過富貴、有過尊榮、見過世面的大人物,要讓他從今以後,跟著唐僧這凡夫俗子,一路上吃苦受難、低頭受氣,決非容易的事情,需要堅定不移的決心和堅如磐石的毅力。因此,「悟空」的法號,就是要時時驚醒猴子,要放空自己,忘記曾經所有的過往,忘記過去所有的「輝煌成就」,真正放下姿態,從新開始,重頭再來。
孫悟空對觀音的期待,算是有所參悟,一路上保護唐僧去西天,盡職盡責,對待師傅唐僧,也是放下身段,尊敬有加。但最終還是受不了唐僧的好善不分、愚昧無知,卻又固執迂腐,回了花果,重新做回了美猴王,修行正果差點就半途而廢。
唐僧的這三個徒弟,對觀音菩薩給自己的法號,只有沙僧真正領悟了,孫悟空只是領悟了一大半,豬八戒是完全沒有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