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傑出帝王之1千古一帝——秦始皇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千古一帝, 他政治上實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廢分封行郡縣。
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徵百越,修築萬裡長城。
其是中國歷史上首位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完成華夏大一統,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秦國從始皇帝十六年(前230年)起,到滅齊時止,耗時10年陸續兼併了六國,繼而於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開始平定南方百越。
從此,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進入了君主的帝國時代。
對後世影響|
1-開創大一統先河
2-統一文字
3-統一貨幣
4-統一度量
5-修築馳道,統一車軌
6-千古屏障【萬裡長城】
中國十大傑出帝王之2漢武大帝——劉徹
『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劉徹十六歲登基,為鞏固皇權,漢武帝設置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
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
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
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徵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範圍,另外開闢絲路、建立年號、頒布太初曆、興太學等亦影響深遠。
經濟上採納桑弘羊的主張,由政府直接經營運輸和貿易;
軍事上任用衛青、霍去病為大將,解除了匈奴的威脅,統一今兩廣一帶,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
對後世的影響|
1-第一個用儒家學說統一思想的皇帝
2-第一個興辦太學培養人才的皇帝
3-第一個大力拓展中國疆土的皇帝
4-第一個開通西域的皇帝
5-第一個用皇帝年號來紀元的皇帝
6-第一個用罪己詔形式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
中國十大傑出帝王之3漢文帝——劉恆
『農,天下之本,其開籍田,聯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盛。』
漢文帝(前202年-前157年),漢高祖第四子,母薄姬,出生於長安,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角。
前196年被封為代王。前180年太尉周勃、丞相陳平迎立代王劉恆入京,是為漢文帝。其即位後,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
劉恆登基後三月後(文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劉啟為皇太子,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合稱為文景之治。
縱觀漢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一生親政愛民,勵精圖治,寬儉待民,堅持以民為本、輕徭役、減輕田租的主旨,最終年僅四十七歲病逝。
這樣賢明君主可以堪稱「千古一帝」。
對後世的影響|
1-開創我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2-封建王朝第一個全免天下百姓田租的皇帝3-親政愛民,勵精圖治,寬儉待民,堅持以民為本、輕徭役、減輕田租的主旨
中國十大傑出帝王之4隋文帝——楊堅
『人生子孫,誰不愛念,既為天下,事須割情。』
隋朝開國皇帝(581年-604年在位)。 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改元開皇,滅陳後結束分裂,統一了中國。
在位期間他實行五省六部制,減輕賦稅,推行均田制,對各族採取招安與軍事防禦並行策略,開創了「開皇之治」。
對後世的影響|
1-在一統300年的分裂局面
2-首創科舉制度
3-大徵八方,首徵琉球
4-徵修京杭大運河
5-促進多民族融合
6-首創三省六部制
7-興建大興城(長安城)
中國十大傑出帝王之5唐太宗——李世民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唐高祖李淵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被尊為「天可汗」。
李世民聰明果斷善於用兵,為唐朝的統一立下赫赫戰功。
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發動「玄武門之變」被立為太子,登基後對內以文治天下,開創貞觀之治;
對外開疆拓土,為唐朝盛世奠定基礎。
對後世的影響|
1-大唐盛世,萬國來朝
2-與吐蕃建立友好關係
3-大力促進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
4-虛心納諫,明君典範
5-完善科舉 制度
中國十大傑出帝王之6千古第一女帝——武則天
『天無私硬,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燭,四時無私為。』
荊州都督武士彠次女,與高宗並稱「二聖」,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
其被選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
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建立武周。
705年,武則天在上陽宮崩逝,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後累諡為「則天順聖皇后」。
對後世的影響|
1-打擊門閥,扶植庶族,發展科舉
2-整頓吏治,嚴懲貪吏,拔擢賢才
3-廣開言路,注意納諫
4-設西域都護府
5-開創武舉
中國十大傑出帝王之7宋仁宗——趙禎
『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
千古第一仁君——趙禎,即宋仁宗,出生於東京開封府,宋真宗趙恆第六子,母為李宸妃,宋朝第四位皇帝(公元1022年-1063年在位),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乾興元年(1022年)即位。
慶曆三年(1043年)開展「慶曆新政」。
在位期間,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史稱「仁宗盛治」。
趙禎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對下屬寬厚以待,讓百姓休養生息,因此受到後世的稱讚。
他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時期名臣輩出,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趙禎在位期間,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
史上有「慶曆、嘉祐之治」之稱,尤以「嘉祐之治」為多。
對後世的影響|
1-慶曆新政
2-科技文化大力發展
3-詩詞歌賦商業發達
4-仁政治國模式
中國十大傑出帝王之8元太祖——成吉思汗『爾要戰便戰』
「一代天驕」蒙古帝國可汗,世界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
成吉思汗生於漠北斡難河上遊地區,取名鐵木真。
從成為蒙古乞顏部可汗開始,一步步統一蒙古諸部。
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頒布了《成吉思汗法典》。
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徵服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地區。
1227年,興兵徵伐西夏,途中去世,秘密安葬。
元世祖時,追尊為太祖,追諡聖武皇帝。成吉思汗是古今中外著名的歷史人物,同時又是最有爭議的人物。
七八百年來,中外各國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名人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討這位偉大人物。
對後世的影響|
1-建立亞、歐、非三大陸龐大帝國
2-創造多個戰爭奇蹟
3-掠奪極其龐大的財富
4-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中國十大傑出帝王之9明太祖——朱元璋
『智者,以靜制動,後發制人。』
朱元璋(洪武帝、明太祖,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生於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
1344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1356年,被奉為吳國公。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同年秋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後晉割讓的幽雲十六州也被收回。
經過多年艱苦卓絕的徵戰,削平群雄,結束了蒙元的統治,統一了全國,建立了嶄新而強大的國家,恢復了漢民族在傳統中國疆域內喪失已久的政權。
對後世的影響|
1-恢復漢民族政權
2-增強民族自信,恢復優秀傳統文化
3-設立內閣
4-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制度
5-實行輕稅薄賦、休養生息政策
中國十大傑出帝王之10清聖祖——康熙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志之所向,無堅不入。』康熙親政後,在他的努力下,迎來了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次盛世—康乾盛世。從此,大清王朝開始走上繁榮。
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 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
他8周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 皇帝。
他是中國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 康乾盛世局面。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康熙皇帝的童年非常悲慘, 鰲拜當道,康熙經常讀書甚至嘔血,這為他後來智擒鰲拜,完成著名 康熙字典有很大的鋪墊基礎作用。
對後世的影響|
1-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
2-穩定大清基業
3-平定三藩
4-收復臺灣
5-平定準噶爾叛亂
6- 遏制沙皇俄國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