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泰來
華門聳立臨汾西,
塑造名賢纂典籍。
雜陳匯聚儒釋道,
將為後代留古蹟。
華門,天下第一門,位於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堯都大道,堯廟廣場的西面,錦悅城東南側。
臨汾華門,是一座華夏文明紀念碑,由太原理工大學的趙建彬老師設計,建於2002年,華門3年建成,位於堯都旅遊區中心,佔地150畝。
華門由基座、主門及門樓三部分構成,主體工程包括大臺階、裙房、主門、閣樓4部分,地下二層,地上7層,總高50米,長80米,寬40米,建築面積2.2萬餘平方米,總投資5000萬元。華門博彩「門」建築精華,集歷史紀念和遊覽觀光於一體,正面三門矗立,象徵堯、舜、禹三帝。主門高達18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門,主門以剛剛開啟的形式,象徵堯帝開啟中華文明之門。華門內部以豐富的文化內涵展示了華夏文明和民族文化,並以「源遠流長、門開國盛、堯天舜日、東方巨龍、連環九鼎、天下巨聯、登高望遠、華門飛願、名門博覽、華門之夜」等十大景觀而著稱。雄居世界第一,在建築規模和高度上堪稱「天下第一門」。 設計師為太原理工大學的趙建彬導師。 [3]
談到門,大家都很熟悉,國有國門,城有城門,院有院門,宅有宅門。對人類而言,門自古就有,無處不在,它是人類生活的基本方式,也是人類建築的古老組成,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標誌很多都體現在門建築上,比如中國北京的天安門、法國巴黎的凱旋門等。那麼,臨汾堯都為什麼建有華門,又稱天下第一門呢?
首先,華門是一座華夏文明紀念碑。大家知道,山西南部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發祥地,早在四千多年前先祖帝堯就建都臨汾,形成了中國最早的格局,開創了中國上古社會的文明,被尊為文明始祖。可以說中華民族的文明之門就是由堯舜開啟的,華門就是為紀念帝堯統一華夏,開啟文明之功,展現中華民族歷史淵源而建設的。因此,華門也就是華夏文明之門。由於它代表和體現的是中國最久遠的歷史文化,堪稱文化上的「天下第一門」。人常說,不看凱旋門等於沒去法國,那麼在中國不登臨華門也將是一大遺憾。
其二,華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門建築。華門景區總佔地150畝,建築面積22000平方米,寬80米,高達50米,象徵著上下五千年。世界上最高的門是朝鮮的平壤凱旋門,高60米,是1982年為了慶祝金日成70大壽和兩次戰勝入侵者(日本和美國)而建造。而華門三年建成,雖然比平壤凱旋門低了10米,但長達80米,寬40米,在建築規模上堪稱「天下第一門」。
第三,華門是中國第一座門文化旅遊景觀。中國是文明古國,門文化源遠流長,在世界上是無與倫比的。但門文化旅遊卻一直盛行在歐洲,如法國、義大利等都有著名的門建築景觀。中國的天安門雖然舉世聞名,但它並非獨立的門建築景觀,而是作為北京故宮的出入口和故宮景區的一個部分而體現的。華門的建成使門建築成為獨樹一幟的文化景觀,開闢了中國文化旅遊的嶄新領域,填補了門文化旅遊的空白。由此可見,就旅遊文化而言,華門又是中國旅遊的「天下第一門」。
作者簡介:張泰來,原籍山東省平原縣,多年公務員,業餘愛讀書,私下作文,自娛自樂,不愛示人。
壹點號玉河微瀾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