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對一位媽媽來說,是一件痛並快樂的事,當腹中的寶寶一天天長大時,腰部的負重也越來越重了,孕期腰痛困擾著很多準媽媽,經常會到骨科門診尋求幫助。
據報導,「貝嫂」維多利亞懷「小七」的時候,常感到腰部不適,準備剖腹產時疼痛加劇,照X光發現是腰部椎間盤突出,產後不見改善,她痛得連女兒都抱不住,哺乳還要靠「小貝」幫忙。
事實上,不止維多利亞在孕期會受到腰椎間盤突出的困擾,這是怎麼回事,怎樣才能減輕這種折磨,舒適安全地度過孕期呢?
懷孕為什麼會發生「腰突」?
據統計,孕婦患腰椎間盤突出在女性患者中的所佔比例高達50%。
孕婦容易招來「腰突」,可能是由於腹中逐漸發育的胎兒增加了腰椎的負擔;且這種負擔持續存在,甚至隨之加重,椎間盤受擠壓容易突出;
同時,女性在懷孕期間,內分泌激素也發生了變化,腰椎小關節周圍韌帶筋膜變鬆弛,穩定性減弱,保護作用削弱,在此基礎上,若有腰肌勞累和扭傷,就很可能發生腰椎間盤突出。
但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腰痛都是腰椎間盤突出惹的禍,懷孕期間,由於腰背部承受的負擔較重,卵巢和骨盆韌帶的鬆弛可能導致腰痛,不過在分娩後經過調養,症狀會逐漸消失。
孕婦怎麼選擇影像學檢查?
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正常人需分別進行腰部X線、CT及MRI檢查後確診,然而很多準媽媽對這些放射性檢查,都是敬而遠之的,總是擔憂會不會造成胎兒的畸形、智障甚至流產。對於這些大家「約定俗成」的看法,我們有必要在這裡澄清一下。
X線與CT的原理基本相同,均存在電離輻射,對胎兒存在致死及致畸性,但其對胎兒影響的大小主要與妊娠時期及輻射劑量相關,胚胎對X線最敏感的時期是在受精後8-15周,16-25周次之。
如需X線檢查,可安排在妊娠後期進行,此時胎兒發育接近成熟,所受X線影響會相對減小。MRI無電離輻射,對胎兒影響很小,應成為妊娠期影像學檢查的首選。
因此,MRI是可供孕婦選擇的影像學檢查,但也需慎重使用,但如果X線或CT輻射暴露劑量遠低於胎兒的損害劑量,那麼它們就不應該被拒絕用於孕婦,可作為補充診斷方法。
孕前如何預防「腰突」?
1、孕前保健
加強孕前鍛鍊,可以增加腰背肌力量,有益於穩定脊柱,防止腰椎間盤突出。健康的孕婦,在懷孕期間仍可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
這不但可以增加肌肉力量便於日後分娩,而且可以減少孕期的腰酸背痛,但切記運動方式不宜劇烈。臨產前3個月應當停止運動鍛鍊。
2、睡硬床墊
孕期最好睡硬板床,因為孕婦的腰椎比之前曲度加大,如果睡軟床,脊柱都會呈現不正常的弧形,有一定硬度的床墊能很好地承託孕婦的身體,讓脊柱儘量保持正常位置。
3、培養良好的孕期姿勢
無論抱孩子、餵奶、給孩子穿衣洗澡等,稍有不注意就會弓腰,因此,儘量避免久坐和彎腰前屈,不良姿勢會導致腰椎間盤受力增加和腰椎間盤突出的風險。
4、孕前評估「腰突」
懷孕前一定要明確自己是否有「腰突」。如果孕前就有「腰突」,最好找骨科專科醫生在懷孕前評估風險;
如果非常嚴重,可能懷孕前就要進行手術幹預,如果不嚴重可以懷孕,並定期至骨科門診評估。
5、控制體重
通過科學的膳食搭配就能為胎兒提供充足的影響物質,孕婦無需改變飲食習慣暴飲暴食。
如果體重迅速增加超出健康標準,不僅會加重腰部負擔,胎兒營養過剩體積過大也不利於生長。因此預防妊娠期間的「腰突」就需要合理膳食控制體重。
如果得了「腰突」怎麼辦?
1、臥床休息
如果診斷為「腰突」,醫生常常對我們說要「絕對臥床休息」。
雖然「絕對」不太現實,但足見臥床休息的重要性,它是一切保守治療的基礎,也是孕婦唯一能做的,也是最適宜的康複方法。
2、口服止痛藥
正常人緩解腰痛,常口服非甾體抗炎藥,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芬布芬等,但絕大多數非甾體抗炎藥都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的,會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
因此,我們建議孕婦儘量不要吃止痛藥,如疼痛實在不能忍受,應根據病情,在醫生的嚴格指導下才可以使用。
3、牽引按摩理療
可以通過牽引,使椎體間隙略微增寬,減少椎間盤壓力,減輕神經根的壓迫;理療則可以使肌肉放鬆,緩解疼痛;而按摩到底能不能使椎間盤突出復位呢?
不能說完全不可能,只能說有一小部分輕微突出的椎間盤可以臨時回復,而且如果一味盲目按摩,可能導致造成不可逆的神經損傷,甚至出現惡性的癱瘓事件。
4、運動療法
在病情穩定之後,患者應該適當做一些運動。除了一些全身運動比如遊泳、倒走等等,還可以做一些與腰間盤突出有關的保健操,比如燕子飛、三點五點支撐法等等,都非常有幫助。
雖然「腰突」不是大病,不會產生嚴重的影響孕媽媽,但為了能順利生出健康小baby,備孕媽媽還是應該先打造一個「好腰」來迎接寶寶的到來!
唯醫骨科,每天更新骨科科普知識,讓您看到既貼心實用又放心靠譜兒的小知識。
如果您或家人朋友有骨科相關困擾,請把「唯醫骨科」推薦給他們,送上一份健康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