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第一次聽到「馬鞭草」這個名字,是在美劇《吸血鬼日記》中。
電視劇裡,這種植物,是吸血鬼的剋星。
只要沾上那麼一丁點兒,吸血鬼就會非常痛苦。
能在神話故事中,佔據一席之地,似乎馬鞭草並不是一種普通的植物呢!
而古埃及人對馬鞭草,有個特別的稱呼,叫做「伊西斯之淚」。
為何西方的神話故事裡,經常出現馬鞭草?它有什麼特殊的功效嗎?
1.「此花非彼花」
如果打遠看去,人們很難區分出馬鞭草和薰衣草這兩種植物。
因為它們開出來的花兒,在顏色上非常相似。
近年來,年輕人流行在花海之處,尋找浪漫。
而他們對薰衣草花海,尤其情有獨鍾。
於是有很多開發商,就故意大面積種植馬鞭草,來吸引年輕人旅遊。
人家鍾情薰衣草,你幹嘛種植馬鞭草呢?
這裡面是有故事的!
2. 「可憐的替代品」
薰衣草比較「嬌貴」,不好種植!
這傢伙既怕熱,又怕潮溼,在南方地區很難存活。
可市場有需求,就難不倒精明的商人們。
他們把目光投向了馬鞭草。
單從花朵的顏色來看,馬鞭草和薰衣草非常相似。
而且它們的開花時間,也非常接近。
更重要的是,馬鞭草非常好養!好養到,你想趕它走,還不容易呢!
馬鞭草對土質不挑剔,不怕旱澇。
在耐溫方面,也表現得非常出色,在極限的-17℃下,居然也能存活。
一句話總結:馬鞭草已經是一種入侵植物了!
意思就是說,你種上了它,再想把它徹底去除,就非常困難了。
於是乎,很多旅遊景區的開發商,種不出薰衣草,就用馬鞭草替代。
大面積種植之下,形成的紫色花海,同樣能讓置身其中的人心神俱醉。
有的時候,人們似乎也只在意那幾張照片,懶得管這是什麼花兒……
3.「神話中的植物」
也許是馬鞭草頑強的生命力,讓它在諸多的神話故事中,也佔有一席之地。
在古埃及時期,人們稱她為「伊西斯之淚」。
伊西斯是埃及神話中的一位女神,她為何會看到馬鞭草就流淚呢?
原來伊西斯在神話故事裡,是掌管生育的女神。
而馬鞭草有潛在的,致使流產的作用!
在古埃及時,人們用馬鞭草來幹這事,伊西斯當然會流淚吧……
在基督教文化中,馬鞭草的地位又上升了一個檔次。
傳說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人們將其解救下來,然後用馬鞭草給他止血。
於是,馬鞭草就被視作一種神聖的花了。
可以解除魔女的詛咒,可以對付吸血鬼,等等傳說故事,就此展開了。
筆者暗想,馬鞭草之所以沒有薰衣草受歡迎。
估計是它的名字沒薰衣草好聽!
如果一直使用「伊西斯之淚」這個名字,也許它現在的風頭,應該能蓋過薰衣草吧。
畢竟一個生命力頑強,一個卻嬌弱萬分……
輸在取名字上面,真替馬鞭草感覺不甘呢!
信息紛擾,不如學點知識!關注帳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