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野的貓-第122期
文/王大野的貓
配圖/網絡
我很喜歡貓,但是在島國人民面前我不敢說這話。
日本人民對貓的喜愛程度非常深,最能表現出這一點的當屬「貓島」。日本對遊客開放的貓島有十幾個,部分島嶼的貓咪數量遠遠超過島內的人口數量。
看看這隨處可見的小可愛,不愧是鏟屎官們的必去之地~
貓島的貓咪絲毫不懼怕人類,從這也能看出當地居民對貓咪們十分友好。
據說,在上世紀時期,當地居民為了解決鼠患問題,在島上養起了貓咪。二戰結束後,島上民眾紛紛湧入城市工作,島上只剩少數的退休人士。然而,貓咪卻繼續留在島上並開始繁殖。導致貓咪的數量是居民數量的數十倍。不過,也正因為這些貓咪,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
除此之外,日本還有很多神社和寺廟供奉貓,並且把每年的2月22日定為「貓之日」。
據說,貓咪的主人會在「貓之日」這天對貓咪更加愛護有加,像過生日那般隆重。也會有一些人cos成貓咪的樣子。
在日本,有隨處可見的貓咖和貓咪周邊。在「貓之日」的那天,商店會推出一些以貓咪形象為主題的食物。
很多知名動漫也以貓咪為主角,比如宮崎駿爺爺《貓的報恩》,從小看到大的《哆啦A夢》,帶有奇幻色彩的《夏目友人帳》。日本人民用這種方式讓全世界的人都對貓咪有了好感,真是不得不佩服。
看到這,你可能會開始疑惑:「為什麼島國人民那麼愛貓呢?」
首先,得從歷史因素說起。
Part.1
貓擁有貴族氣質,並「為民除害」
據說,日本的貓咪是一千多年前由日本到中國的遣唐使帶回去的。
最初,和我國古代一樣,貓是貴族的寵物,只出現在宮廷裡。到了江戶時代,貓才逐漸被普通百姓飼養。
除此之外,貓咪能幫助人類捉老鼠。日本人發現養了貓以後,農舍的老鼠少了,寺廟裡的經卷也不再被老鼠啃咬。因此,他們對貓的喜愛也與日俱增。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關於貓咪和人的傳說。
Part.2
貓咪與人的神奇故事
故事一:招財貓
傳說在江戶時代,彥根藩第二代藩主井伊直孝打獵歸來。經過豪德寺的時候,看到一隻貓從寺裡出來向他招手。他感到很好奇,就跟著貓進入寺內,結果剛剛進去,外面就雷電交加,下起傾盆大雨。
井伊直孝認為是那隻貓招手讓自己倖免於難,於是為豪德寺重修廟宇,再塑金身。
這隻貓死後,住持非常傷心,特意為它建立了供奉招貓觀音的「招貓殿」。並造出了一隻舉著單手,寓意著招福的貓偶。這就是「招財貓」的雛形。
故事二:三色貓「玉」
傳說在江戶時代的花柳街吉原,有位名叫薄雲的花魁。她非常喜愛貓,養了一隻三色貓,取名為「玉」(Tama)。她與貓形影不離,甚至上廁所時,貓也會跟在身後。
不久,人們開始謠傳貓會令人鬼迷心竅,說薄雲肯定是中了貓魔。妓院老闆擔心謠傳會影響到薄雲的名氣,命令薄雲把貓丟棄。薄雲不肯答應,照常愛貓如命。
於是有一天,妓院老闆趁貓跟在薄雲身後進入廁所時,拔刀斬去貓首。妓院老闆湊頭一看,竟發現貓首咬住一條蛇首。這才知道,原來貓是為了守護主人,才會跟進廁所的。薄雲不勝悲痛,便將貓的屍骸送到寺院,並立了一座貓冢祭祀。
不管傳說是真是假,但萬物皆有靈,只要主人對貓咪好,貓咪也會給主人帶來歡樂和陪伴。
Part.3
貓咪能緩解人的壓力和情緒
日本人民擠地鐵的現象大家應該都有聽說吧?每天工作人員的主要任務就是把人往地鐵裡推。
而貓咪的存在,能很好的緩解人們的工作壓力,這可能也是島國人民對貓咪如此喜愛的原因之一。
寵物能緩解人的精神壓力早已得到科學證實。
最早的科學證據是30年前,由普渡大學心理學家艾倫貝克(Alan Beck)與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精神病學家亞倫卡特丘(Aaron Katcher)公布於眾。他們測量了人們撫摸寵物時的生理變化,結果發現這些人血壓降低,心率下降,呼吸張弛有律,肌肉舒張放鬆,這些無意識的變化都表明他們的壓力減少。
而《心理醫學》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更是發現,愛撫寵物可以讓人們血液中與壓力有關的激素水平發生變化,如皮質醇。這些積極的心理影響發生在人們與貓咪玩耍後5-24分鐘內,比許多減壓藥物的作用更快。當你的貓咪或狗狗離開後,積極的影響仍然存在。
這可能也是鏟屎官們「沉迷吸貓,無法自拔」的根本原因。
雖然我們沒有那麼深的「貓咪文化」,但也一定要善待我們身邊的小貓咪。它們真的能讓我們變得更加溫暖和快樂。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禁止搬運、抄襲等各種不正當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