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法實施三周年】法治建設護航中醫藥人才成長

2020-12-17 澎湃新聞

近日,北京中醫藥大學人文學院舉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實施三周年沙龍活動,師生圍繞中醫藥法的熱點問題展開討論。中醫診所備案制將帶來哪些改變,經典名方的開發有哪些新路徑可循,中醫藥教育改革將走向何方……一場沙龍彰顯了中醫藥大學生們的青春活力,今日揮斥方遒的年輕學子,明日就是扛起中醫藥發展大旗的中流砥柱,侃侃而談中透露出來的自信,是時代賦予他們的力量。

中醫藥法正式實施已經整整3年,這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行業大法,讓尚未步入社會的年輕中醫學子感受到了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蓬勃之勢。「這一代孩子充滿自信,對中醫藥事業滿懷熱情,這是時代特徵。」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副教授姚斌彬感嘆。

新時代的旋律催動著青春夢想

看到這些活力四射的大學生,姚斌彬總想起當年的自己。2006年,「取消中醫」的言論甚囂塵上,那年,姚斌彬大三。他回憶,雖然那場風波最終得以平息,但對於世界觀、價值觀尚不穩定的中醫藥大學生還是有一定衝擊的,但大部分同學堅持了中醫之路,「那時我們學習很刻苦,可心中始終懷有一份沉重感,擔憂中醫在下一次風波來襲時陷入危局。」

「那份沉重是時代烙印,在現在的中醫藥大學生身上再也看不到了。」姚斌彬在中醫學專業本科畢業後,又讀了碩士、博士,後來,他成為北京中醫藥大學的一名教師,日日與年輕的學生們相處,他覺得現在的中醫學子帶著新時代的氣息,他們滿懷著青春夢想,充滿著專業自信。

「高二時立志學中醫,成為一名優秀的中醫大夫是我的夢想。」19歲的郝思嵐是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大二的學生,她認為中醫藥法的全面貫徹實施會讓更多人感受到中醫藥的魅力,學中醫是值得驕傲的。

25歲的楊雙傑即將成為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藥理學專業的博士生,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優秀的中醫藥科研人,談及未來,她很自信,「中醫藥法鼓勵開展中醫藥科學研究,只要學有所成,必有用武之地。」

法律護航中醫學子追夢

「中醫藥發展的大好形勢激發了孩子們的自信。」在北京中醫藥大學人文學院法律系主任楊逢柱看來,近年來,黨和國家連連出臺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政策,從上而下地大力推動了中醫藥事業發展,而中醫藥法的落地,更是將黨和國家關於發展中醫藥的方針政策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將人民群眾對於中醫藥的期盼和要求用法律的形式體現出來,有這種社會大環境,中醫藥學生才自信地追逐中醫夢。

「中醫藥法出臺前,發展中醫藥主要靠政策,政策比較靈活,而法律的規範性、原則性更強。」楊逢柱解釋,中醫藥法不僅會保障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更是一種強有力的規範要求,中醫藥法要求發展中醫藥事業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隨著它的全面貫徹實施,中醫藥行業各領域「以西律中」的格局將逐漸被打破,中醫藥發展將迎來一個嶄新局面。

三年來,中醫藥法的貫徹實施滲透到中醫藥行業的方方面面,增強了中醫學子學習中醫的信念,也為他們的未來創造機會,為他們追逐夢想而保駕護航。

中醫藥法第十六條要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以及有條件的村衛生室應當合理配備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並運用和推廣適宜的中醫藥技術方法。」第十二條提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增強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提供中醫藥服務的能力。」北京中醫藥大學推出的「丹心計劃」正是致力於提高社區中醫藥服務能力,該計劃鼓勵優秀碩士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並在完成工作計劃後,為他們提供免試攻讀博士的機會,這是對中醫藥法有關要求的生動實踐。

北京中醫藥大學的譚麗博今年碩士畢業,就入選了「丹心計劃」,未來兩年,她將在北京市房山區的某社區醫院從事中醫藥臨床工作,然後再回到學校讀博。談及以後的工作,她很興奮,「在基層工作兩年一定會有很多收穫,再回到學校做研究也能更有方向。」譚麗博的夢想是走上中醫藥科研崗位,她認為中醫藥科研必須為臨床服務,明晰臨床需求,科研才能有的放矢,所以,她萬分珍惜這次到基層臨床一線鍛鍊的機會,她正一步一個腳印地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

法治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邁出新步伐

年輕的中醫學子是中醫藥事業的未來,他們對中醫堅定的信念、執著的追求,也為中醫藥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麼樣的教育制度才是中醫藥人才成長的沃土?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中醫學生的潛力?改革之路該怎麼走才能滿足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需求?這引發了中醫藥教育工作者的深深思考。

「中醫藥法是中醫藥教育改革的重大推動力。」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翟雙慶談到,中醫藥教育改革之難在於既要引導學生思接古賢,又要培養他們有應時代之需的強大實踐能力,中醫藥法的貫徹實施在法律層面上為中醫藥教育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中醫藥法第三十三條要求「中醫藥教育應當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以中醫藥內容為主,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注重中醫藥經典理論和中醫藥臨床實踐、現代教育方式和傳統教育方式相結合。」

什麼是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翟雙慶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能脫離臨床。他介紹,以前的院校教育要求學生到本科快畢業時才有機會接觸臨床,在這之前全部是知識灌輸式的基礎教育,這其實不符合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近年來,北京中醫藥大學將師承教育與院校教育相結合,安排中醫學、中西醫結合等專業的學生從大一開始就上臨床,導師指導更是貫穿整個本科、研究生階段。「一邊在課堂裡學習基礎知識,一邊在臨床上增加感性認識,學生入門更快,綜合素質也更高。」翟雙慶說。

「中醫藥基礎教育要以中醫經典為核心。」翟雙慶談到,中醫經典蘊含著中醫藥理論的精髓,是中醫藥臨床的活水源泉,要激勵學生在研習中醫經典方面持續發力,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為此,北京中醫藥大學率先開展中醫經典考級工作,要求學生隨著年級的提升,對經典的掌握水平也要不斷「晉級」,今年,中醫經典考級工作在全國試點,中醫經典將在中醫藥高等院校大學生的課表上佔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這些改革舉措都是以遵循中醫藥自身規律為前提。」在翟雙慶看來,這既是對中醫藥法的有效實踐,也意味著中醫藥教育改革在新時代邁出了新的更大的步伐。

來源:中國中醫

本微信號為中華中醫藥學會官方微信,郵箱:xinxibu102@126.com

原標題:《【中醫藥法實施三周年】法治建設護航中醫藥人才成長》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兵團印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促進中醫藥...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兵團日前印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從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發揮中醫藥在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中的獨特作用、大力推動中藥質量提升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促進中醫藥傳承與開放創新發展、改革完善中醫藥保障措施等6個方面,提出了20條具體措施。
  • 浙江中醫藥大學:優秀中醫藥人才培養背後的育人邏輯
    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深度介入預防、治療、康復的全過程,為打贏疫情防控的總體戰、阻擊戰作出重要貢獻。如何將中醫藥更好地傳承下去,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中醫藥人才,是每一位中醫藥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奮鬥目標。浙江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黃文秀堅定地表示:「弘揚中醫藥文化,培育優秀中醫藥人才,我們不僅責無旁貸,更要走在前列,作出表率,這是浙江中醫藥大學發展的大邏輯。」
  • 促進江蘇中醫藥事業發展《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促進江蘇中醫藥事業發展。12月17號,省發改委等有關部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文件進行解讀。江蘇是中醫藥大省,底蘊深厚,歷代名醫輩出,在中醫藥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響,整體實力始終處於全國第一方陣。特別是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我省中醫藥參與救治率達96.2%,為實現患者「零病亡」作出了重要貢獻。意見從中醫藥服務體系、能力建設、中藥質量和產業、人才培養、傳承創新和對外交流、組織保障等6個方面明確了26條措施。
  • 【關注】江蘇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
    推進中醫藥教育改革,突出中醫思維培養,將中醫經典課程列為中醫類專業必修課,合理確定中醫類專業西醫教學內容比例,提高人文通識和中醫經典教學比重;優化中醫藥人才成長途徑,組織實施省中醫藥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培養造就高水平中醫臨床人才和多學科交叉的中醫藥創新型領軍人才,培育高層次中醫藥創新團隊;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等。
  • 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
    支持開展中醫經典病房建設試點。各級中醫醫院要加強對基層中醫藥服務的指導。  (三)推進中醫藥信息化建設。實施「網際網路+中醫藥健康服務」行動,積極建設省中醫藥健康信息平臺,建立以中醫藥資源、服務、管理和科研數據等為重點的基礎資料庫,進一步完善省級中醫藥數據中心。鼓勵依託醫療機構發展網際網路中醫醫院,開發中醫智能輔助診療系統,推動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和遠程醫療服務。
  • 北京市中醫藥條例
    ,增進人民健康,促進健康北京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十三條 市、區衛生健康部門、中醫藥主管部門應當採取下列措施,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  (一)按照國家和本市標準,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中醫館、國醫堂等中醫綜合服務區;  (二)支持具備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牽頭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建醫療聯合體;  (三)鼓勵中醫醫師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多點執業
  • 治病又養生,中醫藥融入千家萬戶
    實施中醫特色診療方案,中醫藥治病養生顯效果60多歲的沈老伯患腎病,近五年來曾三次在醫院接受西醫治療,每次都是副反應大,過段時間病情又會加重。去年底,市中醫醫院中醫經典科副主任畢禮明用幾味簡單的中藥配伍,就將沈老伯的病情控制住了,再沒有復發。
  • 河南省中醫藥強省建設促進聯盟首屆「中醫藥特色適宜技術培訓」將...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俊霞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薄弱、人才缺失、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問題,是制約中醫藥發展的瓶頸。為助力中醫藥事業發展,進一步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河南省中醫藥強省建設促進聯盟通過與河南省基層衛生人員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中心緊密協商,雙方達成共識,將於12月22日—24日,在安陽舉辦首屆「中醫藥特色適宜技術培訓」班。
  • 成都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最新排名
    每次各高校排名一出,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爭議,一所機構的排名有爭議,但如果是結合三所機構排名的話,大致排名也就在那個位置了。成都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最新排名,三所高校排名如何?實力如何?這裡要說明的是並不是拿三所高校作比較,只是讓大家了解一下三所高校的實力,為2021的考生做一個參考。
  • 上海中醫藥大學舉行一流本科及課程思政領航計劃建設推進會
    中國教育在線訊 1月8日下午,上海中醫藥大學一流本科及課程思政領航計劃建設推進會暨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研究院成立儀式在學校圖書館四樓學術報告廳舉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規財司原司長蘇鋼強,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張懷瓊,河南中醫藥大學原校長鄭玉玲,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原局長邱德亮,天津中醫藥大學原副校長周桂桐,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評價中心原主任楊天仁,上海市衛健委中醫藥服務監管處處長趙致平,以及上海中醫藥大學校董企業代表受邀出席會議。
  • 河南中醫藥大學「2019年度十大新聞熱點」
    該校校黨委高度重視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宣傳教育活動的開展,並列為年度重點工作。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效顯著2019年,河南中醫藥大學獲批新增中藥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醫骨傷科學」「食品衛生與營養學」「運動康復」三個本科專業獲批設置,使該校成為目前國內唯一獲批中醫骨傷科學專業設置的高校;中醫學、中藥學、康復治療學三個專業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綜合醫院裡的「中醫心」,李可中醫藥學術流派已師承三代
    12月13日,紀念李可老中醫誕辰90周年暨李可中醫藥學術流派國家傳承基地成立10周年大會在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舉行。李可是當代中醫界真正運用純中醫治療急危重症的臨床大家,在中醫界享有盛譽,被國醫大師鄧鐵濤贊為「中醫的脊梁」。
  • 湖南中醫藥大學校長寄語2020新生:做守正創新的新時代中醫藥人!
    同學們,在這次疫情中,中醫藥發揮了獨特的優勢和作用,成為抗疫「中國方案」的亮點。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在疫情中,我們湖南中醫藥大學主動作為,為抗疫的「湖南經驗」和復工復學作出了積極貢獻。
  • 茂名市中醫藥大會召開
    ,貫徹落實全國和全省中醫藥大會精神,對我市加快建設中醫藥強市進行再部署、再推動、再落實。深刻認識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對於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意義,在造福人類健康中不斷塑造茂名文化形象、文化品牌。許志暉強調,要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發揮中醫藥獨具特色的健康服務資源優勢,加強中醫藥服務機構建設,全面提升疾病防治能力,推動中醫藥科研技術創新,以完善體系、優質服務和群眾口碑,全面發展中醫藥事業。
  • 協商進行時|加強中醫藥服務功能建設 打造黃浦海派中醫特色品牌
    協商進行時|加強中醫藥服務功能建設 打造黃浦海派中醫特色品牌 2020-04-24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楓涇打造中醫藥特色健康小鎮,中醫藥文化也融入小學教育
    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楓涇小學將成具有中醫藥文化元素的特色小學活動當天,上海中醫藥大學、金山區教育局、楓涇鎮人民政府籤署《合作共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楓涇小學框架協議》,意味著這所具有115年歷史的學校將中醫藥文化融入了自己的文化基因中。
  • 2020年全國中醫類別醫院管理人才培訓班(第二期)貴州中醫藥文化...
    近日,由貴州省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藥報》社聯合主辦,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承辦的2020年全國中醫類別醫院管理人才培訓班(第二期)、貴州中醫藥文化宣傳高層次人才培訓班、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培訓班在貴州貴陽舉行,貴州省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汪浩出席開幕式並講話。
  • 孫鋒:傳承好中醫藥文化瑰寶 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挖掘經典名方力量,弘揚中醫藥文化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堅持中西醫並重,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在「十四五」規劃中,國家對未來五年醫療健康事業做出了新的規劃和部署,其中,中醫藥學作為中華民族的原創科學和中華優秀文化的傑出代表,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和發展方向。
  •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最新排名及投檔線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最新排名,三所醫藥類高校排名情況如何?實力如何?具體來看一下,數據均來自網絡,僅供參考。· 綜合實力北京中醫藥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中醫藥學科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聯盟
  • 中醫藥康復服務將「用得上 用得好 用得起」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中醫藥康復服務的發展具有巨大潛力,中醫藥康復醫聯體的建設是未來發展方向。實施中醫藥康復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是繼承好、利用好、發展好中醫藥的良好抓手,將促進中醫臨床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利於發揮中醫藥在基層的「簡便驗廉」價值醫療優勢,「用得上、用得好、用得起」的中醫藥康復服務將公平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