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可能沒有意識到:情緒表達,吼叫傷害之大

2020-12-19 你我他愛生活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每個人也都有表達自己的情緒,喜怒哀樂衰。那麼生氣的情緒,你會用來做什麼呢?這對個人以及周圍人的關係以及個人的身心健康都十分重要。

表達憤怒有可能讓你更加生氣並且鞏固了一種生氣的態度。 ---麥凱《當憤怒造成傷害》

一個人剛開始很平靜,一件小事引起憤怒,繼而很快會導致大怒,無法控制情緒後會通過大吼大叫來宣洩自己的情緒,變得暴躁,通過斯裡歇底來釋放內心的不滿與負能量,如果憤怒升級,很難控制之後,有可能會傷害到身邊最親近的人,包括你的孩子。那麼你身邊的人,甚至你的孩子也會和你越來越疏遠,不願意和你進行良好的合作。

當你生氣時,你也會經常經歷其他帶給你的壓力情緒,而憤怒的叫喊會讓你暫時釋放壓力和痛苦,或者去忽略其他的情緒感受,如恐懼、悲傷、無助;但是這樣卻會給你和你親近的人帶來其他不良後果。如果你想更好地了解自己,你的憤怒能夠幫助你看到其他的情緒,這樣你可以感受它們,找到辦法照顧好自己。

當你能夠意識到自己,並且能夠認同自己的感受和內在的需要,那麼你可以做出改變,努力接近自己希望變成的樣子。當你有壓力的時候,你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進行表達來減少壓力,了解自己的感受,做好自己改變的準備。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吼叫教育只是暫時有效?讓說教深入人心家長要這樣做
    用過的家長應該都明白,可能當時能夠暫時起到一定效果,但對親子之間的關係卻是一種傷害。懂教育的父母都有一些共通性,其中一點最基本的就是對孩子溫柔相待,能夠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不是歇斯底裡地大吼大叫。被忽略的聲音沒有辦法真正走入孩子的內心,吼叫只會讓家長內心的憤怒越來越強而已。之所以父母用吼叫的方式去對待孩子,那是因為在他們明白,自己情緒再不好,對待孩子之後他們也終究會原諒自己。
  • 你還在犯這種錯?不要再吼叫孩子
    今天推著奧莉妹妹出去散步的時候,看到小區裡一個媽媽溜娃,因為孩子想站在嬰兒車上面,媽媽就非常生氣地把兩歲多的孩子放在地方,孩子開始大聲地哭,媽媽就更大聲的吼叫孩子。媽媽的吼叫沒有起到止哭的作用,孩子哭得更大聲,媽媽又開始動手打孩子。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些傷害到成年後依然存在,看完你還吼嗎
    無奈的媽媽,只要一看到兒子要翻箱倒櫃,便急忙大吼大叫:「你這個壞小孩!」時間一長,竟然有了效果,兒子再也不敢到處翻東西了,變成了一個「安靜」的寶寶。跳跳經常會拿著一隻玩偶發呆,而這麼一發呆可以連續好幾個小時不動。家人心生疑惑,經過心理測試,孩子竟然患上了輕度的抑鬱症。
  • 帶著情緒打球?女排天才大聲吼叫為自己出氣,這是向球迷示威嗎
    江蘇女排為了能夠打好本場比賽,主教練蔡斌將曾經打過二傳手的主力接應龔翔宇調整到了二傳手的位置上,龔翔宇已經好久沒有打過二傳手了,但是在場上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展現出了自己應有的水平,但是龔翔宇畢竟是臨時客串二傳,所以對這個位置還是不夠熟悉。
  • 「我不知道愛是什麼」:韓劇《惡之花》背後,那些無法表達情緒的人
    [1] 「述情障礙的人自己不覺得難受,更沒有動力去改變,畢竟我又不需要隱藏身份。」 餘琿是在一次心理諮詢的過程中得知自己患有述情障礙,醫生建議他去看各種文藝作品,和劇裡的人物進行情緒溝通,然後再把它挪到現實中,還建議他寫情緒日記,用儘可能準確的情緒表達當天的經歷。不過,儘管嘗試了這些治療方法,他仍直言「說實話效果一般般」。
  • 家長如何做好情緒管理?
    方法一:覺察你的情緒變化   當你覺察到自己有情緒變化時,可以問自己3個問題:   1.這個情緒是否非發洩不可?   2.我該如何發洩情緒,才能產生積極的影響?   3.除發洩情緒外,還有沒有別的選擇?
  • 《不吼不叫》:教你面對孩子時,如何做到不吼不叫
    現在你自己把東西整理好來了。」你看,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衝孩子們大吼大叫。家庭教育原本是項高壓力的工作,教育子女需要太多的耐心,而孩子隨時都可能激怒我們。儘管我們都知道吼叫沒什麼用——至少沒有長久的效用,但還是習慣吼來叫去。
  • 忍不住向孩子發脾氣後又後悔,掌握情緒調節模型,學做情緒的主人
    玩著玩著,有兩個小孩在滑梯口發生了爭吵,我便趕緊走過去看。突然聽見一個母親大聲的吼叫她的孩子說:"我不是跟你說過不要這樣子做嗎?到底怎麼回事,我說的話不管用嗎?真不讓人省心。"孩子聽到母親發脾氣後,帶著有點委屈離開了。據我了解到,兩個爭吵的孩子僅僅是因為爭搶先後滑梯口先後而發生吵鬧,母親便對孩子大發脾氣。
  • 經常進行「吼叫教育」的家庭,會養出怎樣的孩子?父母別不當回事
    因為心理有疾病和精神有疾病不單單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甚至有些極端的情況下還會導致孩子想不開,甚至通過極端的方式"反抗"自己的父母。不過喜歡"吼叫教育"的家長,其實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有些喜歡"吼叫教育"的家長不妨通過以下幾條看看自己是不是這樣的情況。
  • 《聽見她說》你看哭了嗎?這代孩子的傷痛,是從吼叫中留下的疤痕
    相信有不少朋友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如果在平常生活中有做得不完美的情況就很容易導致母親對他們破口大罵。而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孩子感覺到非常傷心,內心也是非常難受的,其實這種情況對於我們的孩子影響非常嚴重。一、為什麼會忍不住吼叫孩子?
  • 當小綿羊變身炸毛小獅子|淺談兒童情緒管理
    我們可以嘗試分三步走:第一步:接納並理解孩子的情緒在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很常見的一種處理方式就是極力地制止,用哄騙或者威嚇的方式,可能當下有用但治標不治本。情緒就像一條小溪,流動起來才能保持清澈健康。第二步:幫助孩子識別自己的各種情緒當我看到茉莉漲紅的小臉時,我有下意識地問她「你生氣了是嗎」,來幫助她識別出自己「生氣」的情緒。在生活中我們需要隨時指出孩子的各種情緒,比如快樂、憤怒、傷心、害怕、自豪等,不斷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彙庫,來幫助他們準確地識別自己的情緒。
  • 孩子如何學會情緒管理?試試這3點,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教練
    《獅子王》中有這樣一段情節:小獅子一次沒有聽爸爸的話偷偷的跑到被禁止的地方去,結果差點丟了性命,幸好獅子爸爸趕來救了他。情商低有哪些表現呢?1、無法合理控制情緒控制不了情緒其實是你在被情緒控制。每個人都有情緒,這時我們應該做的是將情緒講出來,而不是通過情緒說出來。比如《獅子王》中的木法沙,再這樣生氣害怕的情緒下,他都沒有讓自己的這種情緒轉化成衝動,沒有發怒、批評和懲罰。
  • 風暴心理學:如果一個人讓你不舒服,如何高情商的「玩轉」情緒
    ,才會真心的讓別人感到舒服,所以這是一個雙贏的效果,在我們自己舒服同時讓別人也很舒服,這樣才不會感覺累,也是一個人高情商的表現在這個社會,沒有脾氣,勢必會慣著別人,從而一而再、再而三的要被看不起而被別人欺負,所以,有了看不過去的地方就要適當的發洩出來,只是我們要學會不同的方式,用高水平方式來表達我們自身的憤怒情緒,那就一點問題都沒有
  • 媽媽痛哭嚇壞女兒:專家建議用5R原則降低情緒宣洩後的傷害
    其實,父母不一定要當超人,大人有壓力、有委屈,有各種千絲萬縷的情緒。而情緒是需要流動的。所謂流動,簡單的說,就是正確的釋放和接納,你的某種感受在自然表達,之後得到暢快的體驗,這就可以稱為流動。參與研究的溫哥華華盛頓州立大Sara Waters博士也表示:「孩子其實都能敏銳發覺父母的情緒起伏,如果你不表達出來、強裝沒事,他們就會默默地認為是自己的錯,你也沒機會跟他們解釋安撫;但如果你表現出你的負面情緒,並展示出[正確的處理方法]時,對孩子而言就是一次正向的教育機會。」
  • 被吼叫的孩子,大腦「受損」嚴重,背後原因警醒千萬中國家庭……
    媽媽對著孩子大吼大叫,會給孩子留下一生都無法磨滅的陰影。02 吼叫後的情緒傷害和身體疼痛相似之前看過一組數據,在中國,有超過90%的家長吼過自己的孩子。卻不知,這麼做不僅教不好孩子,反而對孩子造成情緒上的傷害,最終影響親子關係。密西根大學Ethan Kross博士的一項實驗發現,情緒和身體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非常相似。當一個人說感到「心碎」的時候,「心碎」其實已經不完全是一個比喻了,他神經系統可能真的體驗到了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
  • 幼兒園孩子起床磨蹭,不要著急吼叫,原因可能在於父母自己
    父母受不了孩子的磨蹭而火山爆發,孩子被吼叫、責罵,委屈的哭泣,帶著糟糕的心情去上學,磨蹭真是互相傷害啊。每一個孩子磨蹭的原因都不相同。但抽絲剝繭之後會發現。根本原因有可能都是父母自己。孩子不理解為什麼要快早上起床快是父母的需求,不是孩子的需求。
  • 表達情緒的口語這麼說
    你都怎麼用英語表達情緒呢?還是只會用"I'm so happy"、"I'm so sad"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些表達情緒的口語,趕緊挑兩句背下來,下次跟同事、同學用英語聊天時就用上吧!討厭時你開始覺得,TA這個人怎麼這麼討厭。生氣的時候總是容易想起一個人不好的地方,這時你會覺得:I hate his guts. 我對他恨之入骨。
  • 你如何對待情緒,這世界就如何對你,情緒是深入潛意識的一道門縫
    雖然對潛意識的運作模式有所了解,但很多人可能都會有共同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如何才能夠進到我的潛意識。人體的情緒反應實際上是潛意識層面真實的表達,每一次情緒的升騰而起,都是潛意識向意識層面傳遞的信號,人們常見的錯誤做法就是試圖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的情緒再次蟄伏進你的潛意識層面。
  • 你利用好「身體裡的小惡魔」——情緒了嗎
    情緒這個詞,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吧?生而為人,我們每個人都有情緒,沒有情緒的人我想不能稱之為人吧。在我們很多人的認知裡,會把情緒分為好情緒與壞情緒,往往只喜歡好情緒,像我們常說的開心、愉悅、興奮;不喜歡壞情緒,像悲傷、難過、委屈;壞情緒來了會很想要趕緊趕走它。
  • 主人如果看到貓咪翹尾巴,那麼恭喜你,這有可能是它在表達愛意
    小的時候一直聽父母說,狗狗的尾巴能夠表達情緒,向人搖尾巴是表示友好,夾著尾巴就是表示屈服。當時就有了一個問題:「狗的尾巴會表達情緒,那麼貓的尾巴呢?」當時大人就直接翻了一個白眼,說道:「貓不會用尾巴表達情緒。」小的時候我一直覺得父母的話是真理,長到後我才發現,家長之所以會說得這麼言之鑿鑿,純粹就是因為不了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