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內向恐懼症」的家長:聽到內向就焦慮,內向真的不好嗎?

2020-12-10 90後育兒幫

很多家長都羨慕那些擁有外向性格的孩子,尤其是當自己的孩子性格恰好有些內向時,家長們更是感到十分擔憂,這種情況甚至可以用「內向恐懼症」來形容,足以表現家長對孩子內向的性格是多麼的排斥與厭惡。

其實這是一個認知誤區:很多家長認為內向性格是負面性格,是有缺陷的,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這可大錯特錯了,內向本身就不是負面性格,內向的孩子也同樣具有優勢,家長對此大可不必「過度焦慮」。

「內向」本就不是負面的性格特點

在過去,「為人老實,不愛說話」是我們對一個人的正面評價,尤其是在相親市場更是大受歡迎。不過隨著社會思想越來越多地向西方學習,我們對人的評價標準也在悄然發生改變。現在的人們一般認為,只有性格外向、積極開朗才是一個人必備的性格特徵,性格內向對人的發展是不利的,甚至是一種「病態」。

這種認知簡直大錯特錯。外向與內向只是心理學上對人的性格特點的總體歸納,本身不帶有任何傾向。就像男人和女人這兩個概念一樣,人們在歸納總結內向和外向這兩個概念時,根本就沒有人為加入孰優孰劣的內容。

那為什麼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外向的性格要比內向的性格好呢?首先現代社會是個高度競爭的社會,外向的性格可能會讓人接觸到更多的資源和信息,佔據一定的優勢。另外外向的人比較好接觸,溝通起來比較順暢,人們就認為外向的性格更好一些。

但內向性格也有自己的優勢,並且這些優勢同樣能讓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主動權,為我們日後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幫助。所以,「內向」本身不是貶義詞,不是一種負面的性格特點,對此家長們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

孩子內向有諸多好處

前面我們提到內向性格也有很多好處,下面我們就聊聊內向性格在孩子身上具體會體現出哪些好處。

內向的孩子,天生在專注力上佔據優勢。孩子總是活潑的,思維比較跳躍,很難長時間地將注意力保持在一件事上。在孩子上學後,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會給孩子的學習帶來很大麻煩。而內向的孩子,往往根本不用家長刻意培養,就能表現出非常良好的注意力和專注力,這也一定程度上給內向的孩子在學習方面帶來了一定的好處。

內向的孩子,在情感方面會更加細膩,這讓他們在面對藝術、寫作等創意項目時可以表現出更大的潛力。內向的孩子儘管語言表達可能不盡如人意,但他們不是不說,不是不懂,可能只是「懶得說、懶得表達」而已。這讓他們更注重內在的情感,更懂得傾聽和吸納外界的各種因素。長時間的積累,會讓他們的思想更加深入,情感也更加豐富。內向的孩子並不一定都是木訥的,他們可能比外向的孩子更懂得所謂的「人情世故」。

這些優點並不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表現得十分明顯,只有家長長期地引導、挖掘,才能讓隱藏在孩子身上的優點散發光芒。因此,我們不要急著去改變孩子的性格特點,而是先看一看,想一想,我們能否利用孩子的性格特點,更好地培養孩子。

家長要學會「因勢利導」,而不是「強行糾正」

藉助外力去改變一個人的本性是十分困難的。儘管我們的孩子可能年齡不大,但孩子自身諸多性格特點,可能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養成,到了能說會道的年齡段後,基本上就已經成型了。

這時候我們再想去改變孩子的性格特點,不但費力不討好,還會引起孩子強烈的抗拒心理。堵不如疏,與其一門心思改變孩子的個性,不如發揮孩子個性中的特點與長處,這樣做既容易被孩子理解與接受,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內向的孩子,改變孩子的性格,永遠都不是家長首先要做的事情。家長要做的,是給孩子成長的時間和空間,是學會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為什麼非得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跟別的孩子一模一樣呢?不要整天想著改變孩子,而是要去試著成就孩子,這時候內向性格的孩子,一定會給你交出一份優秀的答卷。

相關焦點

  • 性格內向,內心敏感真的不好嗎?才不是呢!
    文:谷聲熊「性格內向,內心敏感真的那麼不好嗎?」後臺有位姑娘給熊留言說,自己是個超內向心思超敏感的女生。小時候常常因為這種不大方的個性被父母責備,老師給她寫的評語,最後一句總是:「要是性格開朗些就更好了!」
  • 孩子內向怎麼辦?想想達爾文,你就釋然了
    孩子內向,家長就著急,表演班、口才班、演講班、才藝班,一個接一個,灌輸式培養,企圖改變。有效果嗎?有。確實,孩子上培訓班的過程,就是一個交際的過程,如果在其中找到了樂趣,他會逐漸敞開心扉,變得越來越擅長和人交流。
  • 「你怎麼那麼內向」,孩子內向並非是缺陷,內向也是一種天賦
    其實孩子的內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周圍,甚至是親近的人給孩子"貼標籤":"你這麼內向以後肯定沒什麼出息!""你這個膽小鬼,做什麼事都做不好,你看看你們班的XXX,開朗活潑,大家都喜歡。""你就不能外向開朗點嗎,整天死氣沉沉的。"你是否也有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當一個人被一個詞語貼上標籤後,他就會做出自我印象管理,自己的行為慢慢就會變得和標籤內容一致,這也叫"標籤效應"。
  • 孩子內向不合群?家長不要強制孩子融入集體,內向不一定是壞事
    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成長路上都有這樣的困擾,那就是孩子性格內向不合群,這在家長們看來是個很嚴重的缺陷。性格內向就意味著在生活中不會爭奪機會,在很多長輩心中是一種無能的表現。但是這一種錯誤的判斷方式,美國的著名女性演說家蘇珊,她小的時候就是一名十分內向的孩子,但是她曾經說過一句話:內向的孩子越自由,他們的思維就會越獨特。她還專門為了內向的孩子們寫了一本書,她堅決地拒絕了成人對於外向的追捧。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也不要太專注於糾正孩子的性格特徵,內向就是壞事,外向的人一定會吃香嗎?
  • 內向真的是一種性格缺陷嗎?
    而內向者恰恰相反,大腦本身過高的興奮狀態讓他們更傾向於獨處;低頻次社交或者熟人社交等較為安靜的方式來降低自己的喚醒水平以達到平衡(equilibrium)。由此便可見內向者和外向者在生活中的表現和傾向性行為僅僅只是為了生理上的平衡而做出的自我保護行為,並沒有什麼優劣之分。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傾向性行為下,內向者和外向者創造出來的成就和人格特質也是不同的。
  • 內向的人真的不適合在職場上生存嗎?
    你是不是有點內向?我們這個崗位需要跨部門溝通,需要比較外向的人來接手。當我第一次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確實是挺驚訝的,一直只認為很活躍的我,突然被說內向,簡直不敢相信。內向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內向的人,不喜歡說話,是一種不好的性格,是一種孤僻,是需要被改造,大多數內向的人都會被打上自卑的標籤。
  • 吳鎮宇兒子自曝社交恐懼症:承認吧,你根本不懂內向的孩子
    想當初費曼可也是妥妥的顏值擔當,聰明懂事還特別會照顧爸爸,千呼萬喚中,費曼發布了一個視頻,稱自己有舞臺焦慮和社交恐懼症,請大家不要再逼迫他展示才藝。 母親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被孩子聽到了,他悄悄地抬起頭看了母親一眼,又悄悄地移開眼神。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內向,總是很擔憂,希望他們變得開朗一些,甚至強迫他們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卻使得孩子更加焦慮。父母疼愛孩子的心,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我們選擇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個性和內心意願,而不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想法去成長。
  • 內向的人真的沒有閃光點嗎?
    性格這個東西,真的是很難搞懂啊。像我們這些內向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經常吃虧。那麼真的是內向的人更容易吃虧嗎?那我們內向的人就是從內部發展能力。內心強大,內部思考、內部充實等,從而獲得能量來源。俗稱:內在美。所以說,內在並不是一個缺陷。其實,大家都是從內向的人慢慢走過來的。
  • 做一個內向的人
    小時候,我非常內向,經常把自己關在小房間裡,看書寫日記,不和任何人交流。後來有次在飯桌上,姑媽奶奶一臉嚴肅地問我「你這個年紀的孩子都該是陽光明媚的,你怎麼死氣沉沉,完全沒有同齡孩子的朝氣呀」,這段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以至於很長時間,我都認為「內向」「不愛說話」都是負面的代言詞。
  • 總是被要求放開自我,內向真的是一種負面性格嗎?
    似乎從小孩子開始,性格內向便被視為一種需要改良的性格,性格內向的孩子,也相應地被視為「內心不夠開朗」「孤僻」「不友好」「容易受欺負」等性格。成年踏入工作環境後,出於工作溝通的需要,內向性格仿佛更加毫無優勢可言,人們開始用「社交恐懼症」來為自己提供一把保護傘(儘管就嚴格的醫學定義來講,大部分人遠遠夠不上這個症狀)。
  • 《走出內向》:怎樣從內向者變成社交達人?
    本書中她以幽默、生動、風趣的筆調,從自身經歷出發記錄下了自己尤為特殊的一年——走出內向的一年。■一個內向者的自白傑茜卡潘從小就意識到自己的內向性格,但她始終憧憬著一種更遼闊的人生。曾經當連續的失業、身處異國他鄉的孤獨、父親身患重症的消息等像暴風驟雨一樣向她襲來時,生性內向的她一下子跌入了情緒的低谷。「管他呢」和不安、焦慮、恐懼的情緒時常在她內心博弈。
  • 男孩性格內向,被爸爸「丟」火車站:孩子內向真不是壞事
    文|爸媽盒子每一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性格,有些孩子會外向,有些孩子會內向,但無論是哪一種性格,都會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家長在培養孩子性格的時候,有些家長會認為性格內向的孩子,會不那麼容易被人喜愛。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的嗎?
  • 人文|《內向心理學》與西爾維婭·洛肯:聽說你也是個內向的人?
    通常這種世人眼中的「內向者」,往往會被貼上「孤僻、傲慢、不合群、沒禮貌、不會說話」等等之類的負面標籤。與之相對的「外向者」則常常被人認為活潑開朗、會說話、懂禮貌,深受人們喜愛。於是在約定俗成的偏見之下,內嚮往往被認為是一種性格缺陷,很多內向者因此深受困擾。然而內向真的是一種性格缺陷嘛?
  • 內向真的是天生的!
    昨天講了內向與外向受外部刺激後大腦神經反應方式。我們今天看下,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反應方式。原因是我們體內11號染色體上有一種叫D4DR的基因,科學研究表明,這種D4DR基因喜歡尋求刺激,他影響著我們體內的多巴胺,多巴胺又控制著我們人體的興奮程度。D4DR基因和多巴胺一起就會產生一種能量,我把這種能量比喻成一團火。
  • 內向真的沒有錯,開言英語讓他勇於表達、做最真實的自己
    大家習慣於將人的性格分為兩種——內向與外向,偏內向的人應該經常聽到別人這樣說,「內向不好」「性格孤僻 」「你要改變」等等,但內向就一定是錯的嗎?習慣獨處的人專注於內在,熱衷於思考,更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往往內心也更強大,所以喜歡安靜的生活方式有什麼錯呢?
  • 誰說性格內向的人做不好銷售,做到這三點,內向的反而更有優勢!
    誰說性格內向的人做不好銷售,做到這三點,內向的反而更有優勢!在我們的認知裡,一直都有這樣一個觀念,那就是性格內向的人是做不好銷售的。因為,銷售是一個要和陌生人打交道的工作,需要和他們去敞開心扉,去聊天。但是性格內向的人缺點就在這,他們不願意和陌生人交流,也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 內向的人真的不適合職場嗎?入職一周被辭退,原因:不愛說話
    但我們不知道的是:普京、比爾·蓋茨、諾貝爾、Lady Gaga等,這些成功人士都是內向型人格。這次的經歷讓小明開始懷疑自己:難道自己真的錯了嗎?需要改變嗎?二、內向≠社交焦慮、陰沉不善言辭在很多人眼裡,提起內向就想到那種「當眾說話結巴臉紅,參加活動彆扭不自在」的人。
  • 孩子內向是性格缺陷?家長別再亂「貼標籤」,三點優勢助力成長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生活中,許多家長都會有一個刻板印象,他們覺得孩子性格內向是一種缺陷,不利於未來成長。家長的刻板印象不無道理,現如今社會都喜歡外向、開朗的人,而對內向、悶悶不樂的人都不是太友好。這種情況也導致許多家長都在強行扭曲孩子的性格,把他們的內向性格轉變成外向。
  • 內向的人從何獲得力量
    素材:來源於網絡 編輯: 心理健康看過來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內向的人與外向的人的生活,會有迥然不同的歸宿。 你了解自己嗎?知道自己是屬於內向還是外向的人嗎?
  • 「內向型性格」比外向型差?答案與你想得不同,父母別急著貼標籤
    文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世界上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種性格,性格會存在個體上的差異。許多家長關注自己孩子的性格,對外向型性格趨之若鶩,對內向性格的孩子滿懷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