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歲金太過,肝木易受邪
▼
立春雖已至,但是一波強型倒春寒,使得春天本該蓬勃生發的木氣未能如期而至。
庚子年運金太過,春行冬令,肺金鬱閉、化熱、伐木,使肝木升發更為困難。
「歲金太過,肝木受邪」的典型症狀,在《黃帝內經》有如下記載,按照受病程度、症狀逐級加重:
第1級
民病兩脅下,少腹痛,
目赤痛、眥瘍、耳無所聞。
第2級
肅殺而甚,則體重煩冤,
胸痛引背,兩脅滿且痛引少腹。
第3級
甚則喘咳逆氣,肩背痛,
尻陰股髀足皆病。
第4級
收氣峻,生氣下,草木斂,
蒼幹凋隕,病反暴痛,脅不可反側,
咳逆甚而血溢,太衝絕者死不治。
古人的用詞有些晦澀,大家看不太懂也沒關係,總之便是肝經受邪的一系列常見病症了:
胸脅脹痛,牽引少腹、陰部冷痛,肩背痛;
還有面紅目赤、頭暈頭痛、痛經;
也容易咳嗽、哮喘、逆氣。
這波春寒預計將持續到春分前,在此期間全民最重要的一個保養就是「調補木氣」。
說好了要送大家厲害的曲子。《黃帝內經》裡有「五音療疾」:「樂、藥」本就同源,五音應於五臟,古中醫用樂如同用藥。
藉助聽音樂——這麼簡單歡樂的方法,也能升發身體的木氣。
推薦給大家一首「調補木氣」的曲子
(來自於潘曉川老師)
▼
潘曉川,以中醫經典,易經和現代天文物理學為理論支柱,創立「經典中醫自洽體系」。執業中醫師(加拿大)。
古代「五音療疾」的真正技術如今已經失傳。
這首曲子,是學者潘曉川老師,依據古中醫五音理論、和《輔行訣》五藏用藥的君臣佐使配伍之法,所研究製作出來的一首「樂藥」。
樂藥——「以音代藥」。聽音樂與具體臟腑相應,助人振蕩血脈、流通精神,從而調脈、去疾。
曲名《朱雀迎春》,「朱雀」為火,火克金,春為木,寓疫病當止於春季。
曲子是以火音的徵(zhǐ)音為君,按君臣佐使音組合為一曲火樂🔥🔥,旨在用「火」🔥克制庚子年太過的「金」,使金不克木,調補木氣。
我聽它的感受是
▼
《朱雀》的旋律比較簡單悅耳,以古箏、古琴演奏,是用主要的徵音來反覆振蕩人的經脈。
聽了後心情特別歡快、熱情。不是民俗樂那種喜氣洋洋,而是一種輕盈和輕快。
因為「徵」為火音,是特別應心的。它能振奮「心」氣、去除心之禁錮、輕盈精神,通暢血脈,宣發肺金,肝氣隨之順暢。
這首曲子的具體意象,讓我想起的其實是:那個草木蕃秀茂盛、一身輕盈自在的初夏時光。
如果身心的暖夏將至,疫邪自然避散。
這裡就把它推薦給你,也請記得把你聽之後的感受告訴我哦。
「樂藥」使用方法:在天氣回暖之前,都可把《朱雀迎春》單曲循環,日常播放。
❤️
天氣越嚴酷,人就越嚮往熱烈的景致。
這一曲「火音」,
就助大家早迎暖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