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認知中最大的恐龍有多大呢?接近40米的龐然大物又真的存在過嗎?
這是遼寧龍,生活在距今約1.2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化石出土於我國的遼寧義縣,預估它們的體長約在30~40釐米,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甲龍類恐龍。
這是小馳龍,生活在距今約8000~75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根據出土的化石推算它的體長,僅有約40釐米,因其手掌已經退化成一根指爪,所以它們很有可能是以蟻類為食。
這是張氏秋扒爪龍,生活在距今約7000~66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預估它們體長約有50~60釐米,食物來源很有可能是以偷取恐龍蛋為主。
這是河源龍,生活在距今約8000~6600萬年前,化石出土於廣州河源市,這也是在我國境內,發現為數不多的一種偷蛋龍科恐龍,推測體長約有1.5米,重約20公斤。
這是內蒙古龍,鐮刀龍科內蒙古龍屬,約生活在8000~74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首具化石出土於內蒙古的二連盆地,同時還發現它們和巨盜龍共同生活在這一區域,成年的內蒙古龍可以長到2.3~3米。
這是恐爪龍,生活在約1.1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因為化石多數出土於加拿大及美國等地,所以推測它們應該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成年的恐爪龍體長可達3.5~4米。
這是達科他盜龍,化石出土於南達科他州,生活在約66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推算它們在成年後身長約有5米,重約400公斤。
這是猶他盜龍,目前已知馳龍科最大的物種之一,生活在1.2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成年的猶他盜龍體長可達6米,重約600公斤。
這是角鼻龍,約1.5~1.4億年前晚侏羅紀的一種,中大型掠食性恐龍,化石多數出土於北美洲的東部和歐洲西南部一帶,也有疑似角鼻龍的化石在坦尚尼亞被人發現,據推算它們在成年後體長可以長到7米,重約1.8t。
這是虔州龍,因化石出土於我國贛州的龍嶺鎮,同時它又是暴龍科的成員之一,所以被稱為中華虔州龍。
匹諾曹暴龍,是一種兇殘的肉食性恐龍,生存年代約在66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通過對化石的研究,預估虔州龍的體長可達7.5~8米。
這是永川龍,同樣是一種大型獸腳類恐龍,化石出土於我國重慶市的永川區,地質年代約為1.65億年前,起初推算它們的體長可達近8米,隨後又在同一區域發現了一具巨型化石,光頭骨長度就約有一米,重新推算後,預估它們的體長可達10.5米,重約5t。
這是高棘龍,鯊齒龍科的大型肉食恐龍,生活在約1.16~1.1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化石曾在美國的多處地點被人發現,據推算,高棘龍的身長約有11.5米,重約7t,在當時絕對是北美洲的一大惡霸。
這是恐手龍,在亞洲發現的一種大型獸腳亞目屬恐龍,生活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化石在蒙古南部的戈壁沙漠被發現,根據目前最大的化石樣本,推算恐手龍的體長可達近12米,重約7t。
這是鯊齒龍,又名望齒龍,約生活在9800~9300萬年前的非洲北部,是一種巨型肉食性恐龍,通過對伊吉迪沙漠出土的化石進行還原後,推算鯊齒龍的體長可能會超13米,光頭骨化石就達到了1.75米,龐大的身軀加上鋒利的牙齒,註定讓它成為了當時的非洲一霸。
這是霸王龍,一種我們耳熟能詳的史前巨獸,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恐龍之一,它們生活在,距今約6800~66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成年的霸王龍平均體長可達近12米(預估),重約9t,目前已知最大的一具化石樣本,推算它們的體長可能會超14米,由於頭骨強壯牙齒鋒利,所以它們擁有非常驚人的咬合力,可以輕易咬穿其它恐龍的皮肉和骨骼,就連防禦力極高的三角龍,也經常變成霸王龍的盤中餐,正因它們如此兇殘,所以才被人們稱之為暴龍。
這是山東龍,鴨嘴龍科鳥臀目的一種巨型食草恐龍,化石出土於山東,生活在距今約8000~72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目前一具中等個體的化石樣本,保存在北京中國地質學院,該正模的體長約在14.7米,推測個體較大的山東龍,體長可能會超16米,遠大於其它鳥臀目恐龍。
這是施氏無畏巨龍,約生活在7700~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化石出土於阿根廷西南部的巴塔哥尼亞,目前已發現的骨骼樣本多達百具,其中包括9米長的尾椎骨,還有肩骨及下顎骨等,通過3d模擬還原,推算它們的體長可能會超過25米,重約30t,而更為驚人的是,研究人員發現,這具化石很有可能是一具,正在成長階段施氏無畏巨龍,也就是說它們的體長,很有可能會長得更為巨大。
這是腕龍,同樣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種巨型恐龍,它們生活在侏羅紀的晚期,化石出土的地質年代約為1.54~1.53億年前,通過對化石的研究,推算它們的體長可能會達到26米,重約30t,可想而知,可想而知當它們站住人類面前,會是怎樣一副場景。
這是中加馬門溪龍,是馬門溪龍家族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它們生活在距今約1.6億年前晚侏羅紀,化石出土於我國新疆北部的準噶爾盆地,因為它是在我國與加拿大聯合考察時,被發現挖掘出來的,所以才被稱為中加馬門溪龍,通過對目前發現化石樣本進行仿真還原後,推算出中加馬門溪龍的體長可能會超過30米,最大的(預估)值為35米,重約50t,似乎這個長度的概念,已經超過了一般人的認知。
這是阿根廷龍,一種超巨型食草恐龍,名字來源於它的出土地,發現化石的地質年代,約為9600~9200萬年前的白堊紀,自第一具骨骼被發現後,它就註定成為了恐龍圈內的焦點,通過對目前裝架的樣本進行仿真還原後,(預估)它們的體長約有38米,重約60t,不過可惜的是它們早已滅絕,所以這種場景只有在電影中才能看到。
雖然以上介紹的這些恐龍,我們通過看圖可以腦補出很多畫面,因此,它們原本的長相是未知的,不過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們確實是曾在地球上,存在過的一種巨型生物,如果你也喜歡看此類節目,記得關注 點讚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