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屆中國資訊獎共有9個資訊專題獲得一等獎,其中廣播資訊專題3個、電視資訊專題4個、資訊網站資訊專題2個。這9個資訊專題為什麼能獲得中國資訊獎?一起來看看作品採編過程、社會效果和獲獎理由。
神秘「曹園」
(廣播資訊專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主創:管永超、遲嵩 編輯:劉欽、劉黎黎、毛更偉)
【採編過程作品簡介】「牡丹江的森林深處有一個私人莊園!毀林圈地多年卻沒人查,主人什麼背景?」2019年3月,央廣資訊熱線收到一封實名舉報材料,反映牡丹江的國有林地裡,有一個叫「曹園」的地方違法佔地、違法毀林,面積驚人。實地調查前,記者上網檢索相關資料發現,當地貼吧和自媒體號上,流傳著大量關於「曹園」是非的帖子,網友留言多是「這個園子的背景深」、「接待過高級賓客」、「建築奢華」等。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園子?是否存在違法佔地、毀林等行為?在當地雖有不少人知其名,卻不見權威結論。
曹園大門氣勢宏偉,如同古建城門。(央廣記者 管昕 攝)
記者趕到當地調查採訪,起初,也未能進入「曹園」,只能站在牆頭觀察園子裡的布局和場景,並藉助無人機,近距離拍攝「曹園」的佔地規模和建築布局。掌握一手證據以及走訪周圍村民之後,記者聯繫了國土、林業等相關部門,他們一時也難以給出確切的結論。但基本的事實擺在眼前:這就是在其陸續建設的十餘年間,相關部門作出的三份違法處罰都淪為「一紙空文」。「曹園」的主人是誰,數千畝的國有林地為何成了「私人莊園」?通過調查走訪,記者對曹園的「前世今生」,一層層地揭開了神秘面紗。
【社會效果】中國之聲對該事件的獨家公開報導持續引領輿論場,全國各大媒體對此事件進行了轉載評論,央視《資訊1+1》連續三天關注此事件。一時間,「神秘曹園」登上微博熱搜,成為熱點話題,熱度持續了近一個月的時間。之後,"曹園"成了大規模違建的代名詞。
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成果顯著。陝西「秦嶺事件」的教訓言猶在耳,黑龍江又冒出一個「曹園」。根據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的通報,「曹園」存在違法採伐、違法佔地、違法建設等行為,時間跨度長達十餘年,且規模驚人。中國之聲的報導播出後,相關部門首先拆除了「曹園」內16棟違法建築。之後經過法律程序,2020年3月,「曹園」內剩餘違法建築被牡丹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牡丹江市愛民區法院等相關部門全部強制拆除。目前,「曹園」主人曹波及相關負責人因涉嫌刑事犯罪,已被提起公訴。其他黨政相關責任人受到黨紀政紀處理。
該選題站位高、立意深遠。報導敢於碰硬,用事實說話,證據紮實。同時,又體現了廣播報導音響豐富生動的特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經深入人心,「曹園」的案例成了反面典型,給人以啟示和警示。
【獲獎理由】該組調查報導選題典型,社會影響力大,是2019年現象級資訊事件之一,為傳播黨的生態文明理念做出了一定的積極貢獻。
《神秘「曹園」》代表作品一音頻網址:http://www.zgjx.cn/2020-10/14/c_139434385_2.htm
《神秘「曹園」》代表作品二:音頻網址:http://www.zgjx.cn/2020-10/14/c_139434385_3.htm
《神秘「曹園」》代表作品三音頻網址:http://www.zgjx.cn/2020-10/14/c_139434385_4.htm
一件批覆映初心
(廣播資訊專題,山西廣播電視臺)
(主創:張明德、馬秀麗、馬江歌、閆永蘭 編輯:馬江歌、閆永蘭)
【採編過程作品簡介】1992年,山西省霍州市三名基層幹部出差途中,從福州買了「臥鋪大巴」票去溫州,卻被騙上了車況極差的普通客車,車主還態度惡劣。被激怒了的三名霍州幹部於是寫了一封「中共福州市委書記收」的投訴信。本來「不相信一個市委書記能管這樣的小事」,沒想到他們很快就收到回函;更沒想到的是,隨後一系列讓他們「滿意為止」的處理反饋讓幾名基層幹部感動至今。於是這一件27年前的批覆成了常講常新的黨課素材......
把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看到損害人民利益的行為就必須要管、馬上就辦,總書記與一封群眾來信的故事,教科書般示範了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也是作者採制這篇作品的初衷。
【社會效果】作品播出後,正逢「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第二批主題教育活動轟轟烈烈開展,新華網、人民網等央級媒體都關注了這一話題,山西省內幹部群眾掀起了「習近平與一封群眾來信」的學習討論,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此外,本篇作品又被評選為2019年第四季度山西省委宣傳部優秀廣播電視資訊作品。
【獲獎理由】本篇作品主題突出,意義深刻,但是敘述手法卻很貼地氣,通過樸實地回憶講述和簡潔地語言描繪,還原了一件批覆如何成為經久不衰的黨課素材,如何還在影響更多的人和事,如何成就一門好家風的傳承......揭示了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深刻內涵。而真實事件的故事化表達,使作品更具備感染力,親和力和回味性。
《一件批覆映初心》,音頻網址:http://www.zgjx.cn/2020-10/14/c_139436540_2.htm
黃河灘區脫貧大遷建
(廣播資訊專題,山東廣播電視臺)
(主創:李偉、呂芫至、趙國偉、呂博涵、範維堅、李獻剛 編輯:範維堅、李獻剛)
【採編過程作品簡介】總書記指出,黃河流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要積極支持流域省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新時代,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山東以前所未有的決心破解世紀難題,斥資260億元,通過5種方式,徹底斬斷7市17縣60萬灘區百姓的貧窮根源。目前,山東的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作已經進入最後衝刺,記者先後趕往東明縣、平陰縣、鄄城縣、利津縣等山東沿黃地區,近距離採訪各地如何因地制宜讓灘區百姓「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向全國人民展現出山東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
【社會效果】作品在山東綜合廣播、齊魯網、閃電資訊客戶端同步推出,並被多家平臺轉發,社會反響強烈。這篇系列報導,引起不少灘區百姓的共鳴,為黃河灘區遷建工作進一步深入做出積極探索。
【獲獎理由】作品題材重大、立意深遠,通過豐富的音響、生動的語言以及微小的細節反映主題,生動刻畫了山東牢記總書記囑託,用真招實招,向最難處聚焦聚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的具體實踐。
《黃河灘區脫貧大遷建》第一篇:給60萬灘區百姓穩穩的家,音頻網址:http://www.zgjx.cn/2020-10/14/c_139436539_2.htm
《黃河灘區脫貧大遷建》第二篇:新社區裡的幸福生活,音頻網址:http://www.zgjx.cn/2020-10/14/c_139436539_3.htm
《黃河灘區脫貧大遷建》第三篇: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音頻網址:http://www.zgjx.cn/2020-10/14/c_139436539_4.htm
【「時代楷模」黃文秀】風雨兼程新長徵 初心無悔永芳華
(電視資訊專題,廣西廣播電視臺)
(主創:湯婧、羅廣勳、藍桂強、凌北峰、邵武軍、韋芝楓、曾志鑫 編輯:馬鐵護、陶靈、黃紀賓)
【採編過程作品簡介】這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黃文秀首個全面系統的電視資訊專題報導。2019年6月16日晚-17日凌晨,百色市凌雲縣山洪暴發衝毀公路,多人傷亡失聯,廣西廣播電視臺18日早派出記者趕赴現場報導災情,當晚記者確認,廣西優秀選調生、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在事故中遇難。廣西臺以高度資訊敏感決定增派一組記者趕往百色。三組記者一組繼續跟進搜救進展,一組趕往樂業縣百坭村,一組聯繫文秀的家人和同事。悲傷的家屬起初拒絕所有媒體採訪,但記者以真誠執著最終獲得信任,第一個採訪到文秀家屬,並第一時間獲得文秀遇難當晚在家庭群留下的最後一條信息和被洪水圍困進退兩難的視頻。另一組記者不顧山體滑坡道路塌方危險步行進入百坭村,率先拍攝到文秀駐村日記的內容,採訪到她對口幫扶的貧困戶。隨後的十多天,記者全程跟進事件進展,輾轉樂業、田陽、百色、南寧、北京等地,採訪了文秀的老師、同學、好友、同事、村民等,挖掘整理了50多個故事片段。7月1日晚,央視《資訊聯播》播出總書記對黃文秀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和中宣部追授黃文秀「時代楷模」稱號的重磅消息,僅僅一天後,長達24分12秒的電視資訊專題就在廣西臺資訊頻道《資訊在線》欄目推出。
【社會效果】作品部分內容在央視《資訊聯播》《準點直播間》及廣西衛視《廣西資訊》等欄目播出,「廣西資訊頻道」集納相關內容整合推送,推文被人民日報、央視資訊等中央媒體主號原文引用,全網點擊量24小時突破1000萬。其中6月23日央視《資訊聯播》播出和廣西臺合作採制的長消息《「第一書記」黃文秀:初心不滅 青春無悔》,大量採用了本作品記者第一時間深入一線採制的獨家視頻。該專題集納了記者半個月的深入採訪內容,真實生動還原了一個反哺故土、紮根泥濘、將青春直至生命獻給脫貧攻堅事業的基層優秀青年黨員形象,感人至深,充滿正能量,榮獲國家廣電總局2019年季度推優優秀作品。隨著廣西臺和全國媒體的深入報導,黃文秀紮根基層默默奉獻的先進事跡被廣為傳播。黃文秀先後被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道德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脫貧攻堅模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
【獲獎理由】
一、強四力深入挖掘,精準把握「時度效」。這是在突發事件中挖掘到的先進典型。在半個多月高強度採訪中,記者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鍛鍊和過硬的素質在聯合作戰中發揮重要作用。深度專題在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和追授「時代楷模」的第二天完整播出,並以「時代楷模」追授現場作為資訊切入點,具有很強時效性,對於電視長專題來說尤其難能可貴。
二、現場鮮活細節動人,人物再現栩栩如生。專題有大量珍貴的第一現場,例如航拍滿目瘡痍的山洪暴發現場,記者步行進入百坭村時山體滑坡道路塌方的險情,自然而然交代了文秀艱苦的工作環境……文秀床底沾著泥土的運動鞋,文秀母親撫摸女兒送的手鐲等細節,還有記者挖掘到的大量文秀生前照片和視頻,使得人物再現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三、敘事流暢結構完整,主題鮮明立意高遠。作品以「時代楷模」授予現場切入人物追憶,從不幸殉職,人們追思,到她駐村工作點滴,再到她的成長背景,脈絡清晰,結構完整,敘事流暢,主題鮮明,立意高遠,真實全面展現了一個懂得感恩、熱愛家鄉、熱愛人民,無私奉獻的青年「第一書記」形象,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樹立了光輝榜樣,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時代楷模」黃文秀】風雨兼程新長徵 初心無悔永芳華》視頻及文稿網址:http://www.zgjx.cn/2020-10/14/c_139436684_2.htm
「並村」之後
(電視資訊專題,浙江廣播電視集團)
(主創:楊川源、許勤、張誠 編輯:陶兆龍、葉歡娜)
【採編過程作品簡介】2019年是全國深化基層治理,加大力度推進「並村」改革的攻堅年,該組報導以「並村」之後這個基層矛盾集中爆發的窗口期為切入點,對溫州永嘉的八個不同類型的合併村進行深入蹲點。從「並人、並事、並心」三個角度,記錄了在這場中國鄉村行政改革中,浙江基層的探索和實踐。報導梳理和提出了並村之後基層治理、基層發展亟待破解的難題。把問題在故事化、場景化中展示,解決問題的答案也在跟蹤記錄中呈現。展示了基層改革中的「浙江智慧」。報導始終保持客觀、積極的態度,對基層遇到的問題不渲染、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拔高。
【社會效果】問題導向的鮮明引領。敢於直面問題,現場一線報導基層治理難點。善於引導與論,由淺入深剖析百姓關注熱點。智於解決問題,推動落實政府工作重點。問題十方法的報導思路貫穿於紓解民生焦慮、解決一線焦點,集互動性、故事性於可視性、引導性中,成為黨政、百姓、社會多方共羸、受眾廣泛叫好的系列報導。
【獲獎理由】作為「走基層」的典型報導,該作品在選題上契合了「社會基層治理」的政策方向,結合本地特點,從小處、細處著眼,選取的事件富於代表性,在報導上深挖,同時能夠貼合電視資訊報導的特點,敘事清晰且有豐富的細節,體現出記者獨到的觀察和捕捉能力。
△《「並村」之後》(一)
△《「並村」之後》(二)
△《「並村」之後》(三)
我是188萬分之一
(電視資訊專題,貴州廣播電視臺)
(主創:齊金蓉、劉敬源、劉瑋、吳唐 編輯:趙婉兵、李京蓉、饒琦)
【採編過程作品簡介】貴州是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規模最大任務最重的省,188萬的搬遷人數,佔全國十三五規劃易地搬遷總人數六分之一左右。2019年12月23日,貴州省經濟工作會議宣布188萬人易地搬遷任務全面完成,《貴州資訊聯播》隨即推出「我是188萬分之一」系列報導。6路記者奔赴6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選取小孩、青年、老人、返鄉創業者、基層幹部等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跟蹤拍攝。採用被採訪者自述和全現場,累計拍攝近40小時素材,最大限度還原搬遷群眾生活,情真意切真實感人。6集報導6個人物,映射出易地搬遷中如就業保障、扶貧兜底、產業扶持等某一方面的工作成效。展現真真切切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扶貧舉措。最大限度還原資訊真實,收到了預期的報導效果。
【社會效果】該系列報導在《貴州資訊聯播》連續播出,每播出一集都收到了來自移民安置點、貴州省生態移民局以及業界熱烈的反響。央視製作扶貧專題的紀錄片團隊專門來電詢問相關節目情況。新媒體平臺轉發後,引發強烈反響,為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作品中報導的貴州易地扶貧搬遷的各種舉措,樹立了貴州扶貧「全國省級樣板」的典型形象,為全國各地如何解決易地扶貧搬遷中許多現實的提供了借鑑。
【獲獎理由】
選題重大:在全國十三五規劃中,貴州的易地扶貧搬遷人數是全國之最,搬遷人口總數超過三峽移民人數,在整個世界減貧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一躍跨千年」,能夠完成這樣一個歷史性任務,充分展現黨和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凸顯經濟社會發展巨大成效。
手法獨特:全系列採取被採訪者自述,真情實感、真心真言,杜絕枯燥說理,通過展現事實,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觀眾自己感受,自己判斷,表達節目中心思想。
報導鮮活:每集報導都從人物故事進入,情節精彩,沒有記者主觀判斷,用活生生的人和或溫暖、或感人或者令人糾結的生活細節組成全部報導,引人入勝。
△《我是188萬分之一》之一:文家秀:爸媽,幸福生活就缺你們
△《我是188萬分之一》之一:羅光仙:65歲,我融入了城市
△《我是188萬分之一》之一:我是搬遷群眾笑容的"編外"守護者
祖國知道我·冰河忠魂
(電視資訊專題,湖南廣播電視臺)
(主創:範林、王飄巖、劉夢婷子 編輯:李歡)
【採編過程作品簡介】在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邊境上,有一群默默駐守邊疆、挑戰生存極限的人,他們就是祖國最西北的白哈巴邊防連的戰士們,極寒的天氣下戰士們每年都要定時定點進行邊境巡邏。我們用鏡頭記錄了他們去4號界碑的一次例行巡邏,軍馬員王鑫和他的軍馬擔負著整個連隊巡邏的重任,進到山區,積雪越來越厚,翻閱山丘,踏過刺骨冰河,戰士們騎行8小時才到住處。而戰士們和記者還沒正經吃上一頓飯,戰士們找來鐵絲、和帶來的簡易鍋,在附近雪堆上舀來「雪水」,為我們準備了一頓豐盛的野外方便麵。這一次,記者和戰士們同吃同住兩天一夜,雖然磨破了腳,腰疼得站不起來,但卻是一次永生難忘的巡邊記憶。
【社會效果】節目播出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網、新華網、國防部官網等十多家網站的轉載,芒果TV、芒果雲、騰訊視頻、優酷視頻等多家新媒體的視頻點擊量更是超過百萬。節目不僅收到了多封戰士們的感謝信,更收穫了許多觀眾的點讚——「節目非常感人,對於軍人又多了一份尊敬,謝謝他們默默地保護著我們的平安」。
【獲獎理由】該作品記錄了在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邊境上默默駐守邊疆、挑戰生存極限的白哈巴邊防連的戰士,反映了他們年復一年巡邏路上的忍耐、堅持、磨礪。記者與戰士們同吃同住兩天一夜,完成了一次高難度採訪,以實際行動踐行了「腳力、眼力、腦力、筆力」。 作品內容真實感人,節目播出後,得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網、新華網、國防部官網等十多家網站的轉載,在芒果TV、芒果雲、騰訊視頻、優酷視頻等多家新媒體的視頻點擊量超過百萬,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祖國知道我·冰河忠魂》第一段
△《祖國知道我·冰河忠魂》第二段
近平Style
(資訊網站資訊專題,新華網)
(作者:集體 編輯:集體)
【採編過程作品簡介】「近平Style」是新華網精心打造的以微視頻為主要形態的核心報導專題。新華網始終堅守「內容為王」,立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可視化,深入闡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方位、立體化、多維度展現總書記領袖形象。上線以來,專題持續推出重磅微視頻產品,以「時效強、立意高、手段新」搶佔全網頭部位置,成為領導人報導可視化產品的標杆。2019年以來,專題推出《紙短情長》《2分鐘,讀懂「和」的境界》《園?圓》《講習所開講了》等原創微視頻共36部,單個微視頻轉載量最高達786家,專題全部作品全渠道傳播量超20億人次。
一是「搶佔先機」。新華網緊跟總書記重要活動,率先推出圍繞總書記報導的融視頻專題。在重大節點、重要時刻,迅速提煉資訊重點和亮點,即刻推出重大主題的微視頻報導,將總書記講話精神第一時間抵達受眾,產生同頻共振之效。二是「深耕細作」。微視頻產品始終深耕資訊品質,深入挖掘總書記重要活動背後的故事,以全新的視角與優質的內容深入闡述,打造一部部精品之作。三是「創新融合」。微視頻將技術革新作為總書記報導的新引擎,充分運用MR混合現實等先進技術,以更新的形式、更炫的呈現、更實的體驗觸及受眾,體現了內容創新與技術引領完美融合的最新態勢。
例如,2019年元宵節推出的《紙短情長》,以總書記向不同群體和個人寫的9封信切入,淋漓盡致地體現了總書記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深刻反映總書記深厚的人民情懷。為表現「見字如面」的感受,攝製組深入北京、上海、陝西、浙江等多省市對當事人深入回訪。主創團隊以真情講述為基礎,運用影視級設備,並大力採用Motion Control無縫拍攝、Qtake反轉比例微縮拍攝等新技術,將書信本身、當事人講述、當事人生活的變化巧妙串聯,融為一體,恰到好處地體現了「總有些深情,只有筆端懂得」。同時,通過精心剪輯,使得全片既有高歌也有低吟,增添了盪氣迴腸之感,又處處直擊每個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有效地調動了受眾觀感。
此外,主創團隊精心選取《從前慢》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原曲作者劉胡軼了解到視頻的背景情況,專門為視頻重新編曲演奏,舒緩深情的曲調與視頻的強烈情感相得益彰,有力烘託了整體氣氛,使受眾產生的共鳴更加強烈。
專題內作品被學習強國、百度、騰訊、新浪等主流新媒體平臺廣泛轉載,置頂展示;近1/3作品被騰訊等APP插件彈窗推送;100%作品被學習強國突出展示。
【社會效果】「近平Style」專欄是新華網舉全網之力打造的以微視頻為主要形態的核心報導重磅專題,是新華網堅持核心報導系列化欄目化品牌化,將業內領先的新技術新手段全面應用於核心報導的集中體現。專題持續推出一系列特色鮮明、角度新穎、權威深刻、表達生動的重磅之作,精準把脈資訊傳播規律,既接天氣又接地氣,以磅礴之勢抵達受眾,牢牢佔據全網頭部位置,傳播過億的紀錄不斷被刷新,極大提升了核心報導的到達率、閱讀率、點讚率,彰顯了主流媒體氣質和主流媒體水準,得到用戶、受眾的廣泛稱讚。特此鄭重推薦「近平Style」參評中國資訊獎網絡資訊作品。
【獲獎理由】運用短視頻這種受眾最容易接受的表現方式,對總書記的行程進行全方位的記錄和解讀,展現大國領導人勤政愛民的領袖風範。專題內容厚重,既有強烈的時代感,更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頁面設計簡潔清新,呈現方式直觀明晰,貼近性強,關注度高。
△《近平Style》
行走黃河灘·我的遷建故事
(資訊網站資訊專題,大眾網)
(作者:田連鋒、姜洋、陳洋洋、劉琛 、張大衛、解強民、儀首歌 編輯:馬鳳學、王磊 、樊思思)
【採編過程作品簡介】把脫貧攻堅戰打好打贏,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是黨中央交給山東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啃下黃河灘區這塊脫貧攻堅戰中的「硬骨頭」,遷建是第一步。大眾網20餘名記者行走千裡黃河兩岸,到多個灘區村蹲點採訪,推出該專題報導。專題以融媒形式展現黃河灘區遷建「全景圖」,以名畫家潑墨寫意的長畫卷為主體,串聯起相關各市、縣,將採訪對象的「金句」製作成短視頻或音頻,將具有衝擊力的強夯畫面、喜氣洋洋的村民搬家故事、對比強烈的搬遷前後全家福等內容,製作系列「微視頻」,提高傳播效果。專題利用航拍、VR等技術,讓用戶在電腦前、手機上,都能身臨其境般感受從老村走進新社區的變化。專題報導從我的親歷故事這一小角度反映大主題,一句句樸實的話語、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打動人心。專題上線後,迅速在山東人的朋友圈中「刷屏」,引得多方點讚,截至2020年4月4日,全網累計瀏覽量近千萬。專題內容被人民視頻、央視頻、今日頭條、騰訊等多家中央和省級重點資訊網站、商業網站轉載,為黃河灘區遷建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社會效果】該資訊專題聚焦黃河灘區遷建,緊扣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報導「以小見大」,故事性強,用遷建一線的感人故事講述脫貧攻堅的宏大故事。在敘事手法上,「我的遷建故事」 以每一位親身參與到灘區遷建中的個人為主體,第一人稱、第一視角原汁原味講述,真實可感,可親可信,代入感強。專題突出「融」字,以極具藝術性的知名畫家原創「長捲圖」為載體,融合圖、文、航拍、VR、短視頻、音頻和中國山水畫等多種報導形式,輔以反映黃河的音樂;設計精妙、大氣磅礴,遷建畫面躍然紙上,給用戶帶來衝擊力強的視覺體驗。 記者們連續三個月深入基層蹲點採訪,行程4000多公裡,採訪100多人,挖掘出豐富的一手鮮活素材,故事感人、接地氣,贏得了廣大網友、遷建者、受益村民和媒體同行們的普遍認可和點讚,成為全國脫貧攻堅主題報導的經典案例。
【獲獎理由】作品時代感強,專題聚焦黃河灘區遷建,緊扣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報導「以小見大」,可讀性強,可信度高,用遷建一線的感人故事講述脫貧攻堅的宏大故事,不乏溫度與深度。在敘事手法上,第一人稱、第一視角原汁原味講述,生動具體,成功地觸及到了受眾的情感共鳴點和價值共識點。
△《行走黃河灘·我的遷建故事》
本文來源:中國記協網
本文編輯:劉穎
-閱讀推薦-
這10件獲中國資訊獎的攝影作品裡,有什麼故事?
視頻社會化時代,可視化興趣應用更貼合內容訴求
喻國明:未來政治傳播研究的三個可能的關鍵
作者/來源:新京報傳媒研究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