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汪峰的熱搜又又又又被搶了。
12月18日,汪峰發布新歌,結果鄭爽與張恆分手的消息就來了。
12月27日,汪峰在海灘上為醒醒慶生,轉頭韓庚盧靖姍結婚的消息便衝上了熱搜榜一。
圖片來源:網絡
對於「汪峰上頭條」有些網友是這樣調侃的:
汪峰一到了微博,所有人便看著他笑,有的叫道:
「汪峰,你又想上熱搜啊!」
他不回答,對網友說:
「今天發新歌。」便敲打著鍵盤。
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是想上熱搜!」
汪峰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汙人清白……」
「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看到你說要舉辦演唱會。」
汪峰便漲紅了臉,額上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辦演唱會不能算上熱搜,我本來就是一個歌手,宣傳演唱會,能算上熱搜嗎?」
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中央音樂學院科班出身」,什麼「搖滾至死」之類,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整個微博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圖片來源:網絡
「流水的熱搜,鐵打的汪峰。」這樣說法並非毫無根據。
據網友統計2013年至今,汪峰曾經有24次衝擊頭條熱搜的機會,但是每次都被無情的蓋過。
圖片來源:網絡
次數多了,「預言家」的身份被實錘了,以至於他每次發新歌的時候就有一群網友跑到其微博下留言:
「大瓜預定!」
「今天有大事發生!」
說著說著就沒人關注他真正想說什麼了,只是瘋狂的說他想上頭條,瘋狂的哈哈哈。
人們忘記了他的歌,忘記了他的故事,忘記了他是一個歌手。
02
1993年,中央音樂學院裡一個搖滾樂隊誕生,它的名字叫做「鮑家街43號」,它的主唱叫汪峰。
他們出生科班是中央音樂學院的高材生,有著極其專業的音樂技術和理論功底。
在某些搖滾聽眾看來他們本應全心全意為了搖滾出生入死,他們本應把中國搖滾發揚光大。
圖片來源:網絡
但是這一切都隨著汪峰籤約華納而破滅。
至於汪峰會籤約華納的原因很簡單。
「夢想不能當飯吃。」
他們的第一張專輯《鮑家街43號》只賣了一萬兩千塊,每人只分到兩千塊錢。
到了第二張專輯《風暴來臨》發布時,公司告訴他們這兩個專輯以買一送一的形式賣給了別人,價值5000美元。
這對汪峰而言,是一件十分悲哀的事情,不僅僅是賺的錢少,更為重要的是這兩張唱片包含了他十來年所有的夢想和對生活的理解。
如果夢想的價格僅僅價值5000美元,這樣的夢想還有必要堅持嗎?
但是幸運的是,上帝在關上「鮑家街43號」這扇窗的同時也為「汪峰」打開一扇門。
華納唱片公司看中了汪峰,想要籤約他,但不包括他們樂隊。
圖片來源:網絡
經過一個多月的考慮以後,汪峰決定單飛。
他知道,自己以前過的是什麼生活,搖滾在國內是怎麼回事。
他已經嘗盡苦頭,如果繼續的話,結果只有一個字。
「死!」
在他的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人了,他不希望成為他們,他只想一直做音樂。
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他做到了。
他沒有「死掉」,反而火遍了大江南北。
為此他也做出了許多改變,穿上皮褲,戴上粗大的鐵鏈,去參加了內地歌壇十大新人評選活動……
但是,讓他做出最大改變的還是——音樂。
圖片來源:網絡
在某些人眼裡,搖滾代表著小眾、憤怒、叛逆。
但是,汪峰的歌裡卻充斥著妥協與勵志,在他們看來這對搖滾無疑是一種「背叛」。
汪峰,他已經不搖滾了,現在的他不過是一個披著搖滾皮的流行歌手!
就連梁宏達就曾在節目中直接批評過汪峰:
「汪峰早期算個搖滾青年,但是他想娶章子怡,就必須要有錢,這很正常,但是他已經有了追名逐利的心,他就不再是個搖滾歌手了,嘴裡卻說著搖滾不死,真的很諷刺!」
圖片來源:網絡
實際上,當初被批判成「偽搖滾」的不止是汪峰,還有五月天、Beyond、許巍等等。
他們早期的作品都很棒,不管是音樂技術還是在創造思想上,但是卻都有一個缺點——小眾。
小眾代表的就是賣不了錢,如果想要賣錢就必須大眾化。
而大眾化代表的就是商業化,這是搖滾樂迷最為討厭的。
他們覺得一旦商業化就不會再出現好作品,他們只會為了錢寫歌。
這樣還怎麼談搖滾精神呢?
後來,總有人有意或是無意的提起「搖滾」、「鮑家街」,說:
「汪峰你變了。」
而汪峰總是一臉委屈的說:
「我沒有變。」
03
汪峰變沒變,搖不搖滾?
我不知道。
我知道的是——他還在做音樂。
汪峰從出道至今二十多年,共創作了原創錄音室作品150多首,詞曲唱一首包辦。
要知道他是一個快50歲的歌手。
但是,他每一兩年一張專輯的習慣卻保持了20多年。
對於音樂的態度,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對他進行否定!
就像汪峰2011年發布的專輯《生無所求》,裡面的26首歌曲,其中有8首是他在兩天之內錄完的。
這是99%的歌手都做不到的。
為了這張專輯,在過去的10個月裡,他每天都堅持著寫歌。
這樣的產量和效率讓他與他同時期的歌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時的許巍已經三年沒有發唱片了,樸樹沉寂了八年,崔健六年,魔巖三傑更是銷聲匿跡。
圖片來源:網絡
但是,在不知不覺之間汪峰卻成了中國搖滾歌手商業化的典範。
如同知乎網友說的那樣:
「拿捏音樂與商業之間的尺度很難,往左就成了竇唯,向右便有了汪峰。」
如果,你真正了解汪峰的話,你可能就不會這麼認為了。
因為你可以聽到本已「商業化」的汪峰還在寫著這些歌曲。
像展示生活在底層小人物面對困境無奈、無助的《哭泣拳頭》;
像對社會不公正現象表達批判與憤恨的《一百萬噸的信念》;
像嘲諷追名逐利、虛假醜惡人們的《多麼完美的生活》。
……
圖片來源:網絡
曾經,有人問他:
「你的生活已經不是那個狀態了,怎麼還寫那樣的歌,又是憤怒又是痛苦?」
汪峰淡淡地回答道:
「這個問題跟音樂是沒有關係的,只跟你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有關係,比如《春天裡》這首歌,寫的就是我過去的經歷,有什麼問題嗎?」
汪峰無疑是聰明的,從他決定單飛的那刻他就知道,現實與理想碰撞的時候,理想會被撞到粉身碎骨。
如果為了理想就必須深刻的死,沒錢吃飯,連24小時熱水都用不到的話,這樣的理想還有意義嗎?
那是,沒有意義的。
04
單純的從汪峰歌曲來看。
二十多年來,汪峰一直都堅持著用歌詞作品吟唱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
有對人生眾相的勾勒;有對世態炎涼的慨嘆;有消極厭世的宣洩;也有百折不撓的鬥志……
其歌詞語言平淡卻又深刻,熱情卻又冷靜。
它真實地抒寫著社會發展中各個階段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情感,折射著人生百態。
尼採曾說: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那麼如何才能不辜負生命?
汪峰的答案是——
「在那些不曾起舞的日子,與音樂相依為命。我們是快樂的,我們是幸福的。」
是的,有音樂我們就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