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娛姬電影』▲ 你想看的這裡都有
猝不及防,沒想到在b站和抖音刷了好幾遍的《一條勞力士的回家路》也上了微博熱搜。
但凡是看過視頻的朋友,都會說一句,旦總牛掰。(且看且珍惜,很多平臺都已經被刪掉了)
《一條勞力士的回家之路》,也是《一群口罩的奇幻漂流》。
最近常常能聽到和看到和口罩相關的消息,「大理徵用重慶口罩」,「口罩進價6毛賣1元被罰,今早上還看到每日經濟新聞報導裡的關於口罩機漲價的新聞。
很多人看完這個視頻覺得不過如此,但你只要關注下疫情的新聞,就會了解這個短片所展示的問題絕不是個例。
那我們不妨仔細解讀一下這個視頻,如有雷同,純屬數學老師巧合。
採購部去買口罩,黑商劣質口罩20萬叫價80萬,砍價60萬,開100萬的發票,最後採購員回去報銷只報了10萬隻口罩,白賺了40萬+10萬隻口罩。
捐給災區(撲克男)手裡,倉庫放不下,撲克男就把10萬隻的口罩拿去抵扣男科院長的30萬醫療費。男科院長不敢賣,40萬轉手給馬小策(醫生院長助理),院長白賺了10萬。
馬小策轉手聯繫了微商朋友,6元一隻,10萬6-40萬=20萬,助理白賺了20萬。
馬小玲(保潔員)在微商群看到賣口罩的信息,報價80萬,隨後跟朱一旦報價12塊一隻,也就是120萬,保潔賺了40萬。
總結:採購男賺了40萬+10萬口罩,撲克男賺了30萬,院長賺了10萬,醫生助理倒手賺20萬,微商賺了20萬,保潔賺了40萬,朱一旦虧了220萬,最後失而復得了自己的勞力士和10萬隻劣質口罩。
樸實無華的一個視頻,卻如此魔幻。還有法律人,盤點了這個虛構視頻中的犯罪行為。
而視頻裡的每一句細究背後,都是諷刺。倉庫滿了,信封的日期,口罩數目,額頭的汗,男科醫院.....
還有「上次是帳篷」,暗示08年「汶川地震」。
手錶掉到捐獻的口罩裡,員工以為想拿勞力士提醒一線護士和時間賽跑。
捐贈的口罩甚至沒有被打開就被層層轉賣,兜兜轉轉又被捐贈者自己買回來了。
有網友評價這個視頻:「從現實生活中來,到現實生活中」。
視頻看似是關於「口罩」,其實講的是口罩背後的人性。朱一旦這支視頻雖然只有3分鐘多一點的時間,故事卻非常完整和緊湊。中間經過多次反轉,各種意外、巧合促成了最終的結局。
朱一旦這回真的要火了。
短視頻《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在抖音和b站各個平臺都有,b站每一期的觀看流量都在200多萬到300多萬。抖音視頻的點讚數最高的也超百萬。
而朱一旦走紅,就像《一條勞力士的回家路》這條視頻一樣,把生活當戲劇,不是人設塑造,也不是虛假的演繹,而是將「真實的生活」用鏡頭記錄下來。
「我看了看我的勞力士手錶,不是為了看時間,而是想不經意間讓你知道,我是個土豪。」
朱一旦是誰?
不僅僅是視頻裡帶著勞力士的土豪,也是現實生活中的霸道總裁。朱一旦的扮演者朱亙,在現實生活中也擁有11家公司,註冊資本累計超過千萬。他的勞力士也是真的。
所以也因為如此,有時候看《朱一旦的枯燥生活》你會分不清是現實還是戲劇。
男主角朱一旦的形象很特別。
他的人設是高高在上的資本家,日常穿著polo衫,戴著一款勞力士的手錶,眼神迷離。
還有著成熟的啤酒肚。
點擊播放 GIF 0.0M
拍攝的視頻大多是揭示了都市生活中「關係」這個詞,老闆和員工的關係、員工和員工的關係、老闆和老闆的關係、男人和女人關係等等。
老闆的無聊周一用隨心所欲的開除員工來獲得短暫的充實。
和朋友的一句玩笑話就能夠讓員工被調到非洲。
逛商店沒人理睬,不經意露出勞力士手錶就能體會到店員一秒換臉的深厚功力。
其實看過大部分朱一旦的視頻,它是有自己的深刻主題,並且緊密結合時事和熱點。
上一次NBA事件,央視暫停了NBA的直播,朱一旦也拍過視頻諷刺,「吃飯就好好吃,你不能吃著飯就把鍋砸了。」
從現實生活中來,到現實生活中去,這就是朱一旦視頻的精髓。
比如朱一旦視頻裡有錢人對「拆二代」的看法,「背著個LV,估計是因為貴,連全稱都拼不下來。」「加我好友時的笑容,像是得到了上流社會的通行證。」
現實中,有錢人對有錢人的鄙視鏈,本身就存在於新富與舊貴。
相信很多看朱一旦視頻的人,會聯想到一個人。
周星馳。
荒誕的現實主義。
比如老闆朱一旦參加了踢瓶蓋挑戰賽,把手拿礦泉水瓶的員工臉都踢腫了。而員工還在鼓勵老闆。
點擊播放 GIF 0.0M
你甚至可以用「他好像一條狗」來形容那個拿水瓶的員工。
而且《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大部分的片段配樂都是出自周星馳《國產凌凌漆》中那段優雅的鋼琴曲《美麗拍檔》。
沒想到周星馳電影的精髓在《朱一旦的枯燥生活》裡得到了繼承和延伸。「喜劇的最高境界,在於用極度誇張的手法將我們的生活進行解構,讓你感覺好笑,並且敢笑。」
有網友評價《一條勞力士的回家路》是朱一旦的封神之作,也是中國短視頻領域的封神之作。甚至還有人建議寧浩導演以此為劇本,拍一部《瘋狂的勞力士》。
最後想到視頻結尾的點睛之筆:如有雷同,不勝榮幸。
所謂黑色幽默,也不外如是。
在影城不開門的日子裡,《一條勞力士的回家路》,成為了最好的一部現實題材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