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擔上海90%左右動物收容救護任務的上海動物園,今年以來收到的野生動物史上最多,達到近千隻。
記者從園方獲悉,截至今年11月20日,共收容動物132種981隻,其中兩爬類61種718隻,鳥類56種218羽,獸類15種45隻。相比之下,去年收容動物的總數是29種328隻,今年的數字已經超過去年兩倍。
「以前收容較多的是蛇、龜等兩棲爬行類動物,還有天鵝、鸚鵡等鳥類,現在有不少狐狸、貉、貂等,甚至還出現豹貓、藪貓等兇猛動物。」 上海動物園動物繁育保護科負責人介紹,其中既有市民撿到送來的動物,也有執法機關罰沒的珍稀動物。
這些收容動物如今去了哪裡?城市裡難得一見的野生動物究竟為何會出現在居民身邊?動物收容救護現狀又如何?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到上海動物園一探究竟。
八成收容動物仍生活在動物園
「超過80%的收容動物,都生活在我們園裡呢,它們大多數並不具備在城市野外生存的能力。」 動物繁育保護科負責收容的年輕人張偉逸,對於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況,有著熱切的關注。
他帶著記者到園內各展區探望收容動物。兩爬館的海龜展區,除了原來展出的4隻「龐然大物」外,近日還多了一隻嬌小可愛的綠海龜,體重只有3公斤的它,是今年3月被市民送到這裡的。
「它剛來時只有2.4公斤,從背甲和體型來看,是一隻年幼的綠海龜。」飼養員很熟悉這隻小海龜,初來乍到時,它體況略差,遊泳歪歪扭扭的,只會漂浮在水面上而不會下潛。為了防止它被同類排斥欺負,飼養員們專門準備了一個小水缸,水位一開始很淺,再根據生長情況和體重增加而逐步上升。經過幾個月精心飼養,小海龜食慾逐漸增大,體重長到3公斤,並慢慢學會了遊泳和潛水。8月末,飼養員們決定把它放入大海龜池,如今它也能自如徜徉水中,過上了集體生活。
收容來的綠海龜
在食肉動物展區,收容來的豹貓和藪貓也安了家。豹貓生活區的環境仿佛野外森林,正在小木屋裡打盹的豹貓,看起來類似家貓,但一張開嘴便露出一排尖尖的獠牙,一臉兇相。飼養員說,豹貓生活在亞洲低海拔的森林中,它們性情兇猛,以野兔、鼠、小鹿、鳥為食,並不適合家養。今年8月底,松江區野生動物保護站送來一隻豹貓,據說它原來被人飼養在家裡,後來不想再要了便將它送到野保部門,最終被上海動物園收容。
豹貓一臉兇相
附近展區的藪 (sǒu) 貓也是類似情況,這種外表吸引人的貓科動物,擁有豹子的花紋和一對碩大的耳朵,同樣兇猛而不適合家養。在野外,它們可以幫助農民捕食蝗蟲和鼠類、很少獵殺家禽,在動物園裡,它們則被投餵生肉。藪貓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目前在野外已經瀕臨滅絕,因此極為珍稀。
被收容的藪貓
被收容的這隻藪貓,是公安部門、綠化市容部門等在聯合執法中查處的。據說,它曾經還是網紅,被人當作寵物養在家裡,還頻頻在網際網路平臺上出鏡,為主人吸引很多粉絲。就因為「出了名」,這隻藪貓才被有關部門發現並罰沒。如今這隻藪貓已完全適應了園養生活,每天準時等著飼養員餵食,並享受著溫暖舒適的環境。
園內偏僻一隅的隔離檢疫場,還住著不少尚未度過檢疫期的被收容動物。它們都會經歷一套收容程序——先要經過一個月檢驗檢疫,受傷的動物還會接受救護和治療。健康或者痊癒的野生動物,若是屬於上海本土的或能夠適應上海生存環境的,就會放歸放飛;如果無法在野外生存的,便養在園內進行風土馴化保護,有的還會和遊客見面。
它們為何距離我們越來越近
自2003年以來,上海動物園就開展了野生動物收容救護,從最初每年十幾隻,增加到如今的上百隻、近千隻。
為何今年被收容的動物這麼多?園方負責人表示,說明生態環境正在越變越好,許多出沒野外的動物在有植被、有溼地的城市裡都能生存,並且開始接近人類;同時,市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也越來越強,更多非法出售野生動物行為因舉報而受到執法部門懲治。
今年以來,上海動物園接連收容9隻貉(hé)。它們都出沒於居民區附近,包括上海南站一帶、虹橋鎮某小區、青浦區某小區等。貉是上海土生土長的野生物種,晝伏夜出、食性雜。每年6月正是它們的繁殖產仔期,生了寶寶的成年貉便頻繁外出覓食,常常闖進不缺食物的居民區。有居民告訴園方工作人員,有些貉闖進居民家覓食,甚至與寵物狗寵物貓打架。疫情期間人們對於這類野生動物多了一份擔憂與恐慌,就會向專業部門求助。
工作人員正在對貉進行檢疫檢測
九十月候鳥遷徙期,本來行蹤隱秘的珍稀鳥類仙八色鶇,多次在上海的沿海林地被鳥類愛好者們看到。這段時間以來,上海動物園收容了3隻市民送來的仙八色鶇,其中兩隻並沒有受傷,或許是因為長途飛行而體力虛弱,在園內檢疫隊飼養一段時間後,被放歸到大自然。還有一隻左腳骨折的仙八色鶇傷勢嚴重,沒能被救活,收容後沒幾天就死去了。
市民撿到的仙八色鶇
記者了解到,被市民撿到並送到動物園的鳥兒中,有不少夜鷺、白鷺等上海本地鳥,它們或是受傷被人撿到,或是誤闖居民家中,這些鳥類接受救治後會被直接放生。還有不少鳥兒原來並不生活在上海,遷徙飛來後因為這裡食物豐富、環境宜人而長久住下,成為留鳥。
許多人還會自發救下被販賣的野生動物。今年七月,有一名遊客扛著很重的麻袋來到動物園,裡面裝著七八隻巨大烏龜。他看到有小販在街頭售賣這些烏龜,便以每隻500元的價格買下,送到動物園並問工作人員:「我是不是救下了保護動物?」兩爬館飼養員發現,儘管它們只是普通的中華草龜和中華花龜,但年歲都不小,於是將其全部收下。據說,今年有不少市民從攤販手裡買下各種龜類和蜥蜴,他們不要求任何回報,只希望用一己之力保護野生動物。
如今園養的不少蘇卡達陸龜都是收容來的
收容面臨壓力希望市民配合
儘量動物園對收容動物「來者不拒」,但其實也面臨著不小的壓力。「食物和場所,是最大的問題。」園方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鳥類和蛇龜類的居住密度已經較高,食肉動物每年還要花去一筆可觀的飼料費。
「我們收容的動物數量大、種類多,對動物保護技術力量要求也更高。」園方工作人員表示,如今的飼養員不僅要擔負飼養工作,還要進行科學研究、致力於提高動物福祉,近幾年來有關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比如市民飼養的以非法渠道從國外引進的野生動物,對於這些新品種該如何收容救護有一定難度,很多飼養員第一次接觸,還需要慢慢摸索飼養方法。
而市野生動物保護部門也表示,在收容救護的野生動物中,市民舉報、飼養逃逸、主人遺棄等人為因素已佔到一半左右。人們對也野生動物的這種需求,間接造成違法運輸野生保護動物入境、跨省市倒賣現象增多,這些經過非法交易的野生動物被查獲後很難以合法途徑回到原棲息地。目前的收容救護工作也正是為這類違法行為「兜底」,在有限環境中減小對野生動物的傷害。
對此,專業人士提醒,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無論是野生的還是人工繁殖的,只要沒有相關部門的批准,都是禁止個人買賣的。另外,寵物愛好者不要因獵奇心理購買異類寵物,大多數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並不適合家養,飼養不當會造成動物死亡,一旦發生逃逸等情況,還可能造成生態破壞或危及他人安全。
而對於誤闖入人類生活領地的野生動物,上海動物園的建議則是:儘量減少幹擾。工作人員認為,若發現野鳥誤闖家中,建議不要驅趕,打開門窗讓其自行離開。市民如未發現野鳥有明顯受傷的情況,遠距離觀察即可,儘可能不做打擾。若傷勢較重,可聯繫相關林業部門進行救助。此外,若發現身邊出現野生動物,建議順其自然,不打擾、不餵食,若影響正常生活,可尋求林業部門和民警的幫助。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