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便民】滬太路將打造「魚骨狀」公交線網,主線高峰間隔小於5分鐘
東方網5月17日消息:據上海發布,滬太路—滬太公路的公交專用道全長20.11公裡,是上海目前距離最長的公交專用道之一。
市交通委說,根據巴士集團初步方案,擬對滬太路上的58、185、702、767、840、963路及寶山31路等7條主要運營線路優化調整,形成「魚骨狀」線網結構,讓公交車在專用道上跑得更快。
新方案:主線963路高峰間隔將小於5分鐘
根據巴士集團初步方案,將對現有滬太路上的58路、185路、702路、767路、840路、963路及寶山31路等7條主要運營線路進行優化調整。
新方案注重每個區域的協調,及與軌道交通、公交骨幹線的銜接,從而形成「魚骨狀」公交線網結構。
其中963路將作為滬太路、滬太公路公交專用道段主線,58路作為公交專用道段主要輔線,寶山31路作為非公交專用道段主線。963路調整前後對比調整前:起止點:從陳行至中醫醫院;路線長度:35.35公裡;單程運營時間:1個半小時至2個小時;高峰間隔:10~13分鐘;低谷間隔:25~30分鐘。
調整後:起止點:從中醫醫院至地鐵7號線美蘭湖樞紐;路線長度:23.34公裡;單程運營時間:1個小時;高峰間隔:小於5分鐘;低谷間隔:小於10分鐘;配車:增加14輛,配車總數達到40輛。
同時,對其它線路也進行了適當調整。此次線網調整將注重每個區域的協調,及與軌道交通、公交骨幹線的銜接,最終實現公交線路區域成網、公交站點覆蓋300米、軌道換乘50米有公交車接駁的優化目標。
線網調整後,將帶來哪3大變化?
巴士集團表示,線網調整方案實施後:
①公交專用道利用率提高
據巴士集團預計,該方案實施後,專用道佔線路比例將由65%提高到80%,車速提高約2公裡,減少市民出行時間。
②發車間距縮短如:寶山31路由目前高峰間隔30分鐘,低谷間隔50分鐘,調整為高峰間隔小於8分鐘,低谷間隔小於15分鐘,減少市民出行等候時間。
③營業時間延長如:963路目前營業時間陳行5:30—19:00,中醫醫院5:30—21:00;調整後營運時間美蘭湖地鐵7號線樞紐站5:00—20:00,中醫醫院4:50—21:00。
寶山31路目前營業時間陳行6:00—18:00,羅芬路美丹路6:50—18:50;調整後營運時間陳行5:30—21:00,楊南路滬太公路6:00—22:00。
兩線基本銜接地鐵7號線營運時間,方便了羅涇、羅店區域居民換乘地鐵出行。
新方案緣何這樣調整?
963路:作為滬太路-滬太公路公交專用道骨幹線路,為確保營運準點率,減少乘客的候車時間,將原來全程35公裡縮短為現在的24公裡,同時由原來的24輛配車增加到40輛。通過增能,確保營運準點率,減少乘客的候車時間。
寶山31路:為銜接963路,由原來的配車3輛將增加到9輛,運能增加了3倍。
儘管調整後的方案對部分乘客帶來了換乘次數的增加,乘客的實際乘車時間成本不會增加。
新方案實施後,如何換乘?
建議換乘方案①
新方案實施後,去往陳行方向的乘客,可乘963路至羅芬路美丹路站換乘寶山31路可達。
建議換乘方案②
新方案實施後,想要換乘841路的乘客,可乘963路至羅芬路美丹路站換乘寶山31路,至羅溪路祁北路站即可實現換乘。
市路政局:
路口「小手術」為公交專用道「舒經活絡」
今年1月開始,滬太路-滬太公路(中山北路-月羅公路)增設了公交專用道。為完善公交專用道的功能,路政部門已對與滬太路交界的朗楓路、緯地路、錦秋路、上大路、環鎮北路、新滬路等道口進行渠化改造。
什麼是路口渠化改造?
路口渠化改造是通過規範車輛和行人通過路口的運行軌跡,減少交通衝突點,使「交通流」能夠像渠內的水流一樣,順著一定方向和路線、互不幹擾地運行,從而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在哪些路段進行改造?
改造範圍:本市路政部門對與滬太路交界的朗楓路、緯地路、錦秋路、上大路、環鎮北路、新滬路等道口進行渠化改造。
(圖為滬太路-滬太公路改造示意圖)
渠化改造形式:主要是通過拆除部分機非隔離帶或中央隔離帶,並對既有路口斷面車道寬度進行壓縮,增加進口車道數量,從而提升路口的通行能力。
具體改造方案如下
①滬太路朗楓路口南進口道,從南向北方向:滬太路東側壓縮1米機非隔離帶(長約70米)拓寬一根車道,原有3根車道增加至4根車道,將直行和右轉分開,增加了車輛通行能力。
②滬太路新滬路口,由北向南方向:長度208米,對中央隔離帶進行拆除,設置護欄,利用現有中央隔離帶拓寬一根車道。原有4根車道增加至5根車道,對車道寬度重新布置,增加直行車道。
③滬太路與緯地路、錦秋路、上大路、環鎮北路等道路交叉口,也因地制宜對道路中心隔離帶進行了改造,路口增設車道,從而減少公交車輛和社會車輛的交織,提高了道路交叉口的車輛通行速度,減輕了交通擁堵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