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仗劍,迎接看不見的對手和無規律可循的戰鬥;
7×24小時待命,半夜下班、凌晨出門或是枕戈待旦;
不斷告誡、不斷喚醒周圍的人,共同築起堅固的防線;
時刻關注新技術,持續學習,不懈奮鬥,「補好自己短板,提高免疫力,才能更好地防衛。」
張琳——中國電信安徽公司網絡安全技術總監,在網絡安全的最前線、道魔鬥爭的第一線,他和他的團隊始終以高昂的鬥志、嚴謹的態度和一流的技術創造優異成績,為構建和諧網絡、安全網絡、優質網絡築起一道牢固的安全防線。
就像無數個夜晚緊急出門加班,他對兩個女兒解釋的那樣,他是網絡的「守護天使」。
黑客的攻擊不分晝夜,網絡的「守護天使」時刻嚴陣以待。
從事網絡安全工作八年多,張琳還記得入職中國電信安徽公司時,面臨的企業安全專業的一片空白。「那時候大家的安全意識都很淡薄,企業沒有專職的安全人員,各種防範手段都不足。」
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的張琳,憑著自己對計算機領域的濃厚興趣和鑽研能力,面對人員不足的困境,夜以繼日地奮鬥,從頭開始,從基礎做起。
「安全工作就是『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安全的技術手段建設得再多,沒有配套的規範、流程確保執行也是沒有意義的。」為了確立企業安全規範和流程,在多少個「白 黑」的日子裡,張琳先後完成了三十餘個網絡安全管理和技術規範的制定和下發,初步實現全省網絡安全工作的規範化和制度化,為建立和完善中國電信安徽公司網絡安全策略體系打下了堅實的第一樁。
為實現網絡安全工作「可視、可管、可控」,他深入研究安全技術,向專家請教、與廠家交流,積極組織開展網絡安全技術手段建設,最終構建出覆蓋事前發現預警、事中防護管控、事後溯源追責的綜合化立體防禦體系。
「網絡安全工作者必須時刻保持高度的敏感和警惕,新漏洞可能隨時隨地冒出來,只有最快獲知、最快處置,才能把黑客攻擊的風險窗口期壓縮到最小,說白了就是跟攻擊者比速度。黑客的攻擊不分晝夜,我們安全人員就像網絡的『守護天使』,時刻都嚴陣以待。」張琳說。
他深知自己是網絡的第一道防線,時刻密切關注網際網路安全,從來不敢掉以輕心。2015年1月的「歡樂照」、2015年2月的「CTB-Locker敲詐者」等多個病毒程序在網上傳播,張琳第一時間發現,並牽頭開展惡意程序分析、處置,及時控制此類惡意程序在省內的傳播和危害。
面對網際網路犯罪行為,他勇於鬥爭。2014年的3月、5月的兩起帳號盜用案件,他配合執法機關分析定位,最終成功將犯罪嫌疑人抓捕歸案,為企業挽回大量經濟損失。2015年5月省委某部在線教育平臺視頻篡改案件中,他支撐公安機關深入現場,剝繭抽絲,成功定位出不良視頻源,遏制了不良影響的傳播擴散。在多次配合執法機關的計算機犯罪調查中他表現出色,在為企業挽回大量經濟和聲譽損失的同時贏得了公安機關的一致好評。
把所有的漏洞都補上,把所有的短板都加長。
因為時刻戰鬥在網絡安全第一線,張琳深刻理解安全的重要性,他告訴記者,自己的手機從來不安裝網上下載的「三無」軟體,必須是「官方應用商城裡經過人工檢驗的才行」,對於一些帶連結的詐騙簡訊,他更是能「一眼識破」。「現在,連我的家人都有很強的網絡安全意識。」
但是其他部門的同事的安全意識就相對比較淡薄。張琳和安全團隊的同事們做過一些測試,他們在省公司技能大賽等場合,作為花絮,故意發送一些帶連結的簡訊,誘使一些同事安裝木馬程序,然後在大家面前演示如何操控他的手機。有一次,他們組織了企業內部的郵件釣魚演練,即通過偽造辦公系統郵件誘使內部人員中招,抓到了幾條上鉤的「魚」,然後進行全員通報。這些措施令大家印象極為深刻,同事們的安全意識大大提高。有的同事看到不熟悉的人發來的郵件都不敢輕易打開,還有的同事乾脆直接提交給張琳他們進行分析。「風聲鶴唳啊!」同事們和張琳開玩笑說。可是張琳認為,他想要的效果達到了。
中國電信安徽公司網絡監控維護中心網絡安全團隊總監汪有傑是張琳團隊的一員,他把網絡安全防護工作比作保鏢,要兼顧系統、網絡、應用、數據、人員管理等涉及安全的方方面面,每個方面都不能存在短板。「安全工作其實也符合『木桶理論』或者叫『短板效應』。」張琳說,「因為黑客攻擊你的時候,只需要找到你的一個弱點或者漏洞,但是防護就不一樣,必須把自己所有的漏洞都補上,把所有的短板都加長。而安全與業務相隨相生,有業務的地方就有安全需求,無論是業務管理、系統運維還是日常辦公都與安全密切相關,人人都必須要有安全意識。」
多年來,張琳和他的團隊想方設法讓大家提高安全意識。他們組織各種演習,還有全省上下的安全培訓和競賽。最近的一次選拔培訓,全省報名人數超過了400人。看到大家的安全意識這麼強,張琳覺得十分欣慰。他不僅培訓內部人員,還把合作方上下遊的人都拉進來,去政府和企業客戶講課,聽眾總是濟濟一堂。中國電信安徽公司網絡運行維護部主管謝玲說:「張琳曾多次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與教育、科研、政府、學校等機構交流網絡安全工作,特別是為孩子們講故事、畫漫畫,教育下一代從小樹立安全觀念,防範安全風險。」
提高全員安全意識是張琳他們的目標,因為這不僅意味著大家對網絡安全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也意味著效率,大家共同努力將安全工作納入到系統、數據資產的全生命周期中,納入到產業鏈的上下遊,納入到工作的全流程,從源頭規避、全程管理,高效確保安全防護效果;更意味著成功,全員意識的提升有效補足「木桶短板「,意味著企業防護全面無死角,安全工作才能獲得最終成功。(曾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