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少張卡?
作為一個辦卡大戶,我曾經的卡片多到數不清。學生卡一卡通、公交卡、地鐵卡、銀行卡、就診卡,還有各種各樣的店面會員卡,塞滿三個錢包都很輕鬆。當然,隨著越來越多會員卡轉線上,地鐵卡變成乘車碼,我的錢包也終於可以從鼓鼓囊囊變為極簡風格。
在這些卡片中,學生卡有著濃濃的「青春限定」感。畢竟離開校園,你就無法再使用。所以這些年我們把更多卡片數位化,用小程序和 app 來承載,卻不知道很多學校已經把自己的校園一卡通和學生的臉結合完成可數位化。
在東莞市第五高級中學(以下簡稱東莞五中),我們就感受到了這種校園支付方式的轉變。
「靠臉吃飯」在這個學校成為現實
你記憶中的校園一卡通消費是怎樣的?
丟卡,圈存和排隊是我記憶中的痛。好好的飯卡說丟就丟了,整個高中我一共丟失了 3 張校園一卡通,對我這樣粗心大意的人來說,一張卡 15 元的工本費我付了很多次。而排隊和圈存都是必要的,那時候同學互相調侃「吃飯不積極,思想有問題」,最後一節課下課鈴一響就開始朝食堂狂奔。但到了食堂還需要排隊,排隊+吃飯,午休時間被嚴重擠壓。
但在東莞五中,丟卡的學生現在基本沒有了。因為在去年,學校就在食堂新增了一個微信刷臉支付的渠道,讓學生們可以用臉刷卡,「靠臉吃飯」。
新的支付方式普及來得比想像中快。食堂工作人員習慣了新支付方式一兩天就全部上手;而學生則是在學校的安排下使用系統拍照統一錄入了人臉數據,將人臉數據和學校的班級姓名對應起來;家長則是在手機裡使用「袋鼠校園」的小程序,就能看到孩子的在校消費情況。
此前,這個有 2200 名學生的學校平均每周就會有 50 個人補辦一卡通,但在引入微信刷臉支付的設備後,刷臉卡的同學都沒了圈存的煩惱。
在學生「刷臉卡」之後,一卡通需要定時儲值的問題也解決了。原先學生需要定時在圈存機或人工窗口充值一卡通的現象幾乎一去不復返了。在微信錢包和親屬卡的配合下,學生家長微信錢包的餘額就是學生的飯卡餘額,錢不夠,直接往微信錢包存錢就好。
而排隊的現象也被這種刷臉支付用春風化雨的方式所緩解。原先打飯的排隊現象嚴重,因為學生需要用手指明自己想要的菜品,食堂阿姨在確認後才會為學生計算菜品價格、打飯,整個流程下來,耗時長,錯誤率也高。
但在學校微信支付的刷臉設備裡,學生的食堂點餐流程改變了。他們在食堂前的屏幕一端刷臉識別 ID,之後在屏幕上自行選擇自己想要的菜品。而在食堂屏幕的另一端,食堂阿姨只需要看著屏幕上學生的選擇就好,不需要計算價格並確認菜品的食堂阿姨可以最快為學生打飯。
效率提升了,排隊自然也少了。
食堂的經理盧偉青對這個功能讚不絕口,他表示原先的刷卡雖然很簡單,「但阿姨她要把學生點的幾個菜算好。再加上阿姨已經是四五十歲的人了,有時候不一定算得準。一旦有錯的,有的學生要投訴,到時候學校就要找原因。」
用上了微信刷臉支付,食堂效率高了,出錯少了,評價更好了。
▲ 食堂阿姨歐襯好和食堂經理盧偉青在接受愛範兒採訪
而對家長來說,親屬卡加微信刷臉支付的功能讓他們更放心了。因為在「袋鼠校園」這個小程序裡,他們可以知道孩子在學校住校的日子有沒有好好吃飯,還能知道孩子刷臉後吃了什麼。甚至當微信錢包餘額不足導致扣款失敗時,這個小程序都能及時地送上提醒,而家長也能在「袋鼠校園」查詢每月帳單。
不過新支付方式試用後,也有一些家長表示很擔心,因為孩子消費變高了。孩子的刷臉支付綁定的是爸媽的微信錢包,刷臉支付的學生就可以想花多少花多少,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樣計算飯卡的花費。這導致學校食堂在剛試行刷臉支付的前兩個月,營收出現了意外的增長曲線。
▲ 家長使用的小程序和學校使用的刷臉設備
當然,在部分家長反映情況後,學校和技術提供方一起給家長提供了一個消費限額功能。家長可以給孩子的單次消費和單日消費制定一個上限,讓孩子能繼續有計劃的消費。
不丟卡、不圈存、排隊少,讓學生「靠臉吃飯」的東莞五中食堂很智慧。
除了不能借書,臉就是這個學校的萬用 ID
除了能在食堂「靠臉吃飯」,學生的臉在東莞五中還能做更多。
它能刷開部分會議室的大門,讓原先需要經過登記,取鑰匙等多個環節的會議室使用變得更簡單。
它能一鍵測溫,進入宿舍等區域時刷臉進門,既完成了學生的打卡,也完成了體溫測量。
它能出入校園,把原先需要依靠「教務主任-班主任-班長」層層進行收集的到校情況錄入電腦,系統就能直接顯示學生的出勤情況。
它還能在小賣部、醫務室買東西,一次刷臉就能完成支付。
但在某個限定場景中,刷臉還是沒有打通,學生依然需要一卡通。東莞五中辦公室副主任程慶雷就向我們介紹,學生在學校的圖書館暫時還無法刷臉借書,還需要依靠最初的一卡通。
圖書館不是說用臉借還書的問題,圖書管理系統還包括你對自己整個圖書館的藏書的管理。目前圖書館也有人臉識別借還書的解決方案,我們也在往這一塊探索,跟這方面的公司做一些對接。但從我們目前的角度來講,學校還有圖書館這個場景借還書需要用卡。
面對最後一個沒有攻克的場景,東莞五中也在嘗試更多的可能性。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讓學校的智慧圖書館也能刷臉借閱已經在學校的議程裡了。
▲ 東莞五中辦公室副主任程慶雷向愛範兒介紹學校的刷臉支付應用場景
放下擔心,刷臉支付進校園
但面對一個新的刷臉方式,東莞五中最初也憂心忡忡。
刷臉難道不是遇到斷網就歇菜了嗎?網絡不好怎麼辦?刷卡系統幾年了,資金安全有保障,刷臉支付能保證學校的資金安全嗎?飯卡有餘額顯示,刷臉支付卻沒有,爸媽微信錢包沒錢的話,孩子是不是吃不了飯了?但在實際的應用中,東莞五中擔憂的這幾個問題都被實際使用情況「答疑」了。
網絡對於微信刷臉支付確實很重要,就像刷卡系統遇到電力故障也會受限一樣。但刷臉支付最大的不同就是「網絡雖然重要,但偶爾沒有網絡也不是不行」。在系統的設置中,當網絡出現故障,系統離線運行時,學生依然可以正常點餐吃飯,只是此時,他們購買的餐食因為系統的離線運營還沒有扣款。在網絡恢復、系統重新上線時,系統才會將之前尚未到帳的款項收齊。
也就是說,即使斷網,學生也可以先吃飯。網絡恢復,學生家長再付款。這可能就是數字時代的「數字賒帳」了。
但東莞五中也希望這種「數字賒帳」少一些,所以他們特意給食堂拉了一條網線,就為了保障食堂網絡能夠支撐食堂的日常使用需求。
而學校資金安全的問題則是由大公司完成了背書。
學校了解到,在整個刷臉支付流程中,為東莞五中提供刷臉設備的公司並不會直接接觸學校師生支付的錢,他們只提供工具和服務。資金則是由微信支付在「T+1」天后自動轉入學校的對公帳戶,就像普通的微信支付交易一樣,點對點沒有中間商會碰錢。
用新的支付工具,錢依然安全,這是讓學校更放心地引進刷臉支付的重要原因。
▲ 越來越少人使用的圈存機
在學生使用刷臉支付,綁定家長微信錢包的情況下,帶來的一個衍生問題就是家長錢包沒錢了,但孩子不知道,這很可能導致學生在吃飯時無錢可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服務提供方給學校提供的解決方案是允許學生在刷臉時欠費一次。
這個解決方案保證了家長微信錢包餘額不足時,學生也能夠正常消費。同時,系統則會將微信錢包餘額不足的消息告知家長,提醒家長注意餘額。在家長錢包餘額充足後,付清欠款,學生就能正常使用這個系統。
智慧校園,不只是刷臉支付
東莞五中是智慧校園的先行者。校園隨處可見的智慧圖書櫃,處處可用的刷臉支付設備,刷臉可以領取的保溫消毒飯盒都是智慧校園的一部分。
▲ 學校的智能保溫飯盒
但這不代表學校的嘗試都是成功的,保溫消毒的飯盒櫃今天依舊沒有打通現有的刷臉系統,被閒置的工具櫃也證明了某些嘗試的失敗。
刷臉支付在學校之所以取得了成功,是因為它真的提升了用戶的體驗。
對這個有 2200+ 多名學生但每月約有 200 名學生丟飯卡的學校而言,近 10% 的飯卡遺失率遠超大部分人的想像。通過引入刷臉支付,丟飯卡的學生大大減少了,不帶飯卡出門的同學變多了。
▲ 小賣部刷臉支付
刷臉支付方便了這部分用戶,儘管傳統的圈存機和一卡通充值窗口依然還在,但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是在學校使用刷臉支付的學生越來越多。
而學校也開始進一步應用這部分的數據,最直接的就是食堂的消費數據,哪些菜品受歡迎程度高,哪些菜品不受歡迎。通過被量化的數據,食堂的管理人也在作出更適合目標人群的決策。而學校也期待未來能從學生吃什麼入手,獲得更準確的學生攝入的營養數據,與學生的身高、體重等指標建立聯繫。
▲ 東莞五中校長楊志堅向愛範兒表示: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解決問題,為教學、教育提供服務
刷臉支付是學校在課堂外的嘗試,而在智慧課堂上,他們還有更多的想法想要實現。2015 年開始做教育信息化嘗試的東莞五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也總結了自己的方法論。
智慧校園建設不能為了某個功能,找一個系統,這樣就會有很多套系統。我們要有頂層的規劃和設計,用戶能在校園體會到便捷的服務。智慧校園的核心,我們認為是數據的互聯互通。最終,我們能夠把各個業務系統,各個應用場景的數據,在學校能不斷地匯總起來。隨著數據越來越多,反過來為教學、教育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