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徐詩琪
編輯 |
1
日本當地時間12月10日凌晨1點,一家位於關西的玻璃工廠意外停電,事故持續了5小時,造成其3座熔爐廠、5座供料槽嚴重受損。
據了解,事故沒有造成人身傷亡,該工廠目前已停工停產,而修復時間需3-4個月。這給行業帶來了重大影響。
這家名為日本電氣硝子(簡稱「NEG」)的公司生產玻璃基板,玻璃基板是液晶面板最上遊的材料,也是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對於面板產品的解析度、厚度、重量等指標意義重大。其生產工藝複雜,需要連續且精準的溫度控制,因此停電5小時造成的產線溫度下降,對於這類工廠的影響是致命性的。
停電造成的蝴蝶效應已經顯現。一位採用了NEG玻璃的供應鏈人士稱,NEG停電導致鋁矽玻璃基板供應緊張,公司正在緊急溝通採用其他玻璃基板的替代方案。
對國內廠商直接影響有限,
但面板價格上漲將持續至明年
根據賽瑞研究2017年數據,NEG的全球市佔率近20%,是行業內三大龍頭企業之一。業內人士預估,此次NEG停工一個月,玻璃基板供應將相應減少400萬-500萬平方米。如果停工時間長達4個月,缺口將高達1600萬-2000萬平方米,直接影響下遊客戶面板企業的材料供應。
1600萬-2000萬平方米產能缺口意味著什麼?「相當於一座8.5代面板廠的4個月的產能。」一位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解釋道。
按照一條8.5代線工廠每月10萬片的產能,一片切割為6塊55寸屏來計算,4個月的產能意味著240萬塊常見的55英寸電視屏幕。
「這將使得原本就缺貨嚴重的面板供應鏈更加雪上加霜,推動面板價格進一步提升。」上述業內人士稱。根據市場調研機構Omdia數據,預計到2021年,顯示玻璃基板將持續出現緊缺。
而玻璃基板的下遊——液晶面板目前正處於供不應求狀態,根據調研機構WitsView的數據,6月以來面板價格漲幅已達到50-70%,創下歷史新高。
隨著韓國面板廠商的退出,目前以京東方和TCL華星為代表的中國大陸面板廠,產能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出貨量佔到近6成。而原材料廠商的停產,是否會對它們造成影響?
對此,TCL科技回復界面新聞,公司旗下生產面板的TCL華星面板供應並不來自NEG,而是全部由日本旭硝子(又稱 「AGC」)提供,且AGC在深圳為TCL華星建設了配套工廠,所以玻璃基板供應和自身的面板產能均不會受到NEG停產事件的影響。
TCL科技還表示,對玻璃基板有穩定供應的面板企業來說,現在是推動規模擴張的重要時期。TCL華星正在加速通過外延併購與內生增長,推動產能擴張,享受此輪面板價格上漲帶來的周期紅利。
截止發稿,京東方尚未對此做出回應。但據界面新聞了解,京東方主要與美國康寧公司合作,並且在其周邊基本有配套工廠。
核心材料仍依賴海外,
我國玻璃基板產業自主發展尚在突破
來自海外的三大公司幾乎壟斷了整個玻璃基板市場,它們分別是美國康寧,日本旭硝子(AGC)和日本電氣硝子(NEG),三者瓜分了近90%的市場。尤其是美國康寧,賽瑞研究2017年數據顯示,其市佔率達到近50%。
為何我國玻璃基板材料只能依賴海外廠商?WitDisplay分析師林芝表示:「8.5代以上高世代玻璃基板技術難度大,材料配比、熔融溫度、薄板成型工藝等存在一定Know-How,康寧和NEG掌握核心技術,建立了一定的專利壁壘,壟斷全球市場。」
而根據「新材料在線」報告,玻璃基板製造的技術壁壘主要體現在工藝壁壘、配方壁壘、裝備壁壘。例如,工藝方面需要準確調整溫度、流速等參數,難度大;裝備方面,生產設備基本都是玻璃廠商自主研發生產,新進入者難以買到現成的設備。
上遊材料依靠海外,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國面板產業的風險。根據「AI財經社」今年9月的報導,美國通過康寧在面板行業掌握著一定的話語權,如果美國刻意在材料方面打壓(儘管可能性極小),並通過長臂管轄限制日韓企業,那麼有可能給我國面板產業帶來打擊。
不過,我國也在玻璃基板行業上發力,並且是國家扶持的戰略新興產業,國產替代的發展空間很大。國內從事玻璃基板的供應商以東旭光電、彩虹股份為代表。
分析師林芝表示,國內玻璃基板廠商主要與康寧、NEG合作建立本土化8.5代玻璃基板生產線,東旭光電與NEG在福州建8.5代線玻璃基板產線,康寧與彩虹合資建8代及以上玻璃基板後段生產線。
此外,國內在高世代玻璃基板技術上已經開始實現突破。目前,彩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8.5+玻璃基板生產線已經量產,已完成客戶認證並實現批量應用。
除玻璃基板外,面板行業還有其他核心設備和材料也仍依賴進口,例如真空蒸鍍機,光刻膠,ITO靶材,偏光片等,國內產業鏈仍需努力突破才能提升自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