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夜色中的「中國天眼」全景(1月8日檢修期間拍攝)。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奮鬥者」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20年,新裝備層出不窮,新紀錄如約而至,一項項代表著中國最前沿科技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讓人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澎湃活力。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055型驅逐艦首艦南昌艦歸建入列儀式在青島某軍港碼頭舉行。南昌艦是我國自主研製的055型萬噸級驅逐艦首艦,先後突破了大型艦艇總體設計、信息集成、總裝建造等一系列關鍵技術,裝備有新型防空、反導、反艦、反潛武器,具有較強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導和對海打擊能力。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奮鬥者」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20年,新裝備層出不窮,新紀錄如約而至,一項項代表著中國最前沿科技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讓人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澎湃活力。
新華社發(李唐 攝)
2月11日,青島高新區悟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在調試二代消毒機器人。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奮鬥者」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20年,新裝備層出不窮,新紀錄如約而至,一項項代表著中國最前沿科技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讓人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澎湃活力。
新華社記者 李紫恆 攝
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奮鬥者」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20年,新裝備層出不窮,新紀錄如約而至,一項項代表著中國最前沿科技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讓人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澎湃活力。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我國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奮鬥者」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20年,新裝備層出不窮,新紀錄如約而至,一項項代表著中國最前沿科技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讓人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澎湃活力。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7月26日,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在山東青島團島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奮鬥者」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20年,新裝備層出不窮,新紀錄如約而至,一項項代表著中國最前沿科技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讓人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澎湃活力。
新華社記者 李紫恆 攝
8月18日,鄭州市鄭東新區自動駕駛公交1號線車輛行駛在試運行的道路上(無人機照片)。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奮鬥者」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20年,新裝備層出不窮,新紀錄如約而至,一項項代表著中國最前沿科技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讓人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澎湃活力。
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9月15日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奮鬥者」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20年,新裝備層出不窮,新紀錄如約而至,一項項代表著中國最前沿科技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讓人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澎湃活力。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10月1日,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奮鬥者」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20年,新裝備層出不窮,新紀錄如約而至,一項項代表著中國最前沿科技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讓人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澎湃活力。
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
10月,全國首座坐底式海珍品養殖網箱「國鮑1號」,在山東長島南隍城島海域投入使用。這是在中集來福士山東煙臺建造基地拍攝的「國鮑1號」(9月26日攝,無人機照片)。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奮鬥者」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20年,新裝備層出不窮,新紀錄如約而至,一項項代表著中國最前沿科技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讓人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澎湃活力。
新華社發(唐克 攝)
11月2日,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大關,其中晚稻品種為第三代雜交水稻。在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衡南試驗示範基地一塊被抽取測產的示範田裡,工作人員在測量示範田面積(11月2日攝)。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奮鬥者」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20年,新裝備層出不窮,新紀錄如約而至,一項項代表著中國最前沿科技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讓人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澎湃活力。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11月11日,在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京東方的工作人員展示可以收納拉伸的曲面屏。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奮鬥者」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20年,新裝備層出不窮,新紀錄如約而至,一項項代表著中國最前沿科技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讓人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澎湃活力。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11月27日,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外景圖(11月26日攝)。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奮鬥者」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20年,新裝備層出不窮,新紀錄如約而至,一項項代表著中國最前沿科技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讓人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澎湃活力。
新華社發
11月28日8時30分許,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10909米的紀錄,讓人類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這是「奮鬥者」號(資料照片)。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奮鬥者」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20年,新裝備層出不窮,新紀錄如約而至,一項項代表著中國最前沿科技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讓人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澎湃活力。
新華社發(中國船舶集團供圖)
12月4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的照片。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全景相機環拍成像,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此外圖像上方可見已完成表取採樣的機械臂及採樣器。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奮鬥者」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20年,新裝備層出不窮,新紀錄如約而至,一項項代表著中國最前沿科技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讓人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澎湃活力。
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這是光量子幹涉實物圖:左下方為輸入光學部分,右下方為鎖相光路,上方共輸出100個光學模式,分別通過低損耗單模光纖與100超導單光子探測器連接。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奮鬥者」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20年,新裝備層出不窮,新紀錄如約而至,一項項代表著中國最前沿科技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讓人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澎湃活力。
新華社發
12月4日,我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在四川成都正式建成放電,標誌我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HL-2M將進一步加快人類探索未來能源的步伐。這是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建成暨首次放電見證活動現場(12月4日攝)。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奮鬥者」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20年,新裝備層出不窮,新紀錄如約而至,一項項代表著中國最前沿科技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讓人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澎湃活力。
新華社記者 張超群 攝
12月8日,中國和尼泊爾共同向世界宣布,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雪面高程為8848.86米。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在珠穆朗瑪峰峰頂開展測量工作(5月27日攝)。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奮鬥者」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20年,新裝備層出不窮,新紀錄如約而至,一項項代表著中國最前沿科技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讓人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澎湃活力。
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