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共享經濟的誕生,「方便人們出行最後一公裡」的共享電單車走進了人們的生活,無處不在地為大家帶來便利。現實中,共享電動車被亂扔進河裡、「缺胳膊少腿」等現象卻時有發生。
5月21日,記者在縣城多個共享電單車停放處看到,拜米租車和小唄出行的電單車整齊劃一地擺放著。走近一看,卻發現部分車輛坐墊表層被撕壞,有的甚至能明顯看到被刀劃破的痕跡,更有甚者把共享電單車的籃筐當成了垃圾筐,一些車輛的車牌照、安全指示燈、二維碼等也有明顯被人為破壞的痕跡。不僅如此,記者還發現,不少共享單車被隨意停放,一些市民對劃定的單車停放區域視而不見,用完後隨意停放現象隨處可見,看上去極不和諧。
「目前,我們共投放了600輛共享電單車,隨著市民更多地選擇電單車出行,電單車的損壞也日益嚴重。」小唄出行負責人徐志方表示,他們的修車師傅有時從早忙到晚也修不完當天損壞的車輛。甚至有市民拍下自己將電單車扔進河裡的視頻,並上傳至短視頻平臺來引發關注。從投放電單車至今,他們公司已有10部電單車慘遭被扔進河裡的「厄運」。目前,他們已向公安機關報警。
據了解,拜米租車也在我縣投放了480輛共享電單車,他們的電單車「遭遇」與小唄出行如出一轍。該公司負責人吳志軍表示,公司的電單車損壞也很嚴重,有些車輛的踏板有明顯燒過的痕跡。另外,一些市民喜歡坐在停放好的電單車上,並使勁踩腳踏板,經常造成電單車發生故障。從投放電單車至今,他們已更換了3批次的腳踏板。
針對共享電單車被惡意損壞的現象,江西鄱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國強提醒市民,要文明使用電單車,否則可能會違反有關法律法規。
記者手記:
原本是方便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如今卻因人為損壞、隨意停放而影響市民的出行和市容環境,好事變壞事,其實全在人們的一念之間,要消除亂停亂放和損壞車輛現象,還需要大家不斷提高文明素養和公德意識,希望大家爭當文明市民,珍惜公共資源,為創建文明城市添磚加瓦。
(記者 黃鵬)
鄱陽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