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海軍在樸思茅斯海軍基地港,舉行「威爾斯親王」號航母服役儀式,算上最新的這一艘,英國海軍歷史上已經有七艘軍艦被冠名「威爾斯親王」,正好這次新航母服役「現任」威爾斯親王查爾斯也來參加。
其實「威爾斯親王」並不是特指某個人,在1301年英格蘭吞併威爾斯之後,這就一直是英國王儲的頭銜,而同型航母首艦「伊莉莎白」女王號,有很多人誤以為是以現任英國女王命名的,其實英國海軍官方作過解釋,航母的名稱和艦徽都是沿襲自1913年下水的伊莉莎白女王號戰列艦,也就是相對的1558-1603年,擔任英國國王的伊莉莎白一世,而非現任女王。雖然英國海軍並沒有以艦種來區分命名規則,但以皇室成員命名的一定是當時英國海軍的最強軍艦。
而說到海軍軍艦命名,美國的命名方式相較於英國更「規矩」一些,1819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授權海軍部長根據總統的指引、現行法律,以及海軍傳統,為所有軍艦命名,這項法案中並沒有像多數國家那樣確定具體的命名規則,不過在歷史上逐漸形成了「以地命名」和「以人命名」兩個主流習慣。
如戰列艦以美國的州來命名,像「密蘇裡」號以及「亞利桑那」號,由於戰後美國不再新造戰列艦,以州或城市命名的法則轉移到核潛艇上,比如「俄亥俄」、「維吉尼亞」。巡洋艦以「歷史上的美國名艦或重要戰役」命名。如「提康德羅加」號巡洋艦,就是一獨立戰爭中的著名戰役來命名。驅逐艦、護衛艦採用「人物命名法」,將已有特殊攻擊的海軍人員人名作為艦名,例如美軍現役驅逐艦「阿利·伯克級」,還有最新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至於個頭最大的、地位最重要的航空母艦,其命名都是單獨考量的,歷史上出現過有人名、地名和傳統名稱等多種形式,比如一直傳承的「企業」號,戰後建造航母多用人名,尼米茲級核動力其中7艘以美國總統為名,2艘以在世的國會議員為名。
那中國海軍有沒有自己的軍艦命名規則呢?當然有,根據人民軍隊《海軍艦艇命名條例》,航空母艦、巡洋艦以行政省(區)或直轄市命名,驅逐艦、護衛艦以大、中城市命名,船塢登陸艦、坦克登陸艦均以「山」命名,步兵登陸艦以「河」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