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相信有很多人都看過《包青天》 、《七俠五義》這些影視作品及小說,也許大家對裡面的一些人物都再熟悉不過了,比如鐵面無私的包拯包青天,展昭展南俠,武功蓋世的白眉大俠徐良等人。那麼在中國歷史中,這些人物到底存不存在呢?
可能事實的真相會令許多小夥伴們失望了。據考證,《七俠五義》中包拯是真實存在的,而書中展昭、公孫策等人歷史上是不存在的。這些人物都是為了故事劇情的效果而杜撰出來的,那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哪些人物是杜撰的,哪些人物有真實原型。
在五鼠中,有四人是杜撰出來的,這其中就包括五鼠裡的穿山鼠徐慶。既然徐慶是杜撰出來的,那麼可想而知,頂頂大名的山西燕白眉大俠徐良自然也是不存在的,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個人。
《三俠五義》這部經典書籍是由清代的石玉昆所著,它是一部長篇俠義類公案小說的經典。當然,它也是中國首部長篇武俠小說,對中國文學藝術產生了久遠的影響,後世人將此書轉譯成很多版本,甚至被拍過電視劇及評書曲藝等。
這部小說寫的是北宋仁宗時期,包拯在身邊眾多俠士的幫助下,除暴安良、為民平冤等行俠仗義的一些故事。書中描繪了大量俠客人物,都身懷有絕藝。有翻江之本領,有飛簷走壁,橫穿密林等特藝,這些俠客都有路見不平的正義情懷。
歷史真實人物的原貌:
正義的代表:作品中的原型包拯,他是北宋廬州人,仁宗時期曾官監察御史等職務,以鐵面無私、辦公廉正著稱。
俠義的代表:白玉堂,中國歷史卻有此人,清初平度人。也由此可見,《三俠五義》中是將不同年代的"英雄"代表做了整合,進而改編成作品。據史料記載,白玉堂白家有良田萬頃,家中錢莊不計其數,多達幾十個,可謂是富可抵省。白玉堂是白家第六代當家人,其文採最高,科舉時中過舉人,掛四品道銜。
由於白玉堂仗義疏財,被民間稱為白大善人。白玉堂也有很強的經營能力,在他的努力下,白家的事業做得越來越大。白玉堂一生積德行善,活到八十多歲無疾而終,並不是《三俠五義》書中所述死在衝霄樓裡。
《三俠五義》最初為公斷類小說,前身叫《龍圖公案》,後來有人在此基礎上增修為小說,取名《龍圖耳錄》。到了光緒五年,石玉昆在原文基礎之上加以修改,更名為《忠烈俠義傳》,又叫《三俠五義》,此書共計120回。
光緒十五年,俞樾重撰第一回,又將書中的三俠,即展昭展雄飛、北俠歐陽春、雙俠中的丁兆蘭、丁兆蕙合為一俠,增寫小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諸葛沈仲元等人,共立為"七俠",原來的五鼠仍稱五義,改注書名為《七俠五義》,這便是這本武俠巨著的延伸。
結語:據史書中的記載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歷史上除了包拯、白玉堂以外,作品中其它我們所熟悉的英雄人物都是為了故事的需要而杜撰出來的。也許曾經沉迷於這部同名小說的影視作品或評書演義的小夥伴們會有一點點失落,可書中的俠義精神和公案的神斷還是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回憶。這部優秀的作品給了我們後世人期望的"英雄夢"和愛國情。
參考文獻:《三俠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