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日本的美學到底在追溯什麼?

2020-12-16 雲納君

在上篇文章《日本文化 | 誰在影響日本的電影?》裡面,我和大家談論到了日本電影本質不在於文娛的消費品,而是在試圖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幸福的關係。或許你會好奇,日本電影就真的屬於一股清流嗎?在全球的資本與技術的裹挾之下,它真的就沒有任何變化嗎?

事實上,日本電影有變化,而且變化頗深。我們可以把日本的百年電影史看成是為西方近現代百年發展史,百年的日本電影受到了很大一部分的西方電影學理論體系的影響,但無論如何變化,日本的美學始終在電影體系之中保持著獨立且核心的地位,這也是日本在國際舞臺上,最具競爭力的文化軟實力。

上世紀,日本在經歷了泡沫經濟之後一蹶不振,他們急需找到新的振興經濟和精神文化逃離的出口。於是他們找到了「日本漫畫」與「日本漫改電影」來讓全球的觀者們看到日本城市與鄉村美,來提升日本文化競爭力『;他們找到了「日本工匠精神」來吸引外商的投資;他們找到了「風俗文化」來提升旅行業......

如果你把日本的《你的名字》《龍貓》和美國的《復仇者聯盟》《阿甘正傳》進行對比的話,你會發現日本電影中所塑造的城市與自然的色彩,總是那麼的安靜動人,仿佛是每一個年輕人所追求的「詩和遠方」又或者是地球上最後一片治癒系的淨土;而美國電影中所塑造科技與前衛的色彩,總是像在咄咄逼人的向全世界的觀者們闡述著「偉大美國夢」的文化輸出。

我們不難發現,電影的色彩在影響著觀眾們認知的同時,又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社會文化實和民族性格。在歷史文化與人文環境的影響下,這種色彩又趨於一種穩定性的認同。我們看到「賽博朋克」就會想到科技與未來;我們看到「水與墨」就會想到中國儒道釋三家的哲理與大好河山。

那我們看到日本的「素簡」的時候我們又會想到什麼呢?我們能夠找到從他們的色彩之中找到日本怎麼樣的文化價值和態度呢?我想這篇文章或許能夠對你有些思考。

日本文化 | 色彩觀

日本人對於色彩極具敏感,這首先源自於日本的文化。在地理位置上,日本屬於亞洲的最東部,國土面積70%的是山地,30%的是平原,其中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又被森林所覆蓋,資源的匱乏反而讓他們與自然更加的親近。從盆栽,鑲板畫,再到浮世繪,我們都能夠見到日本國民性的藝術感受。他們崇尚生命,繩紋陶器上的家紋是對神靈的信仰,動漫中的看之不盡的綠色是人與自然的統一。

日本在國門被強制打開前屬於農耕文明,但是地緣又賦予了日本海洋文明的基礎。他們擁有著複雜的海岸線,有著眾多的天然良港,加之處於寒流和暖流的交互處,魚類資源豐富,形成了天然的漁場,日本的北海道漁場甚至還是世界上第一大自然漁場。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之中,日本人與自然的交往中,形成了人與自然融合的獨特文化。因此相比起近現代的人工合成色,日本人更偏愛樸素的固有色彩。除了服裝,我們還可以從日本的神社和寺廟中找到答案,我們都知道日本的古建築都學自於唐朝的木造解構,但是比較唐朝的「奢華」和「尊重」,歐洲的華麗,日本的木造建築時常傳遞出日本所特有的「物靜」和「幽玄」。

從森林到海洋,日本人親近自然,他們並沒有像中國的「大禹治水」那樣人與自然的抗爭的英雄故事,也沒有西方工業文明的「人定勝天」的信念,他們表現的較多的是對自然的禮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今天日本所表現出來的色彩觀和庭院文化,正是日本傳統文化中所展現出來的自然情懷,當然在有生產的地方就會有神話,有神話也註定就會和宗教所產生聯繫。

日本文化 | 神道

考古證明,在佛教傳入日本之前,日本曾在先陶器文化階段有過原始的宗教,包括在繩文時代也曾出現過對於自然神論,萬物皆有靈論等觀念。公元前4世紀,種稻技術從中國傳到日本,日本的農耕文明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與此同時,日本的地緣限制,這使得在農耕文明下又形成了血緣和地區為紐帶的群體,這與原始神道的理念基本一致。

直到在古墳時代的4世紀後半期,大和王朝統一全國,這才使得日本變成立嚴格意義上的國家,而這個時候的天皇也類似於當年的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一樣,統一了原始神道。我們必須要知道的原始神道自古就與農耕文明密不可分的,原始農耕文明的社會封閉,生產力低下,這使得原始宗教從它誕生開始就被賦予了「促進生產,保佑太平盛世」的職責,中國的從對「佛教」的禮拜與沿海地區所祭拜的「媽祖」也正是民間祈禱「風調雨順」的儀式之一。

天皇統一了原始神道,實際上就是統一了全國的農耕生產,給權力增加上了宗教的色彩。這與我們中國後來的「天人合一」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用以宗教和神話來鞏固權力的統治,並在這種宗教的衍生主席艾,潛移默化的出現了色彩的認知。比如在中國,紅色所象徵的就是幸福與美好,但是在歷史的厚重之下,這種紅色又仿佛如同故宮斑紅牆上所一般壓抑。

在漫長的歷史之中,日本逐漸形成了「神國」與「神選子民」的思想。因此在這種神話的色彩之下,日本的民族極喜愛白色的,他們認為白色是日光,是太陽,是生命的象徵和顯現,只有在太陽的參與下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才能完成生長成熟。

因此相比較西方白色的純潔,無暇,日本又賦予了白色希望與生命的象徵。與白色對立的是黑色,黑色是所有色彩的源頭,因此在日本傳統文化之中,黑色是陰暗,黑暗,以及死亡的象徵。

赤色,是接近黃色和紫色的一種色彩,它具有雙重性,這恰好迎合了日本人矛盾而具雙面性的性格。赤色是一方面象徵是太陽,一方面又代表著神秘與激情。比如從日本的幕府的護具來看,日本武士最常見的便是赤色的盔甲,而日本人所崇拜的朝日也正是國旗的徽標。

總而言之,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對於色彩的運用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鞏固統治的目的之上,完成人與自然的和解。

日本文化 | 物衰

日本是單一民族的國家,但是每個地區的血緣紐帶和宗教之間差異,這使得日本常年內亂,民不聊生,直到幕府時期,國內才稍顯穩定,但必須要知道的是幕府時期也帶來了三百年的閉關鎖國。這直接影響了日本的行為與思考模式,他們對於「內」與「外」是兩種思考兩種邏輯。

日本始終以「內」作為行動標準,壓制個人主義,崇尚集團主義,而神道的信仰又讓日本始終傾向農耕文明,這也導致了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面,日本也沒能夠建立海洋文明,即便是最終經歷了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海軍也一直被各界所排擠針對。

明治維新時期天皇以身作則的樸素所留下的態度,更是鼓舞並且再度肯定了這種「等級」和「集團主義」的正確。即便是到了今天這種「集團主義」也依舊沒有改變,他們在集團內各司其職,認為保持和諧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並且他們把這種對於集團的忠誠上到對於國家的態度,他們認為自己的本分就能夠對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所以我們在這些年見到的最多的詞就是對於日本企業的「死板」,以及創新力度逐漸被中韓所超越。

即便是以藤原浩為代表出現了一大批日本本土的潮流藝術家,但他們的作品也始終遵循著日本的民族色彩,和諧樸素仍然是日本色彩的審美。走在日本的大街上,你不會感覺到個性張揚的色彩,而低純度的色彩,是最有利於展現日本的樸素,謙虛和精神的態度,尤其是在較為相對和封閉的時期,樸素的色彩更能夠體現的民族的凝聚力。

不過等到了特殊的節日,日本的「外」的神道所傳遞的釋放天性的宗教信念影響下,日本人又回歸到了天性,他們在節日裡面喜愛穿著和服以及各種色彩的衣服。這些我們都能夠從《你的名字》《千與千尋》所找到蹤跡,但是與神道教所對立的是佛教中「無常」,這種「無常」在歷史上深深影響了日本人,他們對於審美有一種悲哀美的態度,這也使得在盛典結束之後,他們又回歸到了樸素的生活。

日本的色彩審美,正是源自他們矛盾的性格,他們擅長用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用色彩來建構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這也是日本的素簡美所追溯的東西,也是它能夠作為文化軟實力輸出的重要原因。我們也應該重視起我們的國風並努力打造成我們文化輸出的重要軟實力。

相關焦點

  • 「侘寂」「物哀」究竟是什麼?從日本美學看日系裝修風格
    關鍵詞日式裝修,色彩搭配,美學,川端康成,侘寂,物哀人群:需要家裝,喜歡日系風格,對日本文化美學感興趣————————————————————————————————————————近些年「日系」常常被大家掛在嘴邊
  • 日本時尚美學到底是怎麼崛起的?
    本土服裝品牌的成功,讓我們逐漸擁有了屬於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美學,向國際展示著東方之美。 Big John牛仔褲早期廣告與銷售標籤 在日本的獨特文化之下,「牛仔褲」往往也被年輕人賦予了「反派」的涵義,通過對牛仔褲形態的改變,激烈地在街頭運動中表現年輕人的力量與態度
  • 日本小眾景點推薦:京都勝林寺,來自中國的禪宗美學
    自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後,佛教在日本發揚光大,並建有諸多寺院,目前在全日本佛教的十三宗派中有近七萬五千座寺院,二十七萬五千名僧侶。在長達1047年中,京都一直是日本的首都,作為政治和文化中心,積澱下太多的歷史文化遺產,其中包括一千五百多座佛教寺院。
  • 日本特色文化:空姐集體去當「巫女」,到底是做什麼的?
    日本特色文化:空姐集體去當「巫女」,到底是做什麼的? 以現如今人們的經濟水平已經不僅在國內旅遊,很多人都會去往國外,而作為我國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成為了很多國人的旅遊目的地。而在日本有一種特色文化,空姐集體去當「巫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到底是做什麼的?
  • 當代日本流行文化的怪象,糅合了極端病態的美學
    很少有事物像流行文化那樣日新月異,也很少有某種文化像日本文化那樣對新浪潮、新時尚、新俚語或任何新興事物持如此開放的態度。鑑於當代大眾傳媒的特點——電視、網際網路、手機蔚然成風——這一新舊迭代的進程正愈發加快。
  • 這是日本建築獨有的美學,關於神社文化,你知道多少?
    多神崇拜神社是日本神道教的宗教場所,和我們所熟知的宗教不同,這是一種多神崇拜信仰。通俗來說就好像是認為萬物皆靈,什麼都可以參拜,不管是山川樹木,還是哪一條村莊旁邊的河流,只要有人內心遵從於他,並可以為其修建神社,到了後期就連人都可以作為參拜的對象。
  • 《中國妖怪故事》:從日本怪談文化,追溯妖怪們的「前世今生」
    那為什麼妖怪文化反而在日本發揚光大呢?想來,國內這方面的書籍和影視作品都相對缺乏,或許是妖怪文化相對空白的主要原因吧。也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下面那樣讓人心痛的時刻:一群參加動漫展的孩子,穿著各式各樣的漂亮衣服,其中有不少孩子都將自己裝扮成了妖怪的模樣,但當有人問起孩子們裝扮的是什麼妖怪時,得到的答案竟然是:「這是日本的姑獲鳥,我們裝扮的都是日本的妖怪。」
  • 聊聊日本獨特的美學與世界觀在和風遊戲中的反映
    從當年派來唐朝學習的遣唐使,到黑船入港而來的美國人,再到世界已經成為一個地球村的如今,日本人將各種外來文化雜糅進本土文化後加以演變,最終形成了一種既古又新的美學風格,或者說,是一種「矛盾的綜合體」,它完全包含日本的一切,同時也深深植根於其國內的設計、藝術等各個領域,並且就和一說起中國便想到中國功夫一樣,「和風」也已成了日本最經典的一張名片,在海外的設計師手中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
  • 日本的刺青美學:我有刺青,但我不是黑社會!
    現在喜歡刺青的人越來越多,也有不少人愛上刺青文化,刺青=黑社會的偏見早已不存在。在日本,也曾有加入黑幫時,必須刺青以表忠誠的傳統。知日在《實錄!山口組》特集中,來到了日本傳奇刺青師三代目彫佑西的工作室,他將為我們揭秘日本刺青的美學。
  • 日本的特色文化,空姐集體去做「巫女」,到底是在做什麼?
    旅遊業一直在日本經濟中佔很大的比重,尤其是我國遊客更是日本旅遊業收入中的重要部分。日本超過30%的遊客是來自我國。據顯示,在去年的時間裡,我國遊客在日本消費額就已經接近50億美元。日本的特色文化,空姐集體去做「巫女」,到底是在做什麼?
  • 衛浴中的日本文化:伊奈帶你探尋日本設計之道
    當代設計界,許多人都有著濃厚的「日本情結」。國人對日本設計美學的接受與認可並非出於偶然,正是源自其內在對東方審美理念的高度契合與內在觀照,它的核心可歸結為日本文化中的侘寂(Wabi-sabi)美學,而侘寂美學又有「不均整、簡素、不迎合、自然、幽玄、脫俗、靜寂」七條原則。
  • 日本武士刀的剋星,可追溯到明朝,為戚繼光改造而來!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刀一度給中國人帶來恐懼,當時日本軍隊裡大都配備了日本武士刀,他們用這把長刀殘害了無數的中國人。雖然日本武士刀非常可怕,但萬物總會有剋星,日本武士刀的剋星就是中國的苗刀。在苗刀面前,武士刀不堪一擊。
  • 中國3000多年的傳統文化,為什麼卻在日本火了?
    也有例外的,枯山水,日本的頂級美學。唯一一座沒有植物、水流的園林。日本庭園文化的最高代表。但它的誕生和發展,卻離不開中國。今天,就來細細掰碎它。什麼是枯山水?日本古籍《作庭記》記載,「於無池無遣水處立石,名曰枯山水」。
  • 侘寂的美學觀念丨日本的傳統審美源於茶道,現代美學設計的起源
    茶道的真正鼻祖與集大成者,千利休以及他的茶道思想對日本茶道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已成為日本民族的文化寶藏。二、侘寂——日本美學的核心,侘茶的出現滿足了市井文化的精神需求,使茶道在全國普及「侘」,作為日本的傳統美學,是一個具有民族特色的理念。以「人在宅中」會意,表達了日本人的獨處空間存在感。
  • 3000多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卻在日本火了?
    也有例外的,枯山水,日本的頂級美學。唯一一座沒有植物、水流的園林。日本庭園文化的最高代表。但它的誕生和發展,卻離不開中國。最熟悉的陌生詞,凡是談到日本美學都離不開它。它到底什麼意思?4個字,殘缺之美。被削減到本質、不完整的美學。不明白?上圖。
  • 淺談日本美學,美到極致便是「物哀」
    日本是一個許多人都會選擇的旅遊國家,有人喜歡櫻花、有人喜歡神社還有的人喜歡文化。若說起日本的文化和美學,物哀、、幽玄這是最基礎的三種文化。而這三種中尤以物哀最廣為人知且擁著眾多。日本然而,多數國人來說物哀這個詞只能從字面意思來理解,也就是對事物感到哀傷。但其實如果單純的從字面的角度分析根本無法體會這種文化。
  • 既具有殺傷力,又深植於東方美學的日本刀
    日本刀被贊為世界三大冷兵刃之一,其足以切金斷玉的鋒利程度讓其聞名世界,其流暢而飄逸的形制更是透漏出東方美學的薰陶,而同時作為日本武士道文化的一個載體,日本武士的忠實密友,日本刀也承載著日本特殊的劍道文化,日本刀的身上帶著日本人的情節,在社會生活中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研究一把刀的發展與演變,似乎也可以窺見一個民族的嬗變之路,另外
  • 從《源氏物語》開始談日本文學,所謂「物哀」文化到底是指什麼?
    熱愛文學,歡迎關注青年讀這一期我們開始講講日本文學。對於我們這個一衣帶水的鄰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漢朝時,與我們便有了外交聯繫。據說,秦始皇派徐福東渡尋仙藥,便去了日本,成了日本倭人的始祖,這當然只是傳說。
  • 非人之戀:日本文化中的「人偶」情結有多深?| 張小玉
    非人之戀:日本文化中的「人偶」情結有多深?在日本,從來都不缺少這種「戀物癖」情感故事,而「人偶之戀」又成為了其中非常熱門的一類。為什麼日本人對人偶的愛慕情結這麼深厚?這背後藏著哪些文化原因?今天,小玉就和您聊聊日本人偶文化。
  • 素煉乾淨、崇尚美學的日本,成辣條最大進口國?
    辣條高油高鹽,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劑,俗豔的外貌,刺鼻的氣味,實在跟日本鮮明飲食文化,格格不入。飲食文化之所以稱文化,就是飲食與人文藝術、民族宗教、地域經濟、人生境界有深厚廣博關係。所以穿東北花棉襖的妹子,與盛裝優雅,儀態萬千的和服美女,實在是聯繫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