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蠟#
琥珀蜜蠟歷經數千萬年從樹脂蛻變成寶石,它四季常溫,冬不冰、夏不熱,給人貼身佩戴最舒適的感覺。它也是最輕盈、最絢爛的寶石,因此受到了廣泛蜜蠟愛好者的青睞。
那麼蜜蠟顏色眾多,在市面上比較常見的都有很多種,像白蠟,白花蠟,檸檬黃,雞油黃等等,但是今天玉君要給大家介紹一種有焦糖色的歐洲回流老蜜蠟。想必大多數人都不了解,甚至都沒聽說過,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
說到歐洲回流蜜蠟,其實這個說法不太對,什麼叫回流? 原本指文物回流指本來是中國的東西,被偷運、搶奪、購買等,反正就是給帶到了國外;然後又被人帶回國內後的東西,這才叫回流!老蜜蠟原本就是歐洲的,然後被我們把它淘回來,只是現在大家通常稱它為「回流」,主要是為了更好的區分歐洲老蜜蠟,因為現在歐洲也有新蜜蠟不是。因此,所謂「歐洲回流老蜜蠟」並不是字面意義的回流。
歐洲老蜜蠟,在琥珀蜜蠟的歷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它見證了歐洲經濟的鼎盛發展。大部分歐洲回流老蜜蠟都源自1920年到1945年,產量最多的地方在德國和俄羅斯。
歐洲各國佩戴蜜蠟幾乎都是作項鍊、吊墜、手串等珠寶首飾使用的,多是圓珠或棗珠,而且歐洲貴族為了追求完美,會每隔幾年,對自己的首飾珠寶進行一定的拋光保養,再加上地理環境和氣候各方面因素影響,導致歐珠相比其他地方老蠟基本不顯年份。
歐洲回流老蠟紋路與顏色:
很多朋友可能都發現了,市面上的很多老蜜蠟,和我們經常見的蜜蠟還是都有些區別。像歐洲回流老蠟,除了它獨特的「焦糖色」,我們發現每塊蜜蠟都蘊含著它獨特的紋理,每一塊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實這就是蜜蠟的流淌紋。其實影響蜜蠟顏色和紋路有多種原因。
1
樹種
原因首先,樹種也是影響蜜蠟顏色的一大原因。松科是裸子植物中最大的一科,有10屬,230種,可謂品種繁多!松脂是松樹自我保護的一種演化策略。當松類植物受傷時就會大量分泌並凝固。不同樹種產生不盡相同的樹脂。
隨著松脂中的萜烴化合物逐漸揮發而變稠,凝固定型後形成多種多樣的色彩松脂。有的透明有的不透明,有的發白有的發黃有的發褐。這是顏色差異的第一步。
2
流淌紋理
松脂在流淌出來後,會隨機形成不同的紋理。
隨著風吹日曬,裡面會形成拉絲,氣泡;落地後又會產生流淌和攪動紋理;粘黏其他物質形成了礦斑或蟲珀;不同松脂互相碰撞粘連,形成各種攪動的花紋。這些決定了日後的雲紋和雜質。同一顆蠟身上由於以上種種原因也會形成不同的紋理和花紋。
3
最後一個環節出土後的氧化
蜜蠟出土後,置於空氣中,會氧化。如果與人體的油脂長期接觸,會促進其氧化,氧化是從表層向內部發展的,由表及裡,逐漸氧化,隨著氧化的加深,一般而言,蜜蠟的顏色是不斷變深的。
因此蜜蠟在出土之前,就賦予了千變萬化的顏色組合和可能性。看到這裡,我相信大家都明白,老蜜蠟的顏色來歷並不簡單,它並不是簡簡單單靠出土後這短短的幾百年就能有如此顯著的顏色差異的。
因為歐洲回流老蜜蠟本身就流淌紋、而且經過更長久的時間氧化和風化,因此它會呈現出更加與眾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