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行業把「脫貧致富」作為口號,那麼即使抹掉其中自黑的成分,也多少能夠看出這個行業的窘迫。而這正是騰訊動漫,將超過 300 位漫畫作者邀請到杭州,開這麼一個「脫貧致富」創作者大會時,最想要幫助他們解決的問題。
儘管沒有完整的數據統計,但從目前披露的多個個案來看,中國漫畫作者的收入總體似乎並不高。
「鑽咖」本名是呂木難。她創立了一家名為「十字星」的漫畫工作室。這個大約有 40 人的工作室,目前在騰訊動漫上連載《總有妖怪想害朕》、《鐵夢》等 11 部漫畫,此外還會接一些外包的定製世界觀和劇本的工作。它的一部漫畫作品《無罪之城》已經被改編成了網絡大電影,在愛奇藝上付費觀看,已經有了超過 1000 萬的點擊。
騰訊互動娛樂動漫業務部總經理鄒正宇形容,十字星已經可以算是一家處於中期發展階段的漫畫公司了。騰訊看好十字星的發展,並給了他們數百萬元的 Pre-A 輪融資。但按照呂木難的說法,十字星也只是「很微弱的盈利」,「活下來了,這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漫畫《無罪之城》
另一個案例來自於漫畫作者刀瑞斯 Doris。不久前,他在論壇上公布了自己 2017 年 10 月從騰訊動漫獲得的收入為 35.86 萬元。其中,在線連載的漫畫《我的天劫女友》漫畫帶來的收入為 25 萬元。騰訊動漫並沒有正式回應這個收入,但鄒正宇在創作者大會現場認為,雖然肯定還有作者的收入會更高,但這已經是一個「很不錯的」水準。
鄒正宇並沒有公布騰訊動漫作者收入的平均水準,只是表示騰訊動漫在 2017 年回饋給創作者的金額達到 1.4 億元。以這個數字做個簡單計算,如果每位作者都能夠達到刀瑞斯 Doris 的收入水準,那麼為騰訊動漫供稿的作者將只有不到 40 位。而光是被騰訊邀請到現場的漫畫作者就超過 300 位。
此外,35 萬元的月收入雖然看上去不錯,但由於現在的漫畫大多是團隊作業,劇本、主筆、勾線、上色、背景……這些工作都需要不同的人來完成,分配到每一位創作者的收入都只會更少。
漫畫《總有妖怪想害朕》
二次元生意看似能夠吸引年輕消費者,從而吸引到了資本的大量追捧,但實際上這仍然算不上是一門大生意。即使是《火影忍者》、《海賊王》這樣最受歡迎的日本漫畫,他們的劇場版被引進國內,票房也只能勉強過億。
國內漫畫作者的處境則更加尷尬。漫畫雖然是二次元生意的源頭,但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以日本為例,2016 年其漫畫市場銷售額為 4454 億日元,而動畫的銷售額則超過 20000 億日元。
長期以來,由於中國動漫偏向於低齡向,因此真正能夠面向青少年、以及成年讀者的中國漫畫作品不僅少,質量也不高。這也使得許多人對國漫有一定的偏見。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目前中國漫畫沒有一個足以支撐漫畫創作的消費市場,以及一套能夠產生穩定現金流的商業模式。
十年前,中國的漫畫生意是圍繞著漫畫雜誌開展的。2007 年,《漫友》系列有 4 本位列全國排名前 30。當時的人氣漫畫家,Benjamin、丁冰、寂地、夏達、韓露等也都在《漫友》系雜誌上刊登自己的連載漫畫。
很快,實體出版受到網際網路衝擊而日漸沒落,《漫友》發行量下滑,影響力也大不如前。實體雜誌逐漸被有妖氣、騰訊動漫、快看漫畫這樣的網絡漫畫平臺取代。
網絡空間很快改變了國內漫畫市場。與雜誌最多幾百頁的空間相比,網絡浩瀚無盡,因此能夠得到發表機會的漫畫越來越多,希望能夠通過漫畫賺錢的作者也隨之增加。然而,習慣於網絡內容免費的用戶,也同樣不願意為網絡漫畫付費。
蛋糕變小了,但分的人卻變多了,「脫貧致富」的需要也就變得越來越緊迫。這一次的大會上,騰訊動漫主要提出的方案大致分為三種:開拓付費閱讀體系;對漫畫進行動畫、遊戲、影視改編;直接投資漫畫工作室。相對間接的配套措施則是通過 QQ、微信、騰訊視頻、QQ 閱讀、騰訊新聞等平臺,為漫畫作推廣。
簡而言之,騰訊有錢、有流量、有泛娛樂改編的能力,來提升漫畫作者的收入。
呂木難接受騰訊的投資就是這個原因。「未來大 IP 有可能繼續被培養出來的話,只可能是在騰訊……我希望他(投資人)能在後期給我一些資源支持。那麼在業內來講資源最好的可能就是騰訊。所以我希望跟這個平臺更加緊密地綁定。」她說,「我們相當依賴平臺。」
從整個行業的情況來看,這種依賴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漫畫儘管是個團隊合作,但門檻相對並沒有那麼高,海量的漫畫作者湧入這個行業,他們需要成熟的大平臺來幫助他們找到用戶,並且形成自身的品牌。
其次,在漫畫行業整體還算不上是大生意的情況下,漫畫作者的收入幾乎完全仰仗於平臺的補貼。無論是十字星,還是刀瑞斯 Doris,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就是騰訊動漫的稿費。
呂木難表示不方便透露稿費的標準。而《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了解到的一個報價則是,有的平臺會為漫畫開出一頁 500 元的價格。以通常情況下每周更新 20 頁的來計算,一部漫畫一個月的收入也只是 40000 元。
值得注意的是,每周更新 20 頁已經是一個工作強度相當大的要求了。如青山剛昌、尾田榮一郎等日本漫畫作者,他們的工作時間每天都在十幾個小時,並且全年無休。呂木難也稱,目前十字星的工作狀態—— 40 位員工同步連載 11 部漫畫——已經是將勞動力「壓榨到極致了」。
之所以稱漫畫作者的收入來自於平臺的「補貼」,是因為平臺自身的日子看上去也並不好過。不久前剛完成 D 輪融資的快看漫畫就表示還未盈利。鄒正宇並沒有直接回應是否盈利的問題:「先做大市場再做盈利,對於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來說,都可以看到這個現象,特別是動漫這個行業目前是比較早期這樣一個階段。」
所謂早期,意思是還需要培養更多看漫畫、並願意為之付費的人。這是最簡單的供求關係定律,沒有人願意付錢,那麼生產再多的產品也只是浪費。
好奇心研究所在兩個月前進行過一次題為「你是哪一種類型的漫畫讀者」的調查。在 7027 個投票中,有超過 40% 的受訪者表示不會主動關注漫畫,而會專門關注專門漫畫 APP 和網站的只有 13.5%。
看上去,漫畫要成為一門生意、漫畫作者要能夠「脫貧致富」,還需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