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茅臺、房價、比特幣上漲 本質是一樣的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貨幣「信仰」的挑戰——致資產大漲的2020年》

摘要

【黃金、茅臺、房價、比特幣上漲 本質是一樣的】貨幣超發的時候,買黃金、茅臺、核心股票、核心房產,都是同樣一個邏輯,就是一個重新尋找稀缺性的過程。(梁中華宏觀研究)

  2020年即將過去,回顧全年來看,今年對全球經濟影響最大的事件就是新冠病毒疫情。但從今年全球大類資產價格的表現來看,幾乎看不到疫情帶來的負面衝擊。資產為何全面上漲?貨幣超發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例如美聯儲存在了107年,但40%的擴表是在今年11個月內完成的,超發的力度可以說是空前的。但這樣大規模的貨幣刺激會帶來哪些問題?又會如何影響未來的經濟、通脹和資產配置?全球貨幣的「信仰」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本篇專題匯報一下我們最近的一些思考。

  1、全球資產都在漲價

  首先介紹幾個有意思的現象,第一個是美元指數在上周跌破了90關口,回到了2018年的水平。與此同時,黃金、白銀價格都出現大漲,倫敦黃金現貨價格一周上漲了2.3%,白銀現貨價格一周內上漲了7.8%,雖然和股票沒法比,但這對於貴金屬來說已經是很大的漲幅。

  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比特幣價格的暴漲,突破了2017年的前高,達到了23000美元/個以上的新高。從年度行情來看,截至12月19日,今年比特幣價格漲幅已達到了2倍以上。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美國垃圾債的暴漲。美銀美國高收益企業債有效收益率降到了4.54%的低位,如果拉長歷史來看的話,基本上回到了70多年前的水平。債券的價格和收益率是反向的,收益率大幅降低,意味著價格的大幅上漲。而在3月份疫情嚴重的時候,這一利率在10%以上,當時市場都在擔心美國垃圾債大崩盤,結果不僅沒有崩盤,價格反而創了新高。

  回顧即將過去的2020年,其實大類資產的價格都在上漲。從債券市場的表現來看,除了我國受到疫情衝擊較小,經濟恢復較快,今年利率出現上行,但如果看其它經濟體,今年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國債利率大都是下行的。當前全球負利率債券的規模已經突破了18萬億美元,創下了歷史的新高,這個規模大概佔全球投資級債券的27%。疫情衝擊經濟,作為避險工具,全球債券價格的上漲是可以理解的,但其實除了債券,其它類別的大類資產也都在漲價。

  全球股市也都出現了大漲。例如截至12月18日,今年以來我國創業板指數的漲幅達到55%,在主要經濟體中排在第一位;美國納斯達克指數漲幅達到42%,緊隨其後;韓國股市漲幅26%,日本13%。這些年美股一直在創新高,今年受到疫情的巨大衝擊,年初時大家都認為美股要出現大調整了,結果美股竟然又創了新高。歐洲股市整體表現要弱一些,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跌,但拿到多年不遇的新冠衝擊面前來看,跌幅也不算大。

  大宗商品也全面漲價,今年CRB商品綜合指數漲幅接近9%,不僅將疫情初期的跌幅全部抹去,把2019年的跌幅也都抹去了,價格已經回到了2018年的水平。從類別來看,金屬類商品價格漲幅達到20%,油脂、工業原料、家畜漲幅也都在10%以上,紡織品、食品類漲幅要相對小一些。

  再來看房地產市場的表現,今年主要經濟體的房價漲幅也是擴大的。例如,去年沒有新冠疫情衝擊經濟的時候,英國的房價漲幅在1%以內,今年新冠疫情來了以後,英國的房價漲幅已經接近6%。美國也是類似,去年房價漲幅不到6%,今年截至9月已經在9%以上了。

  2、資產為啥漲?先從央行擴表說起

  從基本面角度看,今年全球經濟受到重挫,我國是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一個能夠實現GDP正增長的。但從全球大類資產的表現來看,基本看不到疫情帶來的負面衝擊,甚至資產價格反而是受益的。我們認為,這背後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貨幣的大幅寬鬆,不妨先來看看全球主要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

  以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為例,截至11月末,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已經達到了7.3萬億美元,一年內增長了3萬億美元。這個速度有多快呢?美聯儲成立於1913年,已經有107年的歷史,資產負債表規模的擴張中有40%以上是在今年11個月內完成的。如果我們將08年金融危機以後的擴表也算上的話,美聯儲有接近90%的擴表是在08年至今的13年中完成的,其它94年時間只貢獻了10%左右。

  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張往往就意味著基礎貨幣的投放,意味著貨幣寬鬆。寬鬆的速度這麼快,是不是經濟增長太快、需要的貨幣量增加了呢?其實並沒有。08年以後美國經濟增速整體下了一個臺階,包括今年IMF預測美國經濟增速還會有4.3%的負增長,這和貨幣的投放速度形成鮮明對比。

  我們再看下其它經濟體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今年也是大幅擴張的。截至11月末,歐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擴張到了8.1萬億美元,一年內增加了2.9萬億美元;日本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達到6.7萬億美元,今年增加1.5萬億美元;我國央行擴錶速度較慢,今年只擴張了0.5萬億美元。中美歐日央行資產負債表總規模已經接近28萬億美元,今年一年內就增長了8萬億美元,佔了總規模的1/4以上。

  3、紙幣信仰的挑戰:前所未有

  然而紙幣大量發行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紙幣作為「貨幣」的信仰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說明背後的原因,我們還是要先介紹下貨幣的本質是什麼,以及什麼是貨幣超發。

  其實任何商品都具有貨幣屬性,都可以用來做貨幣使用。在物物交換的時代,並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紙幣」出現,但是人們之間的交易同樣可以完成。例如小張牽著自己養的一頭牛去換小王養的兩隻羊,這個過程看似沒有貨幣出現,但其實牛和羊本身就是貨幣,因為小張同樣可以牽著牛去買別的商品。所以任何一種投入了勞動時間而有價值的商品,其實都可以用作貨幣來使用。只不過牽著牛和羊去市場交易往往不太方便,牛和羊也很難長期儲藏價值,所以人們往往選取黃金、白銀等這些易於攜帶、交易便利、能長期儲藏的商品,作為公認的貨幣來使用。

  當銀行類機構出現以後,紙幣開始廣泛作為貨幣來使用,但是紙幣和普通的商品貨幣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在於,紙幣的內在價值是很低的,可以忽略不計。例如美聯儲印刷一張100美元的紙幣,它的印刷成本很低,本質就是一張紙,內在價值要遠遠小於100美元。所以紙幣的本質和銀票一樣,就是「欠條」,小張拿著自己投入大量勞動時間獲取的價值100美元的黃金,去銀行換取100美元的紙幣,這張紙幣一方面意味著小張創造了價值100美元的勞動成果,另一方面也意味著銀行體系欠了小張價值100美元的勞動成果。小張拿著100美元去市場上買小王的兩隻羊,其實和拿著黃金或者牽著牛去交易,本質是一樣的,因為這100美元紙幣的背後對應的是小張的勞動成果,屬於勞動成果的等價交換。

  但是如果銀行拿100美元的紙幣,去換取價值50美元的商品,這個時候貨幣就超發了。這就好像小張只給了銀行價值50美元的黃金,但是銀行卻給小張打了個100美元的「欠條」,欠條打多了。對應到現實情況,當中央銀行、金融機構拿著紙幣大量購買內在價值偏低的商品的時候,紙幣就超發了。例如美聯儲經過美國財政部給居民發錢,居民沒有提供什麼商品給美聯儲,美聯儲卻給居民打了很多「欠條」。再比如各國央行去購買垃圾債資產,印刷貨幣進行低效率的投資,其實都是貨幣超發的體現,因為這些資產的內在價值都偏低。

  而維繫貨幣信仰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稀缺性」。我們經常舉的一個例子就是貝殼的故事,貝殼在原始社會的時候也曾被當做貨幣來使用,那是因為人們發現一枚貝殼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時間的,貝殼是稀缺的,這決定了這些貝殼是有內在價值的。但如果人類到了海邊,發現遍地是無窮無盡的貝殼的時候,貝殼的價值就急劇下降了,人類手中原有的用勞動成果換來的貝殼也變得一文不值,貝殼就很難再成為大家公認的貨幣,人們就會尋找其它稀缺的商品作為貨幣來使用。

  紙幣也是類似的道理,當紙幣的背後有價值對應的時候,人們願意持有紙幣,當紙幣被無限制的印刷,背後價值大幅縮水的時候,人們就會尋找新的商品來實現貨幣的功能。這就是只要貨幣一超發,稀缺資產就上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貨幣超發的時候,買黃金、茅臺、核心股票、核心房產,都是同樣一個邏輯,就是一個重新尋找稀缺性的過程。

  4、貨幣超發的結構:資產通脹>消費通脹

  從總量上來看,只要有貨幣超發,就會有漲價,我們非常認同弗裡德曼的那句「通貨膨脹都是貨幣現象」。但當前全球經濟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必須考慮貨幣寬鬆的結構性問題。

  過去的貨幣超發,會帶來明顯的物價上漲。如果我們看美國160年的通脹歷史,發現在1971年之前的110年時間裡,美國年化通脹只有1.6%,甚至1/3的時間裡CPI是處於負值狀態,出現了通縮,也就是說價格有上漲的時候,也有下降的時候。

  但1971年至今的50年裡,美國通脹年化漲幅達到3.9%,而且CPI幾乎沒有再出現負值,物價只有漲沒有跌。不得不說70年代以來美元脫鉤黃金以後,開啟了貨幣超發的時代,對通脹有明顯推升作用。

  但70年代以來的美國通脹也要分開看,漲價主要集中在70-80年代,90年代以後漲價幅度較小。尤其是我們前面提到,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擴張有90%是在2008年以後完成的,如此大規模的貨幣超發,但現在12年過去了,美國沒有再出現過「像樣」的通脹。也就是說貨幣超發力度變大了,對通脹的抬升作用變得越來越小。

  消費通脹的消失,其實和美國貧富差距懸殊有著較大關係。當前美國前1%的人的財富佔比在40%左右,再度達到了歷史高位區間。而信用的投放和存量資產的分布有著較大關係,比如向銀行申請貸款需要房產、股權等其它資產做抵押。所以按照市場化原則來投放的話,貨幣寬鬆的時候,資產多的個體更容易獲得信用資源。而富人的邊際消費傾向較低,很難帶動終端普通消費品的需求,反而對高端消費、對資產需求的帶動作用較大。

  所以財富的原始分布會影響貨幣寬鬆的結構,進而影響資產和消費品價格的不同表現。所以進入本世紀以來,美國普通通脹較低,但資產價格卻大幅上漲。而上世紀70-80年代滯脹發生的時候,恰恰也是美國貧富分化較低的時候,貨幣寬鬆的流向更為均勻。在當前這樣的結構化的環境下,長期來看,總量的貨幣寬鬆,對資產價格的推升作用會比普通消費品價格的作用要大,這也是今年貨幣寬鬆背景下全球較為普遍的一個特徵。

  當然美國今年除了進行市場化寬鬆以外,也直接給失業居民發放高額失業補助,所以又有些不同之處,預計明年美國終端通脹的攀升可以說是大概率的。

  5、超發有緩但不會止:再尋「稀缺性」

  在新冠疫情衝擊逐漸可控,全球經濟不斷復甦的過程中,預計今年大規模寬鬆的措施會慢慢退出,尤其是明年全球寬鬆的節奏會有所放緩。但是往中長期看,寬鬆的政策要想徹底、持續的退出,也很艱難,因為資產價格的走勢也會影響貨幣政策。

  例如美國居民財富有7成在金融資產上,而美國經濟又有7成依賴消費,居民消費依賴居民的財富狀況。所以美國的經濟和金融資產是「綁」在一起的,從歷史走勢來看,美國股市領先於美國經濟。所以縱使美國金融資產有泡沫成分,例如垃圾債大漲,股市不斷創新高,但如果金融資產價格出現大跌,又會反過來影響美國經濟的走勢,貨幣又得重回寬鬆。這種資產泡沫和經濟綁在一起的「剛兌」模式,需要很大的魄力才能打破,所以也很難被打破。

  所以貨幣超發會有放緩的時候,對資產價格構成一定短期衝擊,但往長了看,超發的困境很難改變。而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當紙幣變得不再稀缺的時候,貨幣的信仰也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市場會自發的尋找能夠長期存活、長期稀缺的資產,尋找新的「貨幣」。

(文章來源:梁中華宏觀研究)

(責任編輯:DF506)

相關焦點

  • ATFX:比特幣一飛沖天 同樣避險的黃金何去何從?
    三年半的時間過去,比特幣經歷了三次大漲,第一次高點在2017年12月形成(19891美元),第二次的高點在2019年6月形成(13764美元),第三次的高點在2021年1月形成(35081美元)。如果把比特幣看做是一支股票,那麼其每股價格高於A股市場所有品種(貴州茅臺最高2000+人民幣),即便和美股市場比較,比特幣幾個也僅僅排在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價(34.18萬美元/股)之下,名列第二。
  • 楊凱:比特幣正在竊取黃金市場份額 相對於黃金 比特幣價格是多少
    隨著比特幣價格屢創新高,距離歷史高點也只有500美元的差距,牛市之聲不絕於耳。現在比特幣整體市值達到3500億美元,不僅突破2017年市值巔峰3227億美元,同時也超過了茅臺市值。人們對於比特幣的期望也越來越高,「數字黃金」的概念再次被大家提起。
  • 買茅臺=買黃金!白酒板塊上漲空間幾何?投資者如何擇「基」而從?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買茅臺=買黃金!白酒板塊上漲空間幾何?投資者如何擇「基」而從? 來源:天天基金網雙雙新高!今日(5月18日),白酒板塊持續走高,貴州茅臺漲超2.5%,股價再創歷史新高,盤中最高至1351.50元;五糧液大漲超4%,股價亦創歷史新高,盤中最高至152.46元。分析師大呼「買茅臺=買黃金」不久前,中泰證券宏觀分析師梁中華更是在研報中直呼「買茅臺=買黃金」。
  • 比特幣瘋狂上漲的邏輯是什麼?
    首先,比特幣已經不在是小眾去玩數字資產了,大家要注意,我這邊反覆提及比特幣不是貨幣,而是數字資產,這是因為相比於貨幣來說,比特幣缺乏穩定的幣值,也缺乏足夠的價值尺度等貨幣職能,但是由於大多數人都認同比特幣有價值,所以我們反覆強調比特幣不是貨幣而是一種數字資產,從這個角度出發,這些年來,伴隨著比特幣的普及,實際上比特幣已經不再是小眾炒作的東西,變成了一個機構投資者爭相追逐的數字資產,我們看到這些年來,
  • ...這是基於比特幣的稀缺性和相對估值,如同黃金等相當於GDP的...
    【Guggenheim首席投資官:比特幣應值40萬美元】Guggenheim Investments首席投資官Scott Minerd認為,比特幣的公允價值還有上漲空間。比特幣的稀缺性加上美聯儲「大量印鈔」,意味著比特幣最終將攀升至約40萬美元。這是基於比特幣的稀缺性和相對估值,如同黃金等相當於GDP的百分比一樣。
  • 為什麼比特幣比黃金還值錢?十枚比特幣和1公斤黃金,你會選誰?
    不過與另一種資產相比,黃金的價格和漲幅就都不算什麼了,它就是比特幣。比特幣今年年初的時候,價格在7000美元左右,目前已經漲到了1萬7千多美元,漲幅高達148%。且最高的時候接近2萬美元,最高漲幅達180%。無論是價格還是漲幅,比特幣都比黃金價格要高得多。
  • 比特幣上漲無極限?機構最高看到40萬美元
    接連大漲之際,市場對比特幣給予了更高預期,美國大型投資公司古根海姆(Guggenheim )甚至揚言,比特幣價值40萬美元。古根海姆的大膽預測,進一步刷新了比特幣的上漲預期空間。此前花旗喊出明年突破30萬美元,已經讓人咋舌不己。
  • 年長者青睞黃金 年輕人看好比特幣
    相比之下,年輕一代已經將更多資金分配到了風險較高的資產中,例如股票和加密貨幣,尤其是比特幣。分析師概述了兩代人在偏好上的嚴重差異,並得出結論,年齡較大的人群喜歡黃金,而年齡較小的人群喜歡比特幣。從3月份的低點開始,全球股市上漲了46%,這是今年散戶投資者的需求,全球持有的黃金ETF的數量激增,以及加密貨幣的反彈都是顯而易見的。
  • ...師大呼:「買茅臺=買黃金」!貴州茅臺股價再創新高 盤中突破1350...
    貴州茅臺股價再創新高 盤中突破1350元!】今年以來,貴州茅臺股價累計已上漲13.65%,總市值為1.69萬億。不久前,中泰證券宏觀分析師梁中華更是在研報中直呼「買茅臺=買黃金」。此外,說到黃金,今天黃金TD創歷史新高,迎來金色星期一!
  • 購買比特幣後瘋狂上漲的邏輯是什麼?
    首先,比特幣已經不在是小眾去玩數字資產了,大家要注意,我這邊反覆提及比特幣不是貨幣,而是數字資產,這是因為相比於貨幣來說,比特幣缺乏穩定的幣值,也缺乏足夠的價值尺度等貨幣職能,但是由於大多數人都認同比特幣有價值,所以我們反覆強調比特幣不是貨幣而是一種數字資產,從這個角度出發,這些年來,伴隨著比特幣的普及,實際上比特幣已經不再是小眾炒作的東西,變成了一個機構投資者爭相追逐的數字資產,我們看到這些年來,
  • 比特幣漲幅超200%機構投資者蜂擁買入力壓黃金
    比特幣作為一種特殊的資產類別,不同於股票或債券,不會產生任何可預期的現金流,投資者獲取回報的唯一方式是比特幣價格的上漲,並且同所有風險資產一樣,其價格受投資人情緒鐘擺和風險態度的變化呈現出周期變化的特徵。形象地說,在短周期中,投資者的心理就像一個鐘擺,這個鐘擺來回擺動,在樂觀和悲觀之間。
  • 瘋狂的比特幣:為什麼這次與2017年不一樣?!市場大佬都在入場「擠兌...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比特幣周四飆升12%,至23,400美元以上,今年迄今為止的漲幅超過200%。看漲加密貨幣的人士指出,機構投資者對這種數字貨幣的需求有所增加。比特幣周四創下23000美元以上的新高,延續了這種加密貨幣的瘋狂漲勢,今年比特幣的價值已經上漲了兩倍多。
  • 從長遠看比特幣的崛起將令黃金淪為犧牲品?
    摩根大通周三表示,加密貨幣在主流金融圈中的興起,將是以黃金的犧牲為代價。Nikolaos Panigirtzoglou等摩根大通量化策略師表示,自從10月份以來,資金從黃金中流出,大量流入比特幣基金,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建立加密貨幣的投資倉位,從長期來看這一趨勢必將持續。
  • 幣圈麗姐:比特幣幣價持續上漲 成為金融系統不可或缺的部分
    比特幣突破3萬美元大關!幣圈這一戰直接打響2021年投資的開門紅,可謂是驚天動地整個金融市場,一天內幣價直上扶搖九萬裡直接暴漲3000多個點,比特幣價格在昨日突破35000美元直接成為2021年全球最被關注的話題之一,伴隨著全球投資者的喧囂關注,比特幣自誕生以來,目前價格漲幅已經超1200萬倍!
  • 比特幣、白銀欲與黃金爭鋒!
    面對應對通脹的投資選擇中,雖然認為比特幣目前尚不具備取代黃金的條件,但看好白銀前景,預測2021年年銀價將升至50美元/盎司的歷史高位。 在黃金方面,奧利裡認為黃金是一種對衝通脹的工具,與一些分析師的想法相反,它不會很快被比特幣取代。 奧利裡說:「黃金是一種傳統的對衝通脹的工具。如果想要對衝通脹,你需要的就是黃金。有些人認為,比特幣可以取代它。我不屬於這個陣營的原因有很多。
  • 【達裡奧:比特幣已經成為像黃金一樣的另類資產】橋水基金創始人達...
    (原標題:【達裡奧:比特幣已經成為像黃金一樣的另類資產】橋水基金創始人達裡奧表示,比特幣(以及其他一些數字貨幣)過去十年來已經發展成了很有意思的一種像黃金一樣的另類資產,)【達裡奧:比特幣已經成為像黃金一樣的另類資產】橋水基金創始人達裡奧表示,比特幣
  • 清弦解幣:比特幣再度衝高,與之相悖而跌的黃金還能追上來嗎?
    現在的黃金持續走低與比特幣相悖,比特幣漲,黃金不一定會上漲。美元和黃金都是各個國家中央銀行的儲備資產,所以黃金的下跌跟美國政治局勢,美元走勢等等因素呈負相關。
  • 比特幣ETF通過機率大增 專家認為長期或帶動加密貨幣進一步上漲
    兩家公司曾於2018年6月聯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申請比特幣ETF,此後,在2019年9月撤回了該申請,兩家公司也於2020年8月終止合作。但在不久之後,2020年12月31日,VanEck宣布再次向美國SEC提交比特幣ETF的新申請。在訴訟中SolidX表示,VanEck擬議的比特幣ETF的結構與SolidX尋求SEC批准的結構本質上相同,或者幾乎是相同的。
  • 比特幣上漲有推手?華爾街巨鱷單月買走3.7萬枚比特幣,將如何改變幣...
    比特幣上漲有推手?華爾街巨鱷單月買走3.7萬枚比特幣,將如何改變幣圈生態?自3月12日的大跌之後,比特幣已經連續兩月上漲。但這次幣價上漲與以往有很大不同:比特幣的上漲曲線,似乎出現了人為操控的情況。很快,一個名為「灰度基金」的機構浮出了水面。正是它,在大舉收購比特幣。
  • 24個城市房價上漲,深圳漲幅高達14.6%!今年房價又要大漲?
    因此黃金、比特幣都漲得如此茂盛,該談談中國最大貨幣沉澱池、俗稱「大夜壺」的房地產了。1三十五城房價:分化明顯,格局已成去年我就說過,疫情導致的貨幣放水必然會流進房地產。但是過去那種熱浪滾滾的「普漲」是不可期待的,夠格成為本輪「大夜壺」的熱點地區是明確的:長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和成都。北京弱化經濟功能,房價上漲速度會相對放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