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隆坡12月11日電 題:馬來西亞「光碟」倡導者:以餐桌新規範「修身」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中新社記者 陳悅
「思想興革運動」是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華總)長年積極推進的移風易俗活動。任華總思想興革委員會主席已逾11年的陳達真告訴中新社記者,以「光碟」為代表的餐桌新規範便是思想興革運動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因為「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陳達真說,馬來西亞華社眾多,各種聚會活動十分豐富,這固然是聯絡情誼的重要紐帶,但長期以來存在一些不好的習俗,「餐桌浪費就是其中一大問題」。
生長於馬來西亞、年逾七旬的陳達真說,和早年相比,如今的物質條件豐富很多,此前很多華社聚餐唯恐「慢客」「食物越豐盛越好」,於是往往出席賓客吃到第三、四道菜就吃不下去了,「剩下的只能浪費掉」。
她介紹說,據聯合國2013年相關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有三分之一食物被浪費。在馬來西亞,一般餐宴10道菜餚中也有三成左右浪費,並在丟棄食物過程中造成環境汙染。
於是,華總思想興革運動在所倡導的「宴會守則」中,專門加入「吃清光方離席,有剩餘則打包」的內容,倡導「光碟」。同時,華總也提倡減少餐宴菜式到六樣。陳達真和同事們走遍馬來西亞各地,發表演講,倡導餐桌新禮儀。2014年一年,陳達真就在馬來西亞全國舉辦17場講座,聽眾達到數萬人。
「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不習慣,會覺得『打包』面子上不好看,互相推辭無人願意打包。」陳達真笑言,作為宴席上的「長者」,她往往會擺出「老資格」,直接指點說:「某某你家有小朋友,把這個帶回去給小朋友吃。」
據陳達真介紹,經過幾年努力,「光碟」在馬來西亞華人社會漸成風氣,「打包」也漸成尋常事。
在陳達真看來,要讓「光碟」理念深入人心,除了以具體行動積極提倡以外,關鍵的是要做好對下一代的宣導工作。她告訴記者,自己和同事近年先後來到數十所中小學舉辦講座,和小朋友們暢談包括「光碟」在內的思想興革重要性。她更於6年前餐桌新規範初倡之際,就在自己擔任副董事長的坤成中學首倡開展校園「光碟行動」。
「除了談『光碟』,餐桌新規範還有更豐富的內容,簡而言之就是『守時、精簡、光碟』。」陳達真說,其中包括提倡守時、提倡嘉賓簡潔致辭以提高餐會效率、儘量採用公筷公匙等。「今年新冠疫情的發生,就證明了引入公筷公匙是十分必要的。」她並認為,這些餐桌新規範也可讓青少年學生於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禮儀和習慣。
近年來,中國社會同樣在積極倡導「光碟行動」。陳達真對此感到十分欣喜和認同。她說,中國目前經濟日益成長,民眾生活水平也提高很多,但勤儉惜物仍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馬來西亞華人和中國社會都關注到這個議題,正說明中華傳統文化生命力不減,在當今世界依然被傳承和發揚光大。
教師出身的陳達真說,教育講究「樹木樹人」,思想興革運動是從中華傳統文化「修身、齊家、平天下」出發,從個人修養著手,進而和諧華人家庭,提升華社整體文化素養。「因此,不要把『光碟』當成小事,個人修養的精進,才能帶來社會整體改善,進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
原標題:馬來西亞「光碟」倡導者:以餐桌新規範「修身」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責編:安再爾江艾合買提
【來源:中新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