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是善於利用歷史題材裡邊角碎料來施展字的想像力的高手。《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能夠將漢獻帝的最後生平改編成一出李代桃僵的懸疑劇,文筆與構思堪稱鬼畜。
而《長安十二時辰》則是馬親王向自己喜歡的劇集《24小時》致敬的鬼點子,把那個滿世界擺平恐怖主義威脅的鮑小強,穿越回我國最為輝煌燦爛的大唐時代,用古裝加反恐為主體題材,加宮闈權力爭奪為輔助,成就了另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暗戰!
急,前夫哥變堡小強,複製24小時唐裝劇
馬親王的原著小說洋洋灑灑,在鋪陳氣氛的字句上花費了大量的力氣,而電視劇需要複製出來的東西就更加多元化。
首先,大唐帝國的治安管理方式。在第一集靖安司在倉庫追緝狼衛的時候就顯出了考究與力道。那種訓練有素的推進方式,盾牌,弓弩,長戟,短兵的分門別類和迅捷轉換的用法,特種部隊一般的行事風格,都區別於其他打架若跳舞,對陣如作法的飄渺派,用硬橋硬馬,拳拳到肉的真實感與力道感來打動觀眾的。
其次,在那些浮光掠影描寫大唐繁盛的劇情裡,我們難得的看見了這片繁榮之下深重的陰影。而這種陰影,千百年來依舊威脅這這世界的安穩與平靜。
和當年火爆全球的反恐題材劇集《24小時》一樣,《長安十二時辰》也將主要經歷集中在控制局勢維護平安的母題上。整體故事集中在一天一夜的十二個時辰裡,而且又因為牽扯到朝局,民族關係,以及人民安全等多個方面,敘事外在緊張,內裡也是張力十足。
其三,這是軟糯的雷佳音變身硬漢的絕佳契機!
前夫哥雷佳音一直給觀眾的印象是個溫和到有些懦弱的人物,這些年同一類型的角色演多了形成觀眾的審美疲勞,需要他演一些不同以往的角色。這次是一個機遇,好洗血他只能溫柔逗笑的保守路子,變成不一樣的雷佳音。
雖然雷佳音個人氣質偏於綿軟,但是,有足夠緊湊的劇情加快節奏,所以他若能夠利用劇情的快節奏,是足以完成一次硬漢角色的轉型的。
穩,易烊千璽長大了。
TFBOY不會演戲是觀眾共識,他們之前的角色大多為提升影視劇知名度的客串屬性,而且就是在這樣的客串屬性裡,大都有表情僵硬不到位,臺詞一板一眼咬文嚼字的不自然。
在《長安十二時辰》裡,得了李必這個角色設定的好處,也有編導以及對手演員的壓制與激發,易烊千璽很難得的,在這劇裡收斂而且成熟了。(或許還拜後期配音的緣故!)
李必這個外表翩然出世,內心卻權欲熾烈的角色設定,需要的就是這樣外表無辜內在澎湃洶湧的一種展現方式。易烊千璽很好的抓住了李必身上少年老成,心機詭譎的特性,眉目之間看似平靜,但行動之間卻有按捺不住的想往上爬的急迫。
所以說,在劇情裡面,易烊千璽的李必還是流於單薄了。他可以故作深沉的主持靖安司的日常運作,但是,遇見緊急事態時那種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內涵尚未達到,所以,李必那種用來包裹內心權欲的深山修道十年的飄然與飄逸,他還演繹不出來。
所以,我們看見一個急切,熱血,表情外露的李必,是易烊千璽成熟的一小步,可以尚需努力,來完成真正的完美進步!
雷在前方,你們萬眾期待的那個貴妃,是徐璐演的。
作為開元盛世的靈魂,楊貴妃楊玉環是那個朝代最光彩照人的印證。人們聲口相傳的盛世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而這個概念落實在楊玉環的美貌,豐腴,,和那一闕流光溢彩的《霓裳羽衣曲》身上,變得可感可觸,變得真實了起來。
所以,任何展現開元年間的影視作品,楊玉環這個角色就必然是畫龍點睛的一筆。
但是,《長安十二時辰》卻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請動了有名的爛片代表徐路,來扮演這個大唐風韻的代言人。
想想去年還以混血面貌驚豔了世人的張容榕,再對比一下最多算清秀可人的徐璐。呃,經歷了天堂地獄這樣的落差的我們,只能說選角導演目光精到,審美角度清奇。
別跟我說顏值不夠演技來湊,你自己回頭去看看徐璐的履歷,除了《甄嬛傳》裡面的甄玉嬈,她哪個角色是讓觀眾滿意了的?
那時喜,讓我們得見開元盛世的真實大唐
十二時辰很盡職的完成了大唐盛世之時民間生活的還原。不同於《妖貓傳》裡描述頂層貴族和中上層平民生活的熱鬧奢華,這裡更多的偏重於寫底層人民背負著盛世風華,在日常生活裡的豐盛與短缺。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主體發生在漢胡雜居的長安教坊之中,於是,唐時商業縱橫分明,條塊分割的坊市設定,在這裡成為場景的主要根據地。畢竟不同於皇家的富貴豪奢,教坊之中貧富分界明顯,所以既有高門大戶的大氣精緻,也有寒門小戶的粗陋寒酸。
從最底層的勞苦民眾,到最頂層的皇族貴胄,十二個時辰的時間裡,將整個王朝的剖面展現出來,用一場關係到長安百萬民眾安危的襲擊串聯,揭示出煌煌盛世之下那些被掩蓋了的陰暗與腐朽,警醒現今社會裡,需要注意到的細枝末節。
《長安十二時辰》雖然是戲劇形式的古裝劇,它內核裡那種繁盛之時如何保持警醒,在鮮花叢中如何保護這些勝景的意識,貫穿古今,歷來適用於任何時辰,任何地點!
過後悲,他們的努力依舊沒有挽留住盛世風華
整個事態裡,靖安司上下犧牲無數,暫時穩定了長安城的安全與平靜。
但是,皇帝沉迷享樂,懶待政事。權相專權,獨攬朝政,各種排除異己為所欲為;太子勢弱,但是依舊熱衷於權鬥而不是專注於穩定朝綱,最主要的是,表面臣服於王朝的藩鎮勢力其實包藏禍心,安祿山種種善呈上意的迎合,為的卻是發起「安史之亂」,取代如今統領國家的皇帝,進一步霸佔這片土地就算是犧牲眼前所有繁華為代價,換取一個契機好享受世間最為尊貴的,君臨天下。
靖安司所有努力都在歷史大勢所趨裡歸於白費,李必的心機算計,的窮追不捨,那些兵士的血淚與汗水,換取的一時太平,最後都在安史之亂的烽火狼煙裡,化作了灰燼。
文/茜紅柿 (授權,未獲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