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類離開地球的第十年」微縮景觀

2021-01-08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 微縮美學 ·

微縮景觀常常能還原人們的日常生活場景,設定多種多樣,人們驚嘆於藝術家的巧手打造出的迷你世界,真實得宛如一比一縮放。觀賞者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然而在巴黎藝術家Simon Laveuve的微縮世界裡人跡罕至,那是人類離開後的世界,他的微縮景觀是末日啟示錄。

· 「這是人類離開地球的第10年」 ·

無人·之地

Simon Laveuve不單會做微縮景觀,還是一名作家兼攝影師,熱愛觀察肖像和靜態中的物品,並一直在研究人類和環境的關係。2017年開始做微縮模型,作品常常懸浮於空中。他喜歡在高空和無人之地的感覺,有種跳脫出世界的規矩卻很安全的感受。

在他的作品中,植物的生機顯而易見,與之相對的是人類痕跡的消逝,花朵從汽車中長出,海水淹沒房屋,一切都是末日之景,倖存者將是那個擁有廁紙的拾荒者。

在全球氣候、海洋塑料、動物滅種等多種生態問題並存的當下,Simon Laveuve並不看好人類的未來,再加上今年的各種突發情況,他作品中的末日感越來越強烈,在為圖片的注釋上寫到:資源隨著人類活動而枯竭,然而石頭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長出花草樹木。

Simon Laveuve預想的人類離開地球後的倖存者會生活在燈塔一樣的房子和洞穴裡,因為這樣才能做到最佳隔離。

怎麼會想到這種類型的微縮景觀呢?

源自「自然終將勝利」的想法,在目前預想的世界末日的虛幻世界中,普遍流行著一種說法:有機物優先於機械。Simon Laveuve非常認同這一點,他覺得在我們的現實世界中,目前已經證明人類活動消失後,植物或其他有機物會重新回到這個世界,城市攝影以及超現實主義的作品中也常表現這一點。

而這一切的出發點則是希望人們可以保護地球,意識到生態危機的嚴重性。Simon Laveuve的作品全部使用二手材料,循環使用,在長時間對廢墟的觀察中,Simon Laveuve也在收集可利用的材料,同時也發現即使被廢棄的大樓中也仍有許許多多可以再次利用起來的物料,但人們通常視而不見,他將這些被遺忘的材料稱作「記憶世界的殘骸」。

不過,不看好人類未來的Simon Laveuve還是給大家留有一線生機,他有一個名為Mevka dv ter的作品,這是一個微縮的雜貨鋪,在這裡你可以找到任何想要的物品,諸如激發靈感的神秘藥水,或是能讓人擁有超能力的秘密藥丸,不過雜貨鋪的第一準測是:數量管夠,質量不包!

在找到這間雜貨鋪之前,請大家好好愛護地球,爭取我們不要搬家啦!

相關焦點

  • 海口一溼地學校把「微縮景觀」搬進課堂
    日前,在海口市第七中學美育校本課程教學成果展覽「點亮美舍河行動」上,初一年級的同學們用塑料飯盒、飲料瓶、石子、枯枝等材料製作成房子、籬笆、小橋、鞦韆、亭子等裝飾物件,製作出了100多件惟妙惟肖的美舍河溼地微縮景觀創意設計作品,著實讓人眼前一亮。
  • 一場世界知名微縮景觀巡禮
    我們為什麼會製造這些微縮模型,又為什麼如此熱愛它們?世界上又有哪些著名的微縮景觀呢?未讀·文藝家引進英倫鬼才、毛姆文學獎獲獎作家新作《把世界裝進火柴盒》,從棋盤遊戲、玩具屋到微型景觀,探究人類對「微縮」的熱愛與渴望,帶你開啟一場世界知名微縮景觀巡禮。書籍英文版一經上市,獲得《衛報》《泰晤士報》《觀察家報》等多家媒體好評推薦。
  • 不,那是神奇的微縮景觀!
    微縮藝術的鼻祖——《瑪麗皇后玩偶屋》其實,以上都是微縮手藝人西樹的作品《老巷舊夢》,以回憶和記錄20世紀80年代的生活痕跡為主題,用1比20的微縮手法,在案臺上再現了一座小城老巷的生活場景。微縮藝術,是指將現實世界中已經存在,或有過描述的場景,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並製作出來。
  • 《把世界裝進火柴盒》:世界知名微縮景觀巡禮
    「毛姆文學獎」獲得者西蒙·加菲爾德新作《把世界裝進火柴盒》,從棋盤遊戲、玩具屋到微型景觀,探究人類對「微縮」的熱愛與渴望,帶領讀者開啟一場世界知名微縮景觀巡禮。 什麼是「微縮」?
  • 16座「微縮景觀」展現始興圍樓風採
    滿堂客家大圍、沈所紅圍、羅壩長圍、東湖坪永成保障圍......10月1日,始興縣圍樓文化體驗館建成開館,館內展現了形象逼真、做工精巧的圍樓「微縮景觀」。這個「圍樓微縮景觀」體驗館,給國慶、中秋「雙節」的始興帶來了更多喜氣,成為了小長假期間始興旅遊的新「打卡點」。
  • 《把世界裝進火柴盒》:一場世界知名微縮景觀巡禮
    樂高、模型玩具、食玩扭蛋…現在幾乎隨處可見,我們為什麼會製造這些微縮模型、又為什麼如此熱愛它們?世界上又有哪不可不知的些著名的微縮景觀呢?《把世界裝進火柴盒》西蒙·加菲爾德 著未讀·文藝家 貴州人民出版社未讀·文藝家引進英倫鬼才、毛姆文學獎獲獎作家新作《把世界裝進火柴盒》,從棋盤遊戲、玩具屋到微型景觀,探究人類對「微縮」的熱愛與渴望,帶你開啟一場世界知名微縮景觀巡禮。
  • 手把手教你打造《巫師3》微縮景觀 神形兼具氣氛到位!
    一款優秀的遊戲總會湧現出大量玩家粉絲創作的同人/主題/藝術作品,而《巫師3》就是其中之一。博主Lukes就在近日分享了自己的《巫師3》主題的微縮景觀作品,精緻的手工藝品完美還原遊戲氛圍,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 打造圍樓微縮景觀,指尖方寸閃現始興「家鄉記憶」
    開館至今,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體驗始興圍樓文化的魅力,這些以微雕形式呈現出來的圍樓是由始興籍全國著名雕塑藝術家鄧華山所構思設計的,他用自己的雙手,將記憶中的始興圍樓濃縮在一件件的微縮景觀當中。 鄧華山通過拍攝、寫生等的形式,將圍樓以一種藝術的形態表現出來。慢慢地,一個用微雕形式宣傳圍樓、留住家鄉記憶的想法在他腦海裡發芽了。 於是,從去年開始,整整8個月的時間,鄧華山都在製作雕刻微型圍樓。而永成保障圍樓就成了鄧華山親手製作的第一個圍樓。
  • 我想去看看世界之微縮著名景觀
    世界那麼 我想去走走 然而週遊世界所需要 量 時間 財力 這些我都 具備 只 到深圳 世界之窗去參觀 世界各 微縮景觀 世界之窗 口號就 你給我 天時間 我還你整個世界 這句話聽起來 有 些浮誇 但這也 個事實 世界之窗裡面搜羅 世界各 奇觀 著名景點 標誌性建築 只 過都 些微縮 景觀而已
  • 民生銀行長沙東塘支行開展微縮景觀手工沙龍活動
    近日,民生銀行長沙東塘支行開展貴賓客戶手工沙龍活動——微縮景觀製作。進入炎夏,通過以手工製作綠色多肉為主題的微縮景觀活動,讓客戶可以感受到一絲夏日的清涼。活動提前一周,支行製作了活動邀約專屬圖片,讓客戶更加直觀地了解活動主題,也讓客戶感受支行員工的用心。活動當天,支行將會議室進行了布置,包括手工製作的原材料等,按每人份準備好。
  • 人類在未來會離開地球嗎?地球霍霍得差不多了,但別想離開
    地球霍霍的差不多了,就想離開?只能說有點難,至少我們現在對質量,加速度和能量的理解不足以我們這麼做。當然我不排除有一天,我們會重新定義身邊的事物,到時我們可能對質量,加速度和能量之間關係的理解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但就目前而言,登天(把一個人帶出地球)太難了!我們中國到現在才有能力登陸月球,而要把人送上月球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 星球主題的美食微縮景觀,大膽又好玩
    來源:餐視視覺研究室(ID:cysjstudio) 用小故事的情節突顯食物的特點 這個「星球」主題拍攝的微縮景觀照片 大膽的表現手法卻將食物的美好呈現出來 許個願吧
  • 「博物館奇妙旅」系列之微縮世界
    位於瑞士巴塞爾的玩具世界博物館和德國漢堡的微縮景觀世界,以一種充滿童心的方式將真實世界微縮在博物館的有限空間之內,這樣的博物館到底有什麼奇妙的吸引呢?   借用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的話:「人的內心裡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
  • 從「搶包山」到「盆菜宴」:上海以微縮藝術展示香港風採
    40件來自香港的微縮藝術精品全方位展示香港的街市景觀及民俗風情。展覽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主辦,活動旨在增進滬港兩地人文交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讓更多內地人士感受香港風採。40件展品中既有香港當地傳統民俗活動「大坑舞火龍」,也有歷史建築及街區景觀,如中環石板街等;還有影視作品中常見的「九龍城寨」,以及為內地民眾所熟悉的香港特色海味鋪、藥材鋪、中式餅店、涼茶鋪等。展覽中,僅餐飲主題,就分港式滿漢全席、壽宴、盆菜宴、大排檔等,令人目不暇接、垂涎欲滴。
  • 北京一微縮景觀公園,開業26年如今閉園,「還珠格格」曾在此取景
    微縮景園是在昌平的紅泥溝,與北京有著38公裡的距離,在1994年的時候進行了開放,公園的佔地是40公頃的面積,公園整體分為三個區域,可以盡情遊覽的微縮景觀,一個是展現京華傳統風貌的地方,以及一個進行表演。
  • 人類何時才能離開地球?難點很多,但最難的還是人類本身
    人類何時才能離開地球呢?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肯定會有人感到奇怪,人類為什麼要離開地球呢?為什麼就不能夠善待地球,一直在這片土地上生存下去呢?從本質上來說,這是源於人類對於未知的探索精神,而這種探索未知的精神也許來自於宇宙中的某種規律。
  • 福利| 憨態可掬的孔夫子,微縮景觀黑虎泉,濟南人的手,忒巧!
    △//具有泉城特色的微縮景觀,把這個放在家裡,就相當於將濟南的物華天寶帶回了家去年泉水節之前,王令濤就在尋思著,得做一套有濟南特色的微縮景觀,作為文創產品向泉水節獻禮。於是,黑虎泉的三個虎頭便在他的巧手下微縮成了三十釐米寬長的迷你景觀。
  • 人類離開地球後,太空人的身體變化,預示著人類未來?
    然而人類畢竟是屬於地球的生物,如果貿然進入宇宙空間,甚至其他星球,人體能夠承受這種變化嗎?  或許在太空活躍的太空人能夠告訴我們答案。這些太空人在太空停留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後,身體的確出現了某種變化。
  • 微縮模型:手工製造的電影魅力
    《月球旅行記》中的月球模型呈現效果這部基於凡爾納小說《從地球到月球》改編的電影在「世界電影導演第一人」兼魔術師的梅裡愛的詮釋下,創造了一個直徑約40釐米的半立體的月球世界。1927年由弗裡茨·朗導演的《大都會》作為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影,呈現出的反烏託邦世界中裝飾藝術風格的城市也是通過微縮模型進行搭建的。
  • ...微縮自己「移居」美少女戰士:人類一邊探索自身,一邊探索宇宙
    藝術家特裡斯坦·伊頓的作品《人類》藝術家特裡斯坦·伊頓的作品《人類》正反面藝術家特裡斯坦·伊頓的作品《人類》「我想做一些鼓舞人心的東西。」 伊頓說,「從太空俯視這個渺小星球上的人類,可能會讓你意識到我們擁有的悠久歷史和無窮潛力。但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以仁慈、希望和科學,人類已數次改變世界。為了更美好的未來,我們可以再次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