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4歲孩子像「犟牛」,動不動就發倔脾氣?才不是蜜水喝多了

2020-12-22 小璐媽媽育兒

文 | 小璐媽媽育兒(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約2377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很多父母都發現,寶寶進入4歲後開始變得固執任性,很多寶寶的脾氣就像是一頭「犟牛」一樣,稍有不如意就會大發脾氣。寶寶不再像4歲之前那樣,對父母言聽計從,甚至開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不再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甚至有的時候會和父母對著幹,一旦無法達成心願,寶寶就會在家裡攪個天翻地覆。

閨蜜的寶寶萌萌原本十分乖巧懂事,是個貼心的小棉襖,但是自從萌萌到了4歲的時候,萌萌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一樣,對閨蜜不再言聽計從,甚至總是喜歡在家裡鬧個天翻地覆。最近,由於幼兒園長期無法開學,萌萌已經習慣了不用按時起床的生活,但是還要工作的閨蜜為了能夠照顧孩子,仍舊按照正常的時間照顧萌萌。可是萌萌卻不願意配合媽媽,閨蜜溫柔的叫萌萌起床,可是萌萌就像是沒有聽到一樣。為了工作不遲到閨蜜只能為萌萌親自穿衣服,結果萌萌卻對著閨蜜大喊大叫,搞的閨蜜很是生氣。

其實,根據蒙臺梭利的研究可知,孩子們在不同的時期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力,而這種感受力會直接促使他們變得極其情緒化。而很多家長將孩子的問題歸結於孩子的脾氣天生就不好,或者是孩子被慣壞了。其實在父母們妄下結論之前,不妨探究一下孩子的脾氣為什麼突然變得極其的倔。

一、為什麼3-4歲的孩子脾氣特別倔?

1.自我意識的發育

4歲以前的寶寶自我意識尚未得到充分的發育,他們並不能完全區分父母的意願和自己的意願之間的差別。而當寶寶進入了4歲以後,他們逐漸地能夠區分自我意志和他人意志。剛剛接觸到自我意志的寶寶們對於自己的音樂有一種異於常人的倔強,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現自己的想法,但這些想法常常會與父母的想法產生衝突,而這最終導致了寶寶們的情緒化。

2.身體的發育

4歲的寶寶隨著身體的發育活動能力逐漸增強,他們能夠完成很多力所能及的小事。而這個時候這些寶寶們也異常渴望屬於個人的活動空間,他們渴望去嘗試做一些看起來新奇的活動。但是爸爸媽媽卻出於寶寶安危的考慮,對寶寶總是加以阻攔,被阻攔的寶寶當然會不高興,甚至看起來有些倔強。

3.無法操控情緒

其實對於這些沒有什麼人生經歷的寶寶來說,他們很難達到自我情緒的控制,對於他們而言任何情緒都無法被隱藏。大吵大鬧,甚至是哭泣都是他們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這不是孩子的無理取鬧,也不是孩子固執倔強的表現,其實僅僅是孩子在向父母發洩不滿。

很多時候父母會抱怨孩子的脾氣變得倔強,抱怨孩子不懂事,其實孩子的任何情緒都與父母有關,倔強是每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而父母有些時候的某些行為反而會激化孩子的脾氣,父母不妨在抱怨孩子脾氣之前,認真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

二、家長的哪些行為會讓孩子的脾氣爆發?

1.沒有耐心

孩子往往就是另一個父母,日常生活中父母的點點滴滴會潛移默化的被孩子所吸收,很多父母習慣於將家庭作為一個放鬆情緒的場合,在家庭中他們習慣於沒有耐心,習慣於和彼此生氣,他們會對孩子的行為指指點點,甚至是大發脾氣。而父母的這些習慣,也會被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模仿,當父母變得沒有耐心時,孩子當然也會沒有耐心,甚至會通過脾氣爆發的方式向父母宣戰。

2.強迫孩子

不論孩子多麼年幼,他們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不是必須按照父母的要求成長,即使是作為父母,不論強迫孩子的藉口是多麼的合理,父母都發掩蓋掉強迫孩子的事實。孩子也會有自己的喜怒哀樂,總被父母強迫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孩子當然也會發火生氣。

3.欺騙孩子

很多父母習慣於在無法安撫孩子的時候用欺騙的方式讓孩子變得安靜,也有一些父母對孩子許諾了一些願望,可是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無法兌現。家長給予孩子內心一個巨大的渴望,而又無法替孩子實現,內心受到巨大落差的孩子們,當然會不開心,甚至會發脾氣,會在父母面前用倔強的方式強迫父母實現諾言。

很多時候孩子發倔脾氣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多數情況下是父母做了孩子情緒的導火索,也許是父母的沒有耐心,也許是父母對孩子的強迫,甚至還有可能是父母對孩子的欺騙。其實,父母要想看到那個曾經乖巧懂事的孩子,最重要的不是強迫孩子或是欺騙孩子,父母不妨試著去幫助孩子掌握控制情緒的方法,幫助孩子變得理性才是關鍵。

三、家長幫助孩子控制情緒該怎麼做?

1.育兒需要耐心

大部分進入4歲後脾氣變得異常倔強的孩子都是因為父母缺乏足夠的耐心,其實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耐心,年幼的孩子總會有不配合父母的時候,父母不妨將自己內心的急躁情緒隱藏起來,只有父母變得足夠有耐心,父母才能夠發現孩子的真正問題所在,才能夠及時地給予孩子幫助。

2.站在孩子的角度

4歲的孩子有了屬於自己的意識,他們開始習慣於強調自我意識的達成,其實父母不妨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想要知道孩子的想法,無端的猜測其實並不科學,正在孩子的視角,也許父母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寶寶。

3.保持理智

當孩子開始大哭大鬧的時候,父母的理智情緒是改變孩子情緒化的關鍵,父母要想幫助孩子控制情緒,首先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與此同時,一個足夠理智的父母也才能夠為孩子提供一個情緒的模仿對象。

其實父母若是期望能夠幫助孩子控制自我情緒,關鍵並不在孩子本身,父母要做到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的想法。

其實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的倔脾氣,其實父母在抱怨之前不妨尋找一下自己的原因,也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偏差,而這些偏差恰好激起了孩子內心的情緒。其實當孩子變得像一頭倔驢的時候,父母要做的不是嚴厲的指責,或許換個角度從孩子的想法出發,冷靜下來,也許問題就迎刃而解。

互動話題:當孩子變得固執倔強的時候你是如何解決的呢?歡迎大家積極回答。

我是@小璐媽媽育兒 ,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

相關焦點

  • 孩子動不動就容易感冒發燒?多是因為這4點,寶媽別不重視
    基本上照顧過孩子的寶媽都有一個感觸,那就是幹啥都別讓孩子生病,因為每次生病,不僅孩子自己難受,還會折騰的全家人都食不下咽,恨不得把病轉移到自己身上。但是天不遂人願,有的孩子從小就壯實,很少生病,有的孩子卻基本上是在「藥罐子」裡面泡大的,動不動就感冒發燒,讓家人很是操心。
  • 赤峰81歲老人持剪刀傷人,致3死4傷,村民:一個脾氣倔的木匠
    但內蒙古赤峰的一家老年公寓卻在7月9日發生了命案,一名81歲老人手持剪刀傷人,導致三名老人身亡,四名老人受傷。據周圍熟悉的人說,行兇者是一個從不吃虧、脾氣倔的木匠,那麼他到底經歷了什麼才導致他做出了持剪刀傷人的行為呢?大家來隨小編一起看看。
  • 8歲兒子雷打不動,每天必喝,體質好不感冒,比同齡孩子高一截!
    我們都希望孩子有個強健的體魄,孩子要想體質好,長得快,除了天生的遺傳因素,還有幾個方面很重要,第一,要每天保持孩子有一定的鍛鍊時間,陽光活動一小時,第二點,要注重孩子平時的營養,孩子的營養主要從平時的飲食中獲取,小編家孩子就有一個很好的飲食習慣,小編還有個秘訣,8歲兒子雷打不動,每天必喝
  • 煤氣罐漏氣導致廚房著火,60歲倔老頭兒化身救火英雄
    小區裡有個出了名的倔老頭兒,說他倔是因為性子比較直,脾氣比較急躁,屬於跟別人下棋都能和人家吵起來的那種。他個子不高,只有 170cm,就是這個倔老頭兒卻經常做出一些非常暖心的事兒。倔老頭兒聽完後擔心煤氣罐被點燃後可能會出現爆炸的情況,趕緊轉身跑進屋子裡,一進屋就被濃煙嗆得直咳嗽,這時候廚房裡火勢比較大,其他地方還沒被引燃。倔老頭兒奮不顧身衝進廚房裡把煤氣罐擰緊拎了出來,放在安全的地方。隨後又一次轉身跑進房間,用盆子裝水開始滅火。
  • 玉渡有緣人:傳說中不動明王的含義與形象
    不動明王顯現憤怒像,使侵擾眾生之邪魔畏懼而遠離,使眾生於修行路上不致動搖善念菩提心。 依密教三輪身之分類而總判,則大日如來為一切諸尊之總體,為自性輪身,而不動明王為一切諸佛教令輪身,故又稱為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就金剛胎藏兩部而分別其德,五方佛,各有三輪身。中央毗盧遮那佛為自性輪身,金剛般若蜜多菩薩為正法輪身,不動明王為教令輪身。
  • 孩子叫不動怎麼辦?小妙招告訴你如何做孩子才會行動!
    經常有家長說,小孩老是叫不動,有時候越叫越不聽,父母們都快被逼瘋了。到底怎麼樣才能讓小孩聽呢?有什麼科學的方法,可以讓小孩樂意地遵從父母的意見?在小孩不同的年齡,家長們應該怎麼做才有效呢?7-8歲的小孩,父母應該怎麼做?
  • 為什麼孩子總是叫不動?根據年齡段教育孩子更有效,家長不妨試試
    經常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怎麼都叫不動,甚至有的時候越叫他們,越是不理父母,這可真是讓父母頭疼。到底怎麼才能讓孩子好好聽話呢?父母們又該如何才能讓孩子樂意遵從自己的意見?在對待不同年齡的孩子,父母們應該採取不同的方法。1-2歲的寶寶,父母應該怎麼做?
  • 看到冷飲就走不動了,能給寶寶吃嗎?
    看到冷飲就走不動了,能給寶寶吃嗎? 一到夏天,小孩子就被冷飲給「降服」了,每每看到冷飲都是走不動的亞子,怎麼辦才好哦!其實,這是多慮了。要知道,冷飲入口後,會經過食道到達胃部,消化後再被小腸吸收。而經過口腔和食道的暖化,到達胃部時已經不冷了,所以並不會傷害孩子的脾胃,也不會降低體溫,畢竟人是恆溫動物呀~因此,孩子是可以吃冷飲的,不用太擔心。
  • 101歲的老人,皮膚僅60歲無色斑,訣竅是不做4件事,多喝2種水
    四川綿陽市的一個小村子裡,有個叫孫學愛的老太太,現在已經101歲了,不僅五世同堂,兒孫滿堂,而且已經101歲高齡的孫奶奶,遠處從外表看上去,一點都不像已經年過百歲的老太太,不光精氣神很足,說話還依舊鏗鏘有力,就像是60歲的大媽。
  • 孩子動不動就發火?想幫娃馴服「情緒狂魔」,爸媽做好3點很關鍵
    閨蜜最近和我吐槽說,她家寶寶總是動不動發火,而且還會大聲的哭鬧,閨蜜也是一個暴脾氣,對於孩子的發火現象她一開始會忍讓,還會用緩和的口氣去哄孩子。但閨蜜卻發現越是這樣,孩子越來勁,甚至暴躁的情緒越來越嚴重,最後閨蜜忍不住的情況下就會用訓斥和打罵的方法來教育孩子。
  • 日本僧人「9天不吃不喝不睡」 成肉身不動明王(圖)
    而日本延曆寺善住院住持釜堀浩元從13日開始,進行為期9天不吃、不喝、不睡的「入堂」修行,他在21日的凌晨完成修行。根據當地說法,完成「入堂」修行的高僧,將能化身為「肉身不動明王」。 根據《朝日新聞》報導,現年41歲的住持釜堀浩元師自2011年起開始,挑戰花1000天繞行比叡山群山,總長度約4萬公裡,稱為「千日回峰行」的修行,而「入堂」修行是要在結束700天的修行後才能進行的。
  • 寶寶水、果汁、白水,4個月的寶寶喝哪種最好?不喝最好
    新生兒階段就是餵水、覺得不喝水孩子會上火,更有甚者給孩子喝降火茶;到了終於可以吃輔食了,又開始給寶寶喝米湯、果汁……到底能不能喝呢?還有超市裡昂貴的寶寶水,是不是更好呢?我們來聊一聊。半歲以內不推薦吃任何奶以外的食物首先,給出一個國內國際上通行的、科學的建議:半歲以內的寶寶,不推薦吃任何奶以外的食物(生長發育需要的維D、益生菌類除外),包括:水、果汁、各類清火茶、米湯等等。為什麼呢?
  • 曾國藩:年紀四十,4不動,3不換,2不碰!老祖宗智慧受教了
    曾國藩:年紀四十,4不動,3不換,2不碰!老祖宗智慧受教了人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容易,很多東西都需要我們去努力才能得到,但是是否如意也是一個問題,怎樣成功,需要藉助什麼樣的外力,都是需要看看前人的經驗,少走彎路,方可越走越順。
  • 鍶源崑崙|為什麼會有一天喝八杯水
    森蜜同學等你很久了,每周給你科普更多知識,快來戳一下點個關注吧!為什麼會有一天喝八杯水的說法,因為多喝水,可以補充人體必需的水分,有利於稀釋血液有益於新陳代謝,對皮膚保溼潤澤、養顏有好作用,可以通便。但有一點需要注意,有很多人會偷換概念,就是會用不健康的飲品來代替喝水。這樣的想法是不正確的,飲料或者是果汁當中都有添加劑,還含有比較多的糖分,經常喝就會容易給身體帶來問題。正確喝水,真正應該注意的是什麼?1.喝夠足量的水不管選擇飲用哪一種水,都要喝夠足量的水,補充人體所需的水分。
  • 6歲男童脾胃衰竭,兒科主任怒斥:家長太無知,3種湯少餵孩子喝
    爸媽見兒子幾年沒長個,最後決定還兒子去檢查,兒科主任告知家長,孩子由於長期積食、脾胃衰竭,消化不了吃進去的食物,也吸收不了營養,才導致發育緩慢的。在和家長經過細緻地談話後才得知,原來,滿滿的家長之前一直給孩子喝一些滋補的湯湯水水,主任立馬訓斥:家長太無知了,這是害了孩子。
  • 動不動就罵人?面對孩子「詛咒敏感期」,家長得先了解其發生機制
    最近剛好有假期就休假在家裡陪孩子,但是她發現之前很乖的孩子最近不知道為什麼總是爆出一兩句粗口。就好比最近她希望能讓孩子改掉挑食的習慣,所以讓孩子吃很多的青菜。但是孩子對這件事情十分的抗拒,在推拒之時爆出了一兩句罵人的話,朋友當時就愣在原地了。因為他們家裡的人都是很溫和的人,不會隨意爆粗口,她不知道孩子是從哪裡來的這些話。
  • Re0:菜月昴與愛蜜莉雅接吻,官方撒糖高甜,彈幕卻刷「蕾打不動」?
    菜月昴和愛蜜莉雅發糖在《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的最新一集中菜月昴和愛蜜莉雅終於發糖了,相信很多愛蜜莉雅黨內心都是非常激動的。其實我們只看標題「奧託·蘇文」和「相信的理由」就能猜到這一集的信息量非常大。這次是發生在嘉菲爾和奧託的大戰之後。
  • 出軌的男人,一旦動了離婚的念頭,可以有多喪心病狂?
    所以,當初她有多愛,後來也就有多恨。02他們的感情,大概從兩年以前,開始出現問題。後來證明,她的前夫就是在那個時間裡,有了外遇,也變得忙了起來,那個時候他們的孩子還不到一歲。也正是因為她認為自己有這個能力,所以才沒有生氣前夫說的話。因為,她認為他一個人負擔著家裡的一切,也的確辛苦。她作為妻子的話,要理解他,不能給他添麻煩才是。但是,漸漸地,他的吐槽越來越多,而她竟然也漸漸不自信起來。
  • 鄉土散文:山不動,背山人在動;雲在動,卻不如他生動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從小就崇拜李白,羨慕他豪放飄逸的瀟灑,喜歡他在遊歷名川大山過程中留下的名傳千古的詩句,渴望有一天能像他那樣。然而一直為生計奔波勞碌,年少的願望只能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如今閒了,也老了,如果不趁身骨還能動彈實現年少的夢,以後就沒機會了。
  • 動不動就哭的孩子,不是天生「玻璃心」,可能是家長這2點沒做好
    說道「玻璃心」,相信大家都能想到那些內心十分脆弱、敏感的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動不動就哭,根本扛不住事。而這樣的孩子,特別缺少安全感,還承受不住挫折,一旦別人對他不關注,或者對他不認同,那麼對他來說就相當於受到了傷害,很容易自顧自地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