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璐媽媽育兒(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約2377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很多父母都發現,寶寶進入4歲後開始變得固執任性,很多寶寶的脾氣就像是一頭「犟牛」一樣,稍有不如意就會大發脾氣。寶寶不再像4歲之前那樣,對父母言聽計從,甚至開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不再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甚至有的時候會和父母對著幹,一旦無法達成心願,寶寶就會在家裡攪個天翻地覆。
閨蜜的寶寶萌萌原本十分乖巧懂事,是個貼心的小棉襖,但是自從萌萌到了4歲的時候,萌萌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一樣,對閨蜜不再言聽計從,甚至總是喜歡在家裡鬧個天翻地覆。最近,由於幼兒園長期無法開學,萌萌已經習慣了不用按時起床的生活,但是還要工作的閨蜜為了能夠照顧孩子,仍舊按照正常的時間照顧萌萌。可是萌萌卻不願意配合媽媽,閨蜜溫柔的叫萌萌起床,可是萌萌就像是沒有聽到一樣。為了工作不遲到閨蜜只能為萌萌親自穿衣服,結果萌萌卻對著閨蜜大喊大叫,搞的閨蜜很是生氣。
其實,根據蒙臺梭利的研究可知,孩子們在不同的時期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力,而這種感受力會直接促使他們變得極其情緒化。而很多家長將孩子的問題歸結於孩子的脾氣天生就不好,或者是孩子被慣壞了。其實在父母們妄下結論之前,不妨探究一下孩子的脾氣為什麼突然變得極其的倔。
一、為什麼3-4歲的孩子脾氣特別倔?
1.自我意識的發育
4歲以前的寶寶自我意識尚未得到充分的發育,他們並不能完全區分父母的意願和自己的意願之間的差別。而當寶寶進入了4歲以後,他們逐漸地能夠區分自我意志和他人意志。剛剛接觸到自我意志的寶寶們對於自己的音樂有一種異於常人的倔強,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現自己的想法,但這些想法常常會與父母的想法產生衝突,而這最終導致了寶寶們的情緒化。
2.身體的發育
4歲的寶寶隨著身體的發育活動能力逐漸增強,他們能夠完成很多力所能及的小事。而這個時候這些寶寶們也異常渴望屬於個人的活動空間,他們渴望去嘗試做一些看起來新奇的活動。但是爸爸媽媽卻出於寶寶安危的考慮,對寶寶總是加以阻攔,被阻攔的寶寶當然會不高興,甚至看起來有些倔強。
3.無法操控情緒
其實對於這些沒有什麼人生經歷的寶寶來說,他們很難達到自我情緒的控制,對於他們而言任何情緒都無法被隱藏。大吵大鬧,甚至是哭泣都是他們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這不是孩子的無理取鬧,也不是孩子固執倔強的表現,其實僅僅是孩子在向父母發洩不滿。
很多時候父母會抱怨孩子的脾氣變得倔強,抱怨孩子不懂事,其實孩子的任何情緒都與父母有關,倔強是每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而父母有些時候的某些行為反而會激化孩子的脾氣,父母不妨在抱怨孩子脾氣之前,認真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
二、家長的哪些行為會讓孩子的脾氣爆發?
1.沒有耐心
孩子往往就是另一個父母,日常生活中父母的點點滴滴會潛移默化的被孩子所吸收,很多父母習慣於將家庭作為一個放鬆情緒的場合,在家庭中他們習慣於沒有耐心,習慣於和彼此生氣,他們會對孩子的行為指指點點,甚至是大發脾氣。而父母的這些習慣,也會被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模仿,當父母變得沒有耐心時,孩子當然也會沒有耐心,甚至會通過脾氣爆發的方式向父母宣戰。
2.強迫孩子
不論孩子多麼年幼,他們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不是必須按照父母的要求成長,即使是作為父母,不論強迫孩子的藉口是多麼的合理,父母都發掩蓋掉強迫孩子的事實。孩子也會有自己的喜怒哀樂,總被父母強迫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孩子當然也會發火生氣。
3.欺騙孩子
很多父母習慣於在無法安撫孩子的時候用欺騙的方式讓孩子變得安靜,也有一些父母對孩子許諾了一些願望,可是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無法兌現。家長給予孩子內心一個巨大的渴望,而又無法替孩子實現,內心受到巨大落差的孩子們,當然會不開心,甚至會發脾氣,會在父母面前用倔強的方式強迫父母實現諾言。
很多時候孩子發倔脾氣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多數情況下是父母做了孩子情緒的導火索,也許是父母的沒有耐心,也許是父母對孩子的強迫,甚至還有可能是父母對孩子的欺騙。其實,父母要想看到那個曾經乖巧懂事的孩子,最重要的不是強迫孩子或是欺騙孩子,父母不妨試著去幫助孩子掌握控制情緒的方法,幫助孩子變得理性才是關鍵。
三、家長幫助孩子控制情緒該怎麼做?
1.育兒需要耐心
大部分進入4歲後脾氣變得異常倔強的孩子都是因為父母缺乏足夠的耐心,其實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耐心,年幼的孩子總會有不配合父母的時候,父母不妨將自己內心的急躁情緒隱藏起來,只有父母變得足夠有耐心,父母才能夠發現孩子的真正問題所在,才能夠及時地給予孩子幫助。
2.站在孩子的角度
4歲的孩子有了屬於自己的意識,他們開始習慣於強調自我意識的達成,其實父母不妨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想要知道孩子的想法,無端的猜測其實並不科學,正在孩子的視角,也許父母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寶寶。
3.保持理智
當孩子開始大哭大鬧的時候,父母的理智情緒是改變孩子情緒化的關鍵,父母要想幫助孩子控制情緒,首先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與此同時,一個足夠理智的父母也才能夠為孩子提供一個情緒的模仿對象。
其實父母若是期望能夠幫助孩子控制自我情緒,關鍵並不在孩子本身,父母要做到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的想法。
其實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的倔脾氣,其實父母在抱怨之前不妨尋找一下自己的原因,也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偏差,而這些偏差恰好激起了孩子內心的情緒。其實當孩子變得像一頭倔驢的時候,父母要做的不是嚴厲的指責,或許換個角度從孩子的想法出發,冷靜下來,也許問題就迎刃而解。
互動話題:當孩子變得固執倔強的時候你是如何解決的呢?歡迎大家積極回答。
我是@小璐媽媽育兒 ,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