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二次元漫漫屋」
二次元世界=嗶哩嗶哩=信仰,曾經是這樣,而今信仰開始崩塌,當初信誓旦旦承諾永不收費,如今就商業化路線逐漸熟練,可以說「嗶哩嗶哩」走了,曾經的嗶哩嗶哩走了~
封面2233娘不見了,一雙小酒杯也不見了,彈幕文化又逐漸成為飯圈文化,這一切怎麼就成這樣了呢?人們習慣指責家長及社會,卻始終摸不清本質問題。
有人說是家長改變了這一切,才會使《虹貓藍兔七俠傳》遭遇停播,才會使《一人之下》整改,以及《靈契》全網封殺~
於是都成了習慣性,習慣性去指責家長,家長就該義無反顧背下一切鍋嗎?嗶哩嗶哩走向商業化與彈幕逐漸飯圈化有聯繫嗎?
其實並沒有聯繫,只是人們已經習慣了去指責家長,被輿論力量推著走……
《日在校園》有一句經典流傳之梗——都是世界的錯,城哥上香,同樣曾經的嗶哩嗶哩走了,粉絲也開始吶喊這句話,但是嗶哩嗶哩走向商業化對於公司其是條正確的路,只有商業化才能長久發展,嗶哩嗶哩目前只是在改革,開始向大眾文化靠攏,要逐步摘掉嗶哩嗶哩=二次元這個標籤。
嗶哩嗶哩錯了,只是粉絲以為的嗶哩嗶哩錯了,對公司來說一切皆沒毛病。
至於嗶哩嗶哩為啥成了現在這樣子?本質問題其實在於人,因為人們熱愛二次元於是有了嗶哩嗶哩,因為人們更熱愛快手土味,於是就有了營銷號,更熱愛遊戲與八卦之後嗶哩嗶哩就已經完全和從前不一樣了,成為了一個同其它視頻網站並無區別,並且公司同時也開始研究新方向~
嗶哩嗶哩會出現今天這樣本質就在於人,人總是情感動物,沒有人逃脫得了雙標,喜歡的UP主髒話是個性,不喜歡的UP主就是流氓,喜歡的UP主營銷號視若無睹,不喜歡的UP主營銷號就是XXX。
總而言之了,曾經的嗶哩嗶哩走了本質在於人,並不是家長與社會的錯,而是粉絲的錯,因為熱愛而無法客觀,因此產生了彈幕大戰等等一系列問題。
也由於粉絲開始逐漸接受土味,並且愛上土味,官方才會逐步去二次元化,才會有二次元UP主紛紛轉型。
總結———
其實現在追番大部分粉絲皆已經拋棄了嗶哩嗶哩,什麼櫻?什麼風車難道不香嗎?嗶哩嗶哩彈幕早已經沒法看了~
咳咳,曾經的嗶哩嗶哩走了,再也不等於二次元聖地,但這一切的本質始終是人,人改變了一切,迫使嗶哩嗶哩尋求改變……,並不是家長與社會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