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東京汴梁是指北宋的都城汴梁城,在今河南省開封市。
汴梁城自內而外由宮城、內城、外城三重城相套。最內的宮城也就是皇城,南北長900米,東西寬720米,周長6裡半。第二道城即內城,也是舊城,也是明清時期開封城的位置,南北長約2900米,東西寬約2400米,周圍21裡。第三道城即外城也稱為國城、新城、羅城,《東京夢華錄》載稱外城方圓40裡。外城有馬面,每百步設一馬面戰棚。
東京城內有四大河流流入城區,分別是蔡河、汴河、金水河和五丈河,河上遍布橋梁,架在這些河道上的橋梁即有32座。各地客商通過水運紛聚京城,「舟楫相繼,商賈畢至,都下利之」,「凡東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給焉」。城內道路密集,最寬的主幹道有40米寬,從南薰門內到宣德門,經過南薰門裡大街、御街、過龍津橋,進入朱雀門(又曰明德門、尉氏門,也就是內城的正南門)。進入朱雀門那一段叫作天街,再進入為州橋(又名天漢橋,而是汴河上的橋),進入朱雀門即到達宣德門(宮城的南門)這一條大街40米寬。
四個方向的城門間有大路直通,南北方向的大街,兩城門間直通的有兩條:東城的從宣化門直通陳橋門,西城的從載樓門直達安肅門;東西方向直通的大街也有兩條:在南城者,從新鄭門直通新宋門;北城的由固子門直通東北水門,這幾條大街和寬度為25米。
汴梁城內除了政府機關、皇親國戚和官員的府邸外,還有大量商業區和普通居民住宅,城內外還有許多園林花園,宋徽宗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建造的萬歲山即艮嶽就在城內,地處宮城東北隅。
東京汴梁是一個有著發達商品經濟的都市,商業和手工業非常發達,一年的商稅就高達五十多萬貫。城內還有許多商業場所,大相國寺就是一個繁華的市場,「都城相國寺,最據衝會,每月朔望三八日即開。技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異之物,悉萃其間。因號相國寺曰破贓所。」汴梁的酒店也有很多,僅「正店」就有72家,其餘的小店更是數不勝數。
此時的汴梁已經出現了鬼市,所謂「鬼市子」「每五更點燈博易,買賣衣服、圖畫、花環、領抹之類,至曉即散,謂之鬼市子」。還有飲食夜市,每天賣飲食,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甚至通曉不絕。到了冬天,「雖大風雪,陰雨,亦有夜市」。
汴梁的飲食服務行業也特別發達。僅餅店,就有油餅店和胡餅店之分。這些餅店中,以武成王廟前的張家和皇建院前的鄭家最出名,每家都有五十多個爐子做餅。飯館服務人員的手藝也十分高明,端飯菜的人技術高超。「行菜者,左手杈三碗;右臂自手至肩,馱疊約二十碗,散下盡合各人呼索,不容差錯」。
鼎盛時期,汴梁人口達140多萬,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社會階層複雜的特大城市,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東京城成為了一個繁盛的商業城市,在城外形成了繁華的草市,「十二市之環城,囂然朝夕」。由於草市一帶人口眾多,買賣及生活糾紛不斷,開封府特地在城門外設尉,專門處理「鬥競事」。清明等節日裡,人流量增加,「鬥競日數百件」,以至於負責官吏都無法休假。城外人口的聚集帶來了政府管理體制的變革。最初,城外分屬開封、祥符兩赤縣管轄。真宗大中祥符元年( 1008) 十二月,將城外居民劃為八廂;天禧五年( 1021) 增為九廂,並設置廂吏管理。
北宋東京的這種繁華,在金兵打進來之後,很快就消失了。靖康元年冬天,金人攻進開封。攻入開封以後,金人大肆掠奪金銀、絹帛騾馬和婦女。後來又把皇宮裡的鐘鼎、禮器天文儀器、古代珍寶、珍貴圖書,全國州府的圖冊,以及技藝工匠、倡優等,全部搶到金國。甚至連北宋宮殿的門窗都弄走了。而宋徽宗的艮嶽也遭到了徹底破壞,金兵圍困開封時,宋欽宗就已經命令將艮嶽裡面的山禽水鳥都投進了汴渠,「拆屋為薪,翦石為炮,伐竹為篳籬;大鹿數千頭,悉殺之以啖衛士」。破城之際,正值寒冬,城中百姓沒有柴燒,老百姓都湧入艮嶽砍柴,連臺榭宮室的木料,也都被拆得乾乾淨淨。